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紅杉中國農業布局,高度關注技術創新,近期青睞種業與合成生物

2023-07-21   35斗

原標題:盤點紅杉中國農業布局,高度關注技術創新,近期青睞種業與合成生物

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陶薇

「現在誰都想看一下農業。」這不是一句夸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更多投向農業農村,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貸款投放。

政策信號明確,農業投資火熱,亦是情理之中。事實上,農業投資一直是投資人籌碼桌上的「潛招」,金鼎資本投資總監余磊曾對35斗記者談到:「農業投資一直都在『興起』,只是這個行業,投資需要耐心。」

在多行業周期放緩的當下,抗周期的農業適時進入投資人視野,跨界投資人紛至沓來,各方動作頻繁。烯牛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2023年農業領域各類投資事件數量達98起,經披露總額累計超323億,相較去年同期熱度有增無減,農業投資勢頭正猛。

大勢之中,一線VC和大型企業的投資動向向來是行業投資的風向標,紅杉中國更是其中「紅標」。

本文盤點紅杉中國在農業領域的數次出手,試圖由押注企業解析背後的農業投資邏輯,切脈產業走向。

長線布局,投少投精,投早投新‍

據悉,紅杉中國是一家由攜程網創始人沈南鵬與Sequoia Capital共同創立於2005年的風險投資機構(VC),目前管理基金規模超2600億人民幣。作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紅杉中國以科技、醫療、消費為三大主賽道,累計投資超1000家企業。

VC情報局數據顯示,紅杉中國近五年投資輪次以ABC輪為主,投資領域以醫療健康、新信息技術、大消費和電子商務賽道為主。但根據烯牛數據統計,以2002年股權投資飼料及添加劑生產商興嘉生物視為首次布局農業領域,紅杉中國始終保持對農業領域的長線關注。截至目前,紅杉中國在農業領域參與投資事件23起,涉及企業17家,多年來基本保持了年均1起的投資頻率,經披露的參與投資事件總額累計近25億人民幣。

35斗分析,從投資頻次來看,2009年、2011年、2012年和2017年紅杉中國在農業領域未曾動作,其餘年度基本保持1-2次投資頻率。而第一起農業投資事件發生以來,紅杉中國在農業領域投資跨度近20年,在保持長期布局這一底層邏輯之上,參與投資事件自2021年起有增長趨勢,但整體相較於醫療賽道「月均一起」的投資頻率,農業投資就像一顆落在星位的棋子,落子占位,以示尊重。

從所投企業的領域劃分來看,紅杉中國面對農業這一傳統行業,仍舊保持了對以科技為核心的創新經濟的高度關注,農業投資高頻瞄準了育種、數字農業、電商這類科技創新導向明確的主要賽道;此外,面對合成生物、微生物、新蛋白等領域內新興賽道雖出手謹慎,但不乏以「億元」為單位的押注;而縱觀23起參與的投資事件,或許是同賽道的「金龍魚」給足了信心,紅杉中國與雲鋒基金共同領投了高品質健康食糧品牌「十月稻田」的B輪融資,該輪融資金額高達14.5億人民幣,對「民以食為天」的剛需消費實力給予了充分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紅杉中國近年來明顯表現出「投早投新」的投資取向,農業投資也不例外。從農業投資輪次分布來看,「A輪」占比31%,是絕對集中輪次;但2022年以來的農業投資表現中,「天使輪」成為高頻押注輪次,這與近年來農業領域整體投資氛圍火熱、行業佼佼者層出不無關係。

總的來說,紅杉中國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呈現出「長線布局,投少投精,投早投新」的底層邏輯,在其押注的名單中,有「鮮豐水果、十月稻田」這樣的國民品牌,亦不乏「隆平生物、慕恩生物」之類的行業明星。其中,值得格外關注的,莫過於紅杉中國四次出手,始終選擇的「一畝田」。

擇「一畝田」,始終選擇,連續加註

圖:一畝田APP截圖

圖源:一畝田官網

據了解,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畝田」)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農業及食品數字化服務平台,主營農業B2B信息服務及交易,為農產品交易者提供全面的線上供求信息服務、線下撮合對接服務,以及相關行情、資訊、農產品指數等綜合服務。發展至今,已經覆蓋全國2800餘縣1.5萬類農品的產品標準,影響1000萬供應商、3000萬採購商,促成交易規模達5000億,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及食品流通平台。

圖:一畝田天機大數據系統示意圖

圖源:一畝田官網

2013年,紅杉中國作為唯一投資方參與一畝田A輪融資,交易金額達數百萬美元;此後2014年4月,一畝田APP正式上線。

2014年7月,紅杉中國跟投一畝田B輪融資,該輪融資金額達2000萬美元;爾後2016年底,紅杉中國繼續跟投C輪融資,該輪融得數千萬美元。

此後2018年年初,一畝田APP用戶突破1000萬人;同年6月,一畝田推出線上「天機大數據系統」和線下「豆牛代賣業務」;同年年底,一畝田啟動豆牛批發業務,月交易額突破1000萬元。

2019年年初,紅杉中國再次跟投一畝田C+輪融資,本輪融資額達數億人民幣;該年年底,一畝田用戶規模實現翻倍。

而根據最新融資歷程顯示,一畝田已經實現後續輪次跟進,2022年8月成功完成戰略投資輪,但該輪次由德州財金集團獨家參與,紅杉中國並未跟進。

累計看來,紅杉中國追投四輪,押注數億人民幣,參與了一畝田的每一次重大成長節點。

35斗採訪一畝田集團核心人士獲知,核心產品一畝田APP以向平台商戶提供SaaS服務作為主要盈利方式,目前已經實現規模商業化;另一方面,基於「天機」大數據系統的數據分析和決策能力,一畝田已經成功拓展TO G服務,該業務或將成為其又一營收增長點。

以目前的成長表現看來,一畝田具備衝刺資本市場的可能,紅杉中國或將在彼時有機會完美退場,實現收益鎖定。

事實上,紅杉中國已經有了新一輪「選中的孩子」——德默特。

據了解,德默特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默特」)成立於2019年,專注於微藻合成生物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其核心技術是搭建了「光碳智造」技術平台,通過該平台可將藻類培育的光能轉換率提升至近10%,遠超傳統光能轉化效率;同時利用合成生物技術手段不斷提高藻類的經濟性狀,目前已經實現海洋硅藻多管線聯產,可同時生產岩藻黃素、EPA和蛋白質,相比天然藻種,經過改良的藻種在岩藻黃素和EPA產量上分別提高了4倍和2倍。

德默特於2022年2月實現天使輪融資,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獨投數千萬人民幣;時隔5個月,再次完成Pre-A輪融資,由紅杉遠景碳中和基金領投,該輪融資金額達1億人民幣。

自帶「合成生物」、「碳中和」、「替代蛋白/油脂」等高熱度標籤的微藻,無疑是難以拒絕的「投資誘捕器」,紅杉中國在同一年連續兩次押注,與其說選中了德默特,不如說選中了「合成生物」這一網紅賽道。

結語:蓬門今始為君開

於農業而言,資本是影響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無論是注資助力科技發展,還是以資本的力量影響用戶心智,都會令農業生產方式或生產標的發生改變。無論源於什麼契機,以紅杉中國為代表的創投界「頂流」向農業投來目光,都將為這一產業徐緩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為長期主義壓抑下的產業從業者創造機遇。面對資本「下鄉」,農業人當嘆「蓬門今始為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