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超一線華裔女星,強大到一秒都不用活在熱搜上

2020-08-31     Sir電影

原標題:好萊塢超一線華裔女星,強大到一秒都不用活在熱搜上

《浪姐》馬上成團落幕。

從現象級爆火,到越來越少被人提及。

為什麼疲了?

因為我們固然想看到姐姐的乘風破浪,但不希望這成為一場風采展示大會。

說題外話。

Sir和公司其他男生,私下裡也聊姐姐們,到底為什麼迷人。

可愛?勇敢?颯?

Sir更看重長久的——能量。

她的能量,向外釋放,可以影響別人;向內釋放,又會成長、成就她自己。

足以讓她遇到的每位異性,歷久彌新,深深入迷,欲罷不能……每天都有新體驗。

你別說Sir標準太作。

我今天說的這位姐姐,就符合這標準。

她乘風破浪,不只在包裝過的舞台上,而在她走過的每一處。

誰?

劉玉玲。

當今好萊塢超一線的華裔女星。

甚至跳出華裔這個限定範圍,姐姐也是絕對slay。

「她的出場太驚艷,掛滿鑽石的設計師款禮服,從走路的姿勢就能看出來,她知道自己美若天仙。」

這句話來自《致命女人》,丈夫Karl回憶第一次遇見妻子Simone(劉玉玲 飾)時的情境。

這句話,也同樣可以用在劉玉玲本人身上。

任何階段,任何場合,她隨時閃耀。

但怪了。

雖然萬千矚目,卻總會面對懷疑……

甚至就在此刻,甚至就是你,就會問:

她到底美在哪?

get不到,Sir不強求,審美畢竟是私人的事。

但Sir仍想告訴你。

因為美這件事,從來就不是一條「死規矩」,也不是什麼固定不變的作態。

而是能夠長久釋放魅力和吸引力的能量。

或者我們放下分歧,不說美。

來說說,女性內心的能量,為何能顛倒眾生?

01

潛能

說起劉玉玲的能量。

其實外表看,也沒什麼大能量。

嬌小,白皙,秀氣。

她的能量是憑空來的嗎?

不是。

可以說,劉玉玲的能量,有根。

曾經,亞裔女星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好萊塢受到歧視。

所以在劉玉玲出道的很多年前,這種逆反的能量就在悄悄積攢——

好萊塢第一代華人女星黃柳霜,她飾演的角色,或自殺或被槍殺,都是典型的苦命女人。

到了Sir之前聊過的周采芹,能量開始有一點了。

不演醜化華人的反派「滿大人」的幫凶,她就沒戲演,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在抗爭,以至於老外給了她個外號:

Tough cookie(硬餅乾)。

即使現在已經80歲,她的眼神中都自帶能量。

到了劉玉玲年代,稍微改觀,但刻板印象仍然在。

比如,中國功夫火了。

那就讓華裔明星來演打戲吧?

於是《霹靂嬌娃》里,劉玉玲成為「天使」特工,使勁包裝她的性感、乖巧、能打。

有一個詞跳出來了,對不對。

「乖巧」。

呵呵。

你說劉玉玲迎合好萊塢偏見?

Sorry,這論調太不新鮮。

早在上世紀30年代,黃柳霜回國時,就被記者問:

「為什麼要演這麼多屈辱的東方女性?」

她回答:

「那不是我的選擇,即使我不演,也會有其他演員去演。而我失去的是僅有的『中國人演中國人』的機會。」

劉玉玲也一樣啊。

她入行時,華裔角色少得可憐,面試通過率只有白人的1/20。

毫無話語權的她,要麼接受,要麼消失。

但迎合不代表妥協。

也可以是一次,潛伏。

劉玉玲的潛能,就是因為潛,所以能,要在逆境中釋放。

你不是要性感嗎?我把性感做到極致!

你不是要能打嗎?我就把能打做到極致!

你不是要乖巧嗎?

那不行。

我真不認乖巧,但我可以給出比乖巧更迷人的:

吸引力。

(別說性感和吸引力是什麼男權標準,Sir不怕惹麻煩說一句,兩性間的吸引力從來平等。)

《霹靂嬌娃》經典一幕。

恰到好處的小雀斑,風中慢動作甩動的頭髮……隨便別人說什麼吧,美啊,不美啊,迷人啊,不迷人啊。

反正《霹靂嬌娃》熱映後,劉玉玲被評選為「亞洲最性感的女性」。

看好了,是亞洲,不是北美洲。

這是一種跨越大海的能量,雖然 《霹靂嬌娃》中她的片酬僅120萬,是另外兩位天使的1/10。

So what?

