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第三次登月!獨創著陸技術:探測器側面著陸,中美都沒用過

2023-12-30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日本將第三次登月!獨創著陸技術:探測器側面著陸,中美都沒用過

印度月船三號後,日本要登月了,如果成功了,將創造成為繼蘇聯、美國、中國和印度之後第五個實現探測器登月的國家。

而且,這一次日本採取的著陸策略也算是「強」,居然走不一樣的風格,一旦成功了,這技術在世界上都算是「頂級」。

這不是吹,的確日本這技術有點不一樣,連中美都沒有使用過,這也算是獨特,究竟是執行呢?下面我就分三步來進行說明。

首先——日本到底什麼時候登月?

日本月球探測器也是屬於「龜速」,比印度月船三號還要慢,在2023年9月,日本利用本國H2A火箭47號機從鹿兒島縣發射升空,實現了日本的新一輪探月。

但是該探測器的確不咋的,印度月船三號打造的是「多燃料成功登月」,而日本走得是相反路線,用「少燃料登月」,也就是說日本想通過消耗較少推進劑,實現最終的成功,所以,飛了差不多3個月了,也才走到了月球軌道上。

按照公布的情況來看,才走到 600 x 4,000 公里的極地月球軌道上,而後續才將會進行軌道調整,準備著陸。

日本的探測器也不大,非常小巧,高2.4米、寬2.7米、重量200公斤左右,但造價也不算低,為 180 億日元(1.2 億美元),而初步預計的時間是在2024年1月20日凌晨0點20分左右嘗試登陸月球表面。

著陸區域是位於月球赤道地區一個名為Shioli的小隕石坑附近,不過,也是由於著陸區域的選擇問題,日本採取的著陸技術的確也非常獨自,這一項技術可能會創造人類歷史,並且在此前中美都沒有使用過,這一點是日本在月球探索之中追求的一個新技術。

所以,日本有可能是通過這一次著陸技術突破,想在世界航天上「書寫一筆」,但這話要說在前面,會不會成功——只有在成功著陸之後才知道,但這技術的確還是可以了解一下。

日本獨創著陸技術,中美都干過

前面也提到了,日本選擇的著陸區域比較特殊,這個著陸點周圍區域是一個「傾斜」的地帶,並且大約為15度,所以,為了在斜波上實現安全著陸,日本獨創了一項著陸技術。

在著陸器進入近月點高度為15km的橢圓軌道後,就逐步實施探測器的下降,垂直下降段是從目標點上空3.5km左右高度進行,在這個階段,著陸器一邊通過著陸雷達得到月面相對的高度和速度等信息,一邊在著陸點的上空檢測、迴避著陸點附近的障礙物,進行水平位置的微調,直到著陸。

著陸器在距離月面高度約3m時關閉發動機,在控制姿態的同時著陸。

而它的著陸控制精度要求較高,因為不是屬於「最終垂直著陸」,而是「斜面著陸」,相當於是整個探測器的側面著陸,最終也是斜起的,不是其他國家那樣,直接「豎立」在月球表面。

所以,日本在這一次任務過程之中,主要目標也含有展示具有輕量級架構的高精度月球軟著陸,實現在月球表面目標100米內的高精度著陸,這是具有相當強烈的技術挑戰,按照常規性的著陸來講,範圍都是在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範圍之中進行準備,而日本是在100米內,這也是日本具有突出性的技術挑戰。

這就是中美都沒有干過的事情,只能說這獨創的著陸技術,高精度的著陸,日本又在想打破常規,這是值得肯定的,一旦成功的話,那的確算是「領先」類型的技術,因為其他國家都沒有干過是吧?

所以,最終的點還是在「成功」與「失敗」的問題,

日本遭遇兩連敗,第三次再失敗:印度可能都看不起

的確,日本和印度還是具有相似點,印度也是進了第三次月球探測,最終成功的。

印度月船一號失聯,月船二號失敗,月船三號成功。

而日本也是一樣的,日本第一次登月——首個登月探測器「好客」被搭載在美國「太空發射系統(SLS)」重型登月火箭上升空,不過「好客」在與火箭分離後出現故障,無法與地面建立通信,這次登月探測任務也最終宣告失敗。

第二次——ispace登月艙在著陸的最後一刻墜毀,也宣布失敗了。

所以,這一次日本是進行第三次登月,俗話說「事不過三」,日本要是再次失敗,印度可能都看不起了,因為日本的航天實力可能在部分上還比印度強,畢竟印度都成功了,第三次任務要是日本還是失敗,那日本的航天必然會再次受到「重創」,成功的話,還可以創造一下本國的奇蹟。

所以,就看這一次日本能不能在自己獨創的技術之下,實現登月的成功,而且,日本太空計劃也非常明了,力爭在2025-2029年將日本人送上月球,為此,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還加入了美國「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

要是一個登月都完不成的話,那也只能徹底的依靠美國幫助了,似乎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中國是不是要幫助日本一把?的確,中國在航天領域有一個「砍」是很多人都過不去的,那就是中國空間站方面與日本合作,這的確是有點「誤會」,因為除了日本之外,還有印度,瑞士、波蘭等國加入中國空間站,總計是有17個國家加入。

只是日本與中國的合作比較敏感,是中國開發的空間站「天宮」中共同進行關於火箭發動機的基礎研究實驗,所以,這讓大家看到了,日本火箭技術那麼差,不應該合作。

如果真的要說項目合作的話,我國可以說在合作的時候,肯定也是精挑細選的,並且是符合中國要求才進行的合作,而不少人看到這些國家合作,就覺得可能技術要泄密了等等,這一點可能大家還是要相信中國航天中心,只要公布出來的名單,那必然是符合要求,大家擔心的問題是有道理。

但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肯定我國也是具有衡量的,所以,看開點。日本未來登月的火箭,會不會用到合作上的問題,這個沒人知道,但中國航天一直開放,大家也知道的,這應該沒有什麼衝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0469646a440c9cb648a238a8abb5c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