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一廳官棄政從教:把良知獻給教育

日前,山東省教育廳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前副廳長、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已離職。根據媒體報道,張志勇的新職務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從2002年至今,張志勇的名字早已在山東省教育界「威名遠揚」,他的政績或許無法細數,但他最經典的兩句話卻被當地教育工作者口口相傳:


「辦好教育,要為孩子們考慮得遠一些,為老師們考慮得遠一些,為學校考慮得遠一些,為校長自己考慮得遠一些。」

「規範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我們的教育實現老百姓的近期利益、長遠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統一。」

今年教育界最令人欣慰的無外乎「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頒布。2019年兩會期間張志勇建議儘快設立「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建立國家級教師表彰獎勵制度,設立「國家教師獎」,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切實提高廣大教師的社會聲望。沒有張志勇兩會上的提議,「人民教育家」稱號或許會來得更晚一些。


11月2日,心向教育的張志勇因一封題為《離別》的告別信讓無數人熱淚盈眶,也是這封告別信讓人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有讀者感嘆「全體山東普教師生都欠張廳長一聲感謝!」

一起來看他的信。

離別

——寫給我的同事和朋友們

文/張志勇

今天早晨6點多,我照例起來跑步。

果然,安寧是個好地方。

昨天晚上,我從昆明機場轉往安寧。接待我的老師非常盛情,說安寧植被覆蓋率50%以上,空氣的優良率99%以上,這裡的溫泉名揚天下,有「天下第一湯」之稱。像她們這些年輕人從玉溪外出工作,首選的地方不是昆明,而是安寧。

在晨曦初露的安寧大街上漫跑,心中感到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清爽和寧靜。

這次外出參加活動,是我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身份露面的「處女行」,心中隱隱有一種苦澀的情愫在流淌。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大腦中突然蹦出了兩個字:「離別」。

幾個月以來,儘管我不想面對,不願意想這樣一個日子,不願意接受朋友們給我送行的美意,但該來的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

同志們太忙了,我真不忍心為我的事,再給同事們「忙中添忙」「亂中亂添」了,尤其是我在轉崗期間閒下來之後,對同志們的「忙」和「亂」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可是,10月31日,我的同事們還是百忙中擠出時間來北京給我送行,親自把我送到北師大這個新的工作單位。

我清楚,從11月1日開始,我就成了一個從遙遠的「鄉下」遠嫁京城的遊子。自古以來,遊子離家母牽掛,同事們代表我的娘家人到北京來,與我嫁給的「新家人」見面,表達的是一種不舍,是一種支持,更是一種新的期待。這一切,我銘記在心!

人生有一個個節點,這一個一個節點,構成了人生的一個個轉折點。人生的路啊,就像風箏一樣,隨風而起,迎風飛揚,時而上下翻飛,時而俯衝而下,時而直衝雲霄,但不管它怎麼自由翱翔,總離不開放風人手中的那根線。

人生的道路啊,從來沒有筆直筆直的,從來都是曲曲折折,彎彎曲曲,峰迴路轉的。但你走的那條路,似乎又是冥冥之中、命中注定的。這個命是什麼?這個命無疑就是放風人手中的那根線,就是你心中從小孕育的那顆躁動不安的夢想的種子。

自己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使然,在家裡作為長子,我是一個懂事早、有擔當的好孩子;在學校,我是一個愛學習、願幫人的好學生。或許可以說,我是在擔當和肯定中長大的。母愛和師愛,成了滋養我人生的永不枯竭的營養。因緣際會,愛孩子,愛教育,做老師,成了我心中的夢想!

上蒼眷顧,不忍心傷害那個善良的小孩!在我人生的路上,一路走來,讓我學師範、學教育,讓我研究教育,讓我做教育宣傳工作,讓我做教育行政工作。

做師範生,我如饑似渴地學習,用4年時間,學習了中文和教育兩個系的基礎課程。

做教育研究,我和老師們、校長們一起,在目標教學、情感教育、創新教育的研究中,凝結了出人生的友誼之花,被稱為教育研究的「金牌團隊」,備嘗奮鬥的艱辛,更享受著奮鬥的幸福,在教育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大家「手拉手」、「嗷嚎著」一起走在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前列。

做教育宣傳,儘管時間短短,但勇探電視節目競爭准入新機制。

做教育行政工作,我的學生給我總結了兩句話,把專業融於職業,把研究貫穿工作,我很欣慰,學生懂我,但還想補一句:把良知獻給教育。

18年來,我的心靈常常被那些普通家庭、普通孩子的命運占據著,在教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藝術教育、語言文字工作、教育督導制度創新、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傳統文化教育、基礎教育改革、校長教師隊伍建設、學前教育發展、城鄉教育資源配置、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體制機制變革等方面,做了我應該做的、可以做的、能夠做的一切。在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道路上,我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一刻也離不開同志們的理解、支持和鼓勵。

「齊魯青未了」。感恩齊魯這片土地,感恩我工作34年來,相識、相知、共事的各位領導、各位局長、各位校長、各位老師,還有數不清的可愛的孩子們,是你們增進了我對教育的理解,是你們讓我懂得了做教育的艱難和困苦、做教育的快樂和幸福,更是你們給了我改革的智慧和力量。你們永遠是我的老師!

「感時花濺淚,離別鳥驚心」。真的要離開了,我心中沒有一絲「揮揮手不帶走半片雲彩」的洒脫,內心充斥的是矛盾、是掙扎,是痛苦。

我知道大家對我內心的那份期待,希望我能為我們的教育再多服務幾年,我更知道這裡有我的事業、有我的夢想,更有我幾十年來用理想和事業凝聚成的友誼……。

但我也清楚,這幾年來,我內心有一種掙扎,就是越來越很難有更多的時間走進學校去享受教育的那份幸福,去聆聽老師們成長的故事,去傾聽孩子們生命成長拔節的聲音,去和局長們坐下來琢磨、切磋破解教育難題的路徑。這對我是一種痛苦和煎熬,內心時常有一個聲音在腦海中迴蕩:到一線去、到一線去,……。

哪裡是我人生的下一個驛站?……到高校去當老師、到高校去做教育研究、到高校去做教育改革決策研究吧!

人生都有轉身時。離別,不是訣別,更不是永別!那天,我在濰坊全省創新教育研討會上,面對山東教育界的新老朋友們,曾深情地告白:我的心在這裡、我的情在這裡,我的事業還在這裡!

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回來,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育理想,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去安放我們的教育靈魂!離別,是為了站在更高的山巔上,去領略更奇絕、更險峻、更美麗的風景!

感恩大家,一路相伴!感謝大家,繼續攜手追夢!

張志勇 2019年11月2日於雲南安寧

祝願張老師工作順利、心想事成!

— END —

來源|《離別》一文轉自公眾號「張志勇思想會客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lRcOW4BMH2_cNUglP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