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讀書,邂逅另一個世界,所以寫作,流淌心底最美的感受

2019-04-23   餅子啃書

題記:

書中一個世界,書外一個世界,讀書與寫作,讓兩個世界溝通。通過對話另一個世界,獲得在這個世界生活的勇氣。我想,這是我讀書寫作最大的意義。

你是否曾經覺得滿眼繁華卻皆是假象,酒場歡鬧離散卻只剩孤單一人?你是否曾經左手拉住了右手假裝有人陪伴?你是否曾經蹲下擁抱自己那顆不被俗世理解的心靈?生而為人,你是否曾覺得疲憊?就今天吧,我想聊聊讀書與寫作,關於它們的意義。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寫作?

——因為世界太喧鬧,靈魂無處安放。

許許多多的瞬間,我總會被某一個點擊中,然後哭得潰不成堤。只因這個世界太過殘酷,拼盡全力的你也可能最終一無所獲;只因這人情太過涼薄,多年好友也可能為名為利一夕之間反目成仇。

但我總能一次又一次站起來,再次擁抱第二天的暖陽。因為無論塵世如何喧鬧,夜深人靜時總有一本書,為你打開另一個世界安放疲憊不堪的靈魂;總有小小一方案牘,容你用紙筆靜靜流淌內心所有的情緒。

即使這個世界不理解你,即使眾人不喜歡你,但總有一個地方可以接納你。不論你是誰,有著怎樣的過去與將來,帶著怎樣的悲歡離合,又有著怎樣的喜怒哀樂。開卷,眾生即平等。那會是一個精神世界,是用一本又一本的書堆砌成的、獨一無二的你的世界,是你用一筆一畫一點一滴構建的、恢宏壯觀的你的世界。對,是你的,專屬於你的,誰也搶不走。

因為讀書,看盡了人間悲歡 ,看透了世態炎涼,於是更能珍惜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與真心;因為寫作,終於有一個傾訴的渠道,任憑所有的感受在筆尖緩緩流淌,在寫給世人的同時更是寫給自己 ,從此靈魂不再孤單。

我們在讀書寫作中可以獲得什麼?

——一位良師益友,一個溫暖世界

書,稱其為良師益友,實在是名副其實。你看哪,這古往今來千百年歲月流過,這橫貫中西不分民族文化,它能跨越時空,帶著無限的智慧,與你相約於此刻此書,共赴精神世界。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長於思辨。

老生常談的話了,卻還是想再一次提起,只因那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太過誘人,但只有安靜去讀才能擁有。

他是良師,學富又何止五車的良師,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十八般武藝,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不知道的,這樣的老師,天下絕對無二。他是益友,是最安靜最懂得理解的朋友,從不去帶著情緒與說教的口吻告訴你命令你,只會靜靜為你講著用他的方式講著他的觀點,給你最明確的方向卻從不干涉你的選擇。通過讀書寫作,我們便擁有了人生最好的師者最好的友人,何樂而不為?

如果說還有什麼能夠不朽的話,那便是思想了。書作為思想的載體,將不朽的思想代代相傳。通過讀書,對話先賢,暢談古今。

我在「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的唯美《詩經》中憧憬愛情的忠貞不渝期待愛人的執手偕老;也在「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中重新思考愛情真實的模樣;我在《簡愛》體會簡愛視獨立人格為生命之最的堅決,也在思索作為一個女人獨立於世的意義;我在《月亮與六便士》中驚嘆于思特里克蘭德為夢想拋妻棄子的孤注一擲,也在思考現實中的自己更愛月亮還是六便士;我在《活著》中感受家珍和她的父親,富貴對自己的女兒那些感人至深的父女親情,同時開始學著重新認識和理解這個撐起家的父親。

​太多太多的書一本一本浮光掠影在腦海顯過,太多太多的思想如點亮的火柴在內心閃過。

總會在書中邂逅知音,帶你去他的精神世界。那個世界,閃爍著他的整個思想光芒溫暖暖並安心,在那裡有紅袖添香,有高山流水,有你喜歡的一切;沒有爾虞我詐惺惺作態,沒有偽君子真小人,沒有你厭惡的一切。通過讀書,我們暢遊各個精神世界,我們對話古今先賢,最終用自己的筆為自己打造一個溫暖的世界。

我們該如何讀書寫作?

