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睡姿」不同,暗示「性格」不一樣,從睡眠看孩子特點

2020-12-30     木蓮媽媽

原標題:寶寶的「睡姿」不同,暗示「性格」不一樣,從睡眠看孩子特點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寶寶在出生之後,隨著年歲的增長,身體的各種機能會不斷的發展,進而形成語言,動作等一系列的行為能力。這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也是慢慢長成成人的過程。

年齡尚小的寶寶的動作還不完善,他們所有的動作主要集中在睡覺過程當中。所以睡姿的方式就成了人觀察的重點對象。

有的時候通過觀察寶寶的睡姿,也對應著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睡姿的娃不一樣性格,看看你家寶寶是哪種?

抱頭睡的寶寶樂於傾聽

抱頭睡在寶寶睡覺過程中是一種常見的姿勢。

學者們通過持續觀察發現,這類寶寶往往更喜歡傾聽,並且內心也更加的溫柔。

通過對這類寶寶的後續觀察,我們會發現這類寶寶的焦慮感是幾低的,幾乎可以忽略,並且在成長過程中更願意為他人著想,得到他人認可與關注的可能性更高。對於這一類的寶寶,我們只需要進行正方向的引導就可以。

趴著睡的寶寶更有安全感

寶寶在小的時候會經常趴著睡覺,因為對於寶寶而言,這樣好像會更有安全感。其實這一類寶寶很有可能是因為安全感,而導致趴著睡的姿勢。

根據對這一類寶寶的追蹤觀察,我們會發現這種睡姿的寶寶自我意識要遠遠強於其他寶寶。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這種睡姿的寶寶往往不喜歡其他人的批評,長大之後更容易處於一個領導地位。所以在寶寶年紀小的時候,就要引導寶寶走出嚴重的自我意識怪圈當中。

自我是在可控制的條件下對人的影響是正方形的,但是當自我意識過強,寶寶就會過於以自我為中心而造成負面影響,這對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蜷縮式睡姿娃容易孤獨

成為地蜷縮的姿勢就是寶寶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縮成一團,許多人現在在進行四維彩超觀察寶寶的過程中就會發現有一些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採用的就是蜷縮式的睡姿。

而寶寶在出生之後也會延續這種習慣,其實這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尤其是父母的相處方式會對寶寶的身體及心理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

這一類寶寶經常會出現在經常吵架的家庭當中,這一類父母對孩子的關注是非常少的,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無依無靠,安全感極度缺乏。

對於這類寶寶,家長應該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孩子缺少的是陪伴,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

側著睡的孩子很溫和

無論對於大人還是小孩兒而言,側著睡的方式都是非常常見的。這一類寶寶相較於其他寶寶而言更容易早熟,性格也往往更加隨和。

長大後可能會成為我們俗說的老好人,如果孩子善於處理,可能會擁有非常好的人際關係。

但如果父母沒有好好引導,隨和的性格也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時候對人對事過於隨和,就會容易被欺負。

寶寶的睡姿暗示不同性格,父母要「對症下藥」

其實寶寶的睡姿多種多樣,主要是以以上四種為主。但是我們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要對寶寶有更多關注,例如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士兵式以及飛鴿式的睡覺方法,作為家長要有足夠的了解。

每一種睡姿都是寶寶性格的一種暗示,而這種睡姿往往也代表了寶寶未來的成長方向。家長在了解的過程中也要以此做出培養寶寶的一些計劃。

當然這種暗示也不是絕對的。這種睡覺姿勢上的暗示也僅僅能作為參考,而寶寶的性格養成更多的是與在成長過程中的外界環境以及父母營造的氛圍有關。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不以此為決定因素,但是我們還是要關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生活中的種種細節。

在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或者不願表達時,每一個生活上的小細節都可能暗示著一些事情,作為父母,我們去了解並挖掘細節背後的深意,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h4Rs3YBX2TYn2u-Bz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