先入局,再反叛。

這是內心有能量的人,才敢作出的人生選擇。

Sir被她內心能量壓倒的一次,是《殺死比爾》。

劉玉玲飾演石井御蓮。

美國《娛樂周刊》雜誌評,這是影史上最令人聞風喪膽的角色,和她名字寫在一起的,是《教父》中的馬龍·白蘭度(飾演Vito Corleone)。

憑什麼?

看一幕。

一群黑衣男(女),氣場強大。

一位白衣女,纖細弱小。

但真強大的是誰?

網友評選劉玉玲的這次出場,為「史上最酷炫的人物出場方式」。

最絕的。

是走到轉角處的眼神——

低眸,淺笑,抬眼。

這是女人的溫柔與示弱?

還是女人的自信與控場?

你說。

有人偏愛劉玉玲的拔刀。

說讓一桌猛男膽寒。

但Sir更喜歡她的收刀。

還刀入鞘,和顏悅色。

然後不卑不亢:

「身為你們的老大

我不時地鼓勵你們

永遠都要以尊重的態度

來質疑我的邏輯」

這是台詞嗎?

這簡直是女神slogan好嗎?

內心有能量的女性,從不怵被質疑。

只要以「尊重」的態度,你隨便質疑,誰怕誰。

整場戲,從樂融融的宴席開始,到挑釁、處決、演說,再到她鞠躬行禮,柔聲說「好了,會議結束」……

兔起鶻落,幾分鐘做了多少事。

又有多少是屬於女人的事?

多少是屬於男人的事?

反正她全做了,且行雲流水,具備了川劇變臉般的戲劇張力。

這是內心強大的她,入世的一面。

再看出世。

劉玉玲身穿白色和服,和雪地的一片清冷互相映照。

這場戲裡劉玉玲的風頭,明顯蓋過了女一號烏瑪·瑟曼。

她居然有了一種武士之靜、武士之美。

誰說刀是男人的武器。

誰說決鬥,是只屬於武士的靈魂一刻。

這一刻降服的又豈止男性,包括女性觀眾也開始思考:

頓悟,入道,修行……分什麼男女。

《殺死比爾》上映一年後。

劉玉玲和斯嘉麗·詹森、珍妮弗·康納利等12位好萊塢一線女演員,一起登上了《名利場》雜誌。

她是其中唯一一名亞裔。

但Sir必須指出。

劉玉玲還未滿意,這是內心能量強大的人最大的相似處:

我對自己的人生很難滿意。

因為不管《霹靂嬌娃》還是《殺死比爾》,雖不像黃柳霜的角色那樣柔弱病態,卻仍籠罩在另一種獵奇目光的凝視下。

即,「刻板印象反面的刻板」。

所以劉玉玲才仍然不滿地說:

「我想要一直活在一個

不對自己設限

不害怕

敢於冒險的世界裡」

02

碰撞

如果說迎合與適度扭轉,是劉玉玲進入好萊塢的入場券。

那麼很快,她內心的能量場就開始不老實地提問:

只有你一個突破了刻板印象,夠嗎?

豆瓣TOP250的《超脫》。

劉玉玲飾演了一個全力挽救孩子們、卻依舊一敗塗地的女老師。

她卸去妝發,戴上眼鏡,抹掉所有的「吸引力」。

有個女學生門門功課不及格,還一臉不屑說,我可以當模特。

她怎麼說?

她直接拿「刀子」戳啊。

「想聽真話嗎?

第一,你進不了樂隊,也當不了模特,因為你沒有抱負。

沒有一技之長,在美國你得和80%的人競爭,拿最低工資的勞動力,這意味著你下半輩子永無出頭之日,且有朝一日被機器取代。

第二,你唯一的才能就是讓男人上你,你的生活就是一出苦情戲,你怎麼就不明白,過不了幾天,用不了多久,事情只會越變越糟。」

這是一個仰拍鏡頭。

導演想讓我們仰視劉玉玲。

不是只仰視她的氣場與能量,也仰視她的悲哀、痛苦,與怒其不爭。

她仿佛代替銀幕外的自己,喊出那句話:

「不在乎誰不會啊!

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去在乎?!」

戳,使勁戳。

戳出淚的同時,也會戳出反省、清醒、覺醒。

她還有更大膽的顛覆呢——

《基本演繹法》,劉玉玲飾演福爾摩斯的助手華生。

沒聽錯,華裔、女性,演華生。

很多人質疑:她配嗎!?

還有人在推特上連寫五遍,「華生是男的」。

哈哈,您們太配合了。

劉玉玲沒慫,反而因為倒彩聲,內心的小宇宙又爆了。

這回怎麼演?

她收起任何賣弄異域風情的痕跡,沒有華裔,沒有女性。

黑衣,冷麵。

靜靜站著說話,不伸手,不抬腿。

就讓你感受一件事,氣場。

說到氣場,不是裝的。

硬著脖子,僵著臉,雙手叉腰,那不叫氣場,叫蠢。

進入角色,摸清角色,知道什麼是華生式的邏輯,華生式的熱忱,華生式的慷慨和幽默……這些,才是福爾摩斯助手的關鍵詞。

氣場說穿了,其實簡單。

就是擺脫慫和面具,認真而不畏縮的,表達「每一面的自己」。

那不成功有鬼?