——是樂此不疲書過萬卷,是手寫我心笑對俗世

怎樣去讀書?這是一個無數人回答了無數遍的問題。是該「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還是該「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是王國維筆下的成大事者、成大學問者讀書應該經過的三重境界。是該一遍一遍不停讀一本書每次帶著不同的方面將書讀爛?那是蘇東坡一代文豪大家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我沒有那麼大的追求,我不是他們,只有我喜歡的書,我才能樂此不疲,焚膏繼晷,不分晝夜。我認為好的讀書方法,是一種順從本心,不為任何功利目的只因喜歡而讀書,我不是為了成為什麼樣的專家、大家,我只是因為喜歡而讀書。不是學法律的只能讀法學專著,不是學歷史的只能讀史學專著,而是讀自己喜歡的書過百遍千遍,過千卷萬卷。

怎樣去寫作?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認為和讀書一樣,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為什麼寫,為何寫?也就說必須明白自己寫作的初始動機與目的。若你為名為利寫的是流量文,那麼在寫作中你自己的角色就很少了,更多的是要關注讀者喜歡什麼,市場需要什麼。若你想「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那麼在寫作中你要培養的是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你要關注的是天下大事,是社會到底缺什麼。

若你是我手寫我心,那麼在寫作中「我」的角色就很多了,以寫給自己為主寫給世人為輔,只是想讓自己淡淡的思緒靜靜流淌,讓喧囂的靈魂有一個宣洩的口,正如同梭羅的《瓦爾登湖》那種以記述性的語言將一種淡淡的生活情調流露。

我喜歡的是第三種,我喜歡這樣的狀態,手寫我心笑對俗世,只因為有感而發所以隨筆而寫,若有一兩讀者心有靈犀那是更好,若是沒有也無所謂,因為我早已從寫作中得到了想要的心靈安寧。

說了如此多,卻又感覺不知道到底說了什麼,大概這就是隨性而至吧。好了,今天到這裡就結束了,願你能在書中邂逅另一個你喜歡的世界,願你能在寫作中感受心靈的充盈。

作者:王小貓


文章點評:

1、這一篇文章,是一個在校喜歡寫作和文學的大學生寫的,這是一篇關於讀書心得的小品文,我們先看到她擬定的幾個主題:從「為什麼讀寫」到「獲得什麼」最後到「如何讀寫」。在主題不斷的層層遞進中,我們首先會感覺出一種對文章結構「儀式感」的閱讀體驗。

2、就如王小波所說,先把文章寫漂亮了再說,我想結構是寫漂亮的第一步。文章中多處採用並列段式、及其排比修辭,大大的增強了情感的表達力度,其中幾處的經典和詩句的引用,也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3、但也有美中不足之處也有,我僅僅在語言方面做一個評斷,比如第二部分最後一段這句:"終於有一個傾訴的渠道「,「渠道」兩個字用的似乎不恰當,這兩個字很生硬,會影響整個句子和段落里的聲律感,可以嘗試的換成「方式」兩個字體驗一下。

4、再舉一處:對,是你的,專屬於你的,誰也搶不走。這句用的非常具有詩意,文字一、三、五、的不斷遞進,本身是具有一種規律的頓挫感,但「誰也搶不走」這幾個字打破了這種詩意感,不妨換成「它將永遠是你的」這樣就成了一個一三五七的規律排列,同時結尾的「你的」是呼應也是押韻,與結構組成了一種文字美的體驗。

點評:餅子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站在文學的視野中,品讀經典,學習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