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之合,彰顯文化底色。走進郟縣姚村的那一刻,我忽然領悟了金與玉的和合之理和「有眼不識金鑲玉」這句俗語之道。
郟縣金鑲玉製作技藝始於明初,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村書記帶我走進金鑲玉博物館,這座坐落在鄉村裡的國寶——豐富的作品,以五大名瓷、玻璃、紫砂器、金、銀、銅、錫為主要原料。經過雕刻、鑲嵌等幾十道製作工序,把傳統文化中象徵福祿壽喜、吉祥如意、珍禽異獸等圖案鑲嵌於器皿之上,栩栩如生,渾然天成,令人賞心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強烈的藝術魅力,是研究中原文化和民間藝術發展的重要載體。 2021年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申報的金鑲玉製作技藝(郟縣金鑲玉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這才是高手在民間。郟縣姚莊回族鄉的村民祖祖輩輩喝茶時,用的瓷器難免會有破損,但因生活習慣,不捨得扔,手藝先輩們就嘗試用鑲和鋦兩種工藝組合而成,修補一些破損的陶瓷器,再用一些好看的裝飾物來掩飾缺陷,使之愈加精緻、華貴,增加了觀賞性,久而久之,經過鑲金包銀的工藝品,便逐漸流行,並當做珍品出售。
金鑲玉,顧名思義就是在金器上鑲嵌各種美玉,這種特殊的金、玉鑲嵌工藝為我國所特有,且歷史悠久製作精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金和玉象徵高貴與純潔,一如詩仙李白所贊「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所以金鑲玉寓意「金玉良緣」,堪稱尊貴吉祥與超凡脫俗的完美結合。
黃金和玉石的結合,寓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玉良緣」,象徵著尊貴與吉祥,體現中國玉文化的端莊雅致之氣。
史料記載,萬里茶道是一條國際古商道,它南起中國福建崇安(現武夷山市),經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向北延伸,途經蒙古國,抵達俄羅斯,此後又延伸至中亞和歐洲其他國家,總長1.4萬公里,是歐亞大陸重要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道,其參與人口之多、行經區域之廣、商品流通量價之大、對歷史文化影響之深,可以與「絲綢之路」相媲美。地處中原腹地的郟縣姚莊回族鄉占據萬里茶道核心驛站位置,來往亞歐的商販常在此歇腳。始於唐、盛於宋,千百年來,姚莊回族鄉茶肆林立,勞動人民在閒暇之際常來品茶聽唱。一年四季,南來北往,賓客如雲。喝茶有益身心,延年益壽,該鄉相繼獲得「中國茶食之鄉」「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喝茶時,陶瓷茶碗、茶壺難免破損,留之無用、棄之可惜,先民經過摸索實踐,發明了獨具特色的修補方法:鑲鋦兩種工藝組合,修補後再用好看的裝飾物來掩飾缺陷,使之愈加精緻華貴,在恢復使用功能的同時又增加了觀賞性,價值更高。久而久之,經過鑲金包銀的工藝品逐漸流行起來,並被當作珍品出售。
隨著文旅產業的不斷發展,「吃住行游購娛」已經成為人們來郟縣旅行的必選之一,金鑲玉也走進了大眾視野,鑲嵌於器具的鶴壽延年、龍騰盛世、孔雀富貴、二龍戲珠、群龍過海等,還有象徵著福祿壽喜、吉祥如意的名花異草、珍禽異獸等,栩栩如生、渾然天成,成為郟縣非遺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郟縣金鑲玉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港澳台地區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還曾作為國禮贈送給貴賓,和大眾贈送好友的必選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