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大宋垂簾聽政的三位太后,她名聲最好,過錯卻最多

2020-05-04   遇見寧靜

01


大宋朝,幾位太后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曾垂簾聽政、輔佐君王,最後都和扶助的皇上心存芥蒂,彼此隔閡。


劉娥是宋真宗的皇后,也是出身將門,可是襁褓之中父母雙亡,只能寄養在外祖家,長大後,成了一個歌女。


後來嫁給了銀匠龔美,兩個人其實就是販夫走卒,應該會過平凡的一生。


但生活艱難,難以為繼,15歲的時候劉娥被前夫賣給了當時還是王爺的宋真宗。真宗特別喜歡劉娥,可是,宋太宗卻並不喜歡,出身卑微,還獻媚邀寵。


所以,就讓真宗休了這個小妾。


真宗不捨得,悄悄地另置別院養著,後來太宗離世,將劉娥接進了宮裡,但是位分並不高。一點點地從美人、修儀晉升上來,後來潘皇后病逝,真宗立劉娥為後。


劉娥沒有皇子,李氏生下皇子,但是真宗觀察了很久,李氏出身卑微,胸無城府也沒有勢力背景,根本不能輔佐君王。


而劉娥殺伐決斷,特別精明,真宗晚年纏綿病榻,一直是劉娥處理政事。等到真宗有所忌憚的時候,劉娥已經涉政很深,不能掌控了。


劉娥對趙禎的要求非常嚴格,臨朝攝政,趙禎也只是一個牽線木偶。趙禎的性格本就是溫厚,拘束,內心有很多苦楚,也說不出來。


劉娥的前夫改姓劉,兩個人認了兄妹,也算是彼此扶持。


《清平樂》里,趙禎對劉娥有芥蒂,但是也算是感恩,對生母才是真情實意。因為趙禎的性格,也算是母子和諧,不曾當眾撕破臉。


02


曹丹姝是趙禎的第二個皇后,第一個郭皇后是劉太后勉強趙禎娶的,劉太后去世之後,郭皇后被廢,不久離世。


曹丹姝出身名門,一輩子沒有子嗣,但是也穩穩地做了皇后幾十年,後來又做了太后,太皇太后。


趙禎曾經過繼八王爺的孫子趙宗實為養子,養在曹丹姝身邊。曹丹姝對趙宗實要求極為嚴格,趙宗實也是小心翼翼,在宮裡倍嘗心酸。


《清平樂》里,曹丹姝因為張妼晗受了趙禎的委屈,一個人在坤寧殿里流淚,宗實曾經給丹姝抹眼淚,說長大了一定保護娘娘。


那時候也是有母子深情的。


後來,趙禎的4個兒子相繼出生,趙宗實就被送回王府了。趙禎賜婚,趙宗實娶的是曹丹姝的外甥女高滔滔。


不幸的是,趙禎的兒子相繼夭折,大臣們每天參奏彈劾,要過繼宗室子弟,吵吵嚷嚷了幾十年。


趙禎心有不甘,總想著自己能生齣兒子來。一直到50歲之後,才不情不願地將趙宗實接回宮裡。


趙宗實也並不想回去,以丁憂為名拖了很久,最後無奈進宮。而且,總覺得別人要害自己。


趙禎葬禮上,趙宗實就出現了幻覺,大鬧了一場。那時,趙宗實已經被趙禎改名為趙曙。是曹丹姝處變不驚,才讓趙曙順利繼位。


趙曙即位就是宋英宗,可是剛登基就病了,還是曹丹姝打理朝政。


病好之後,韓琦就催著曹丹姝還政,還把玉璽從曹太后那偷了回來。英宗更是連請安都不肯去,太后和皇上鬧得好不尷尬。


曹丹姝還政之後,兩個人關係好一點。但是,也沒有《清平樂》里,小宗實許諾的,照顧娘娘,誰也不能欺負娘娘的孝順。


03


英宗在位四年,就去世了。


高滔滔的長子即位,就是宋神宗。宋神宗聽信王安石的建議,力主變法。但是變法最後還是失敗了。


皇帝家本就有遺傳精神病史,神宗在這種打擊下,愈加抑鬱,38歲就去世了。


神宗去世的時候,大臣們有的主張立神宗的弟弟,有的主張立子。是高滔滔決定了,讓10歲的哲宗即位。


而高太后開始垂簾聽政,高太后特別寵信司馬光,重新啟用,委以重任,朝堂上風雲變幻,從此以後,對人不對事,有了黨爭。


以前太后垂簾聽政,有的是坐在皇帝的身後,就算坐在旁側,大臣們也是先跪拜皇上,再給太后行禮。


可是,高太后時,大臣們都是先拜太后,連議事時,說話都是對著太后的。


哲宗那時還小,只能看見大臣的大腿和屁股。


這樣的皇帝只能是傀儡了,而且內心頗多怨憤。等到哲宗親政的時候,全面推翻了高太后的主張,把她重用的大臣貶到了嶺南,其中就包括蘇軾。


高太后去世前,擔心身邊人會遭到哲宗的毒手,不能保全,一再囑託。


但是,從小的芥蒂,真的不是說了就能了的。


04


皇上是天下的主人,但是,小的時候身邊有一位強勢不可侵犯的太后,膽戰心驚、唯唯諾諾地過日子,一旦羽翼豐滿,可能內心的怨恨就再也收不住了。


​劉太后為政還算清明,宋朝也出現了盛世的氣象,曹太后理政時間短,高太后被稱為「女中堯舜」,私德從未有虧,但是,卻讓大宋的國力走了下坡路。


那個時代的女人,即便位高權重,或許也更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