《基本演繹法》一路低開高走,口碑爆紅,從第一季8.0開場,到第七季9.3分完美收官。

沒完。

她內心的能量在說,說不定還可以試試「更多」?

你都不怕輸,還怕什麼呢?

在《基本演繹法》第二季還沒被訂購時,劉玉玲就爭取到了一次導演機會,導了其中的5集。

劉玉玲在《基本演繹法》現場

手執導筒不是為了帥,不是為了什麼搶奪「主導權」。

能手執導筒的人,代表著他清楚了自己,也在努力理解別人。

於是,她才能清楚地把控整個故事。

因為人生,就是「你用能量講出的故事」。

03

賦能

你說人生如戲。

我說人生如秀。

人生可以有一百萬種解釋。

而在Sir看來,劉玉玲的人生可以這麼形容:

一次內心能量擴散的過程。

在起初,只有一小團光,周遭都是黑暗和未知。

努力擴散它,也不見得會在客觀上達到十全十美。

但主觀上?

足夠。

《致命女人》里,一位女配對劉玉玲說:

「人人都喜歡同病相憐的感覺,你不如直接說你的生活也不夠完美。」

看劉玉玲的眼神,再聽她的回答:

「但我的生活就是十全十美啊」

她的優雅和底氣,都是深埋眼底的光。

她當然知道不完美,因為她體驗過不完美。

在唐人街出生、長大,職業生涯遍布了門檻和荊棘。

環境帶來過多少不完美。

但能量幹嘛用的?不就是跟環境對抗用的?

現在的劉玉玲,能量場更大了。

她開始以自己的能量,輻射向身邊更多的人。

除了在《致命女人》擔任過聯合導演外,也早已執導和擔任了多部作品的製片人。

甚至不止在影視圈。

當劉玉玲選擇繼續釋放能量,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

她就進入了女性圈、兒童圈、不同民族、種族的生態圈。

至今,劉玉玲拍攝了兩部有關人口販賣的作品。

短片電影《米娜》(MEENA)。

鏡頭瞄準的,是印度孟買被販運的女性。

Meena Haseena,八歲時被叔叔綁架,賣給了妓院。

十多年來,她淪為性奴隸,被囚期間還生了兩個孩子。

紀錄片MEENA

這個短片不止揭露了人販子。

還展現了當地警察,如何與團伙勾結,參與犯罪。

劉玉玲在《紐約時報》發文說:

「我們不能放棄。必須不斷提醒自己,為需要聲音的人前進。當孩子不能自己說話時,他們需要一個聲音。」

2014年劉玉玲在紐約首映現場

還有紀錄片《紅燈區》(Redlight)。

柬埔寨。

因為貧困家庭急需用錢,孩子們被家人賣給妓院,最小的孩子不過三四歲。

《紅燈區》

她在開羅國際電影節上,沒有顧著走紅毯,穿晚禮服。

而是反覆強調、呼籲:

「與人口販運作鬥爭,真的需要很長時間!」

「這是僅次於武器和毒品交易的第三大商業犯罪!」

劉玉玲在開羅國際電影節上宣傳《紅燈區》

從2004年開始,她一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UNICEF)大使。

她作秀嗎?

她親自到難民區,提供物資支撐和陪伴。

她像一個真正的記者一樣,拍攝,寫稿,發布給CNN等各大媒體。

如果這都算作秀,那只能說「人生如秀」,你用你的半輩子來試試。

《每一個敘利亞孩子都值得一個機會去重新成為孩子》《劉玉玲:英雄的孩子們從不放棄》

去年5月。

劉玉玲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獲星形獎章,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二位留星的亞裔女星。

你問第一位?

是黃柳霜呀。

華裔女性們內心的能量場,在很多年後的今天,終於打破了廣袤的黑暗,匯聚一處。

一部新的紀錄片《無名英雄》(Unsung Heroes)即將面世,第一集的主角黃柳霜,就由劉玉玲執導。

它的故事,就是講述這些卓越的女星們,如何經歷各種磨難,又如何散發出異色的光芒。

Sir專門找到了劉玉玲在星光大道上放星星的照片。

這一刻,好治癒啊。

看到這,也許你已和Sir一樣成功轉粉。

也許你內心的能量也足夠強大,足以與劉玉玲惺惺相惜。

如果這樣,希望你能幫助更多身邊的女生,找到它。

由心底透出的強大能量。

無需刻意追捧。

遲早會讓人看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津安4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syuQ3QBURTf-Dn5ud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