鋼鐵與人工智慧雙向奔赴,傳統產業煥發「智慧」力量助企業提質增效

2024-09-03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我國傳統產業在製造業中占比超過80%,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也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隨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先進技術及場景化創新應用,傳統製造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鋼鐵行業是傳統製造業的典型代表,鋼鐵行業與人工智慧「雙向奔赴」,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3D數字孿生系統」上線

產線實況一目了然

江蘇張家港一家鋼鐵企業的鐵前管控中心,每天管控2300多個視頻監控點位和近30000個數據點位,將整個生產流程盡收眼底、整齊劃一、協同高效。

企業除了擁有這樣的「智慧大腦」,還為廢鋼回收安裝了智能化的定級系統,裝載廢鋼的船隻剛剛靠岸,智能定級系統立即啟動,攝像頭多角度採集廢鋼圖像,再運用算力和大模型對廢鋼進行識別、定級,僅僅4秒鐘,整車定級結果就出來了。無需人工參與,定級結果準確率高達90%以上。

鋼廠的廢鋼定級人員,不需要在碼頭上站立數小時等待廢鋼定級的結果,在信息大廳里盯大螢幕,每一車廢鋼的重量和定級情況一目了然。

虛實融合的「數字孿生」技術,讓鋼鐵生產也變得更加智能。冷軋車間打造的「3D數字孿生系統」,能將整條生產線三維數字模型完全呈現在大屏上,每台設備運行狀態、每個生產過程都能隨時查看。這套系統可以有力提升產品質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這家鋼鐵企業數智化改造已經累計投入超12億元,從一線生產到管理服務,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在這家鋼鐵企業隨處可見,不僅提高效率,更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競爭力。

2023年,我國粗鋼產量10.19億噸,鋼材產量13.63億噸。隨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先進技術及場景化創新應用,作為傳統製造的典型代表,鋼鐵正在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李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1495fd51941ef48364d000afc3e4a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