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醫話 | 冬季早起總咳嗽?當心鼻後滴漏!鑑別調理做好這3點

2023-11-23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耳鼻喉醫話 | 冬季早起總咳嗽?當心鼻後滴漏!鑑別調理做好這3點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李雲英教授。

開欄語

本專欄將定期推送中西醫耳鼻咽喉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冬季開始降溫後,大家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反反覆復的咳嗽,出現早上起來會咳兩聲、頻繁清嗓子等等情況。這樣的咳嗽很多朋友都會以為是呼吸道感染,但吃了很多止咳藥甚至抗炎藥都沒有效果。這樣的咳嗽,可能是由鼻炎、鼻竇炎引發的。今天就來跟大家講一講。

睡覺醒來經常咳嗽?可能要從鼻子找原因

冬季的咳嗽無處不在。有些時候,咳嗽從進入臥室不久後就會開始,早晨睡醒後,除了咳嗽以外可能還會伴隨陣發性的噴嚏。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的臥室是過敏原較集中的地方,如毛絨、蟎蟲、冷空氣等過敏原如果剌激了呼吸道,或是本就對這些東西過敏時,就容易引發咳嗽。

但有些時候,我們遇到的情況是這樣的:咳嗽很準時,就只有睡下、醒來的這兩個時間段會咳上一會,白天、睡著後也就不怎麼咳了。

這樣的咳嗽一般沒有什麼其他並發的症狀,只是單純咳了幾聲、偶爾會有點痰。很多朋友往往會覺得,咳幾聲應該沒什麼關係,在疑惑的同時就不免放鬆了警惕。

但其實,這是一個判斷我們是不是有鼻部疾病的重要依據,因為這樣的咳嗽,可能是由鼻後滴漏綜合徵導致的。

我們平時很少感到鼻腔有鼻涕,是因為鼻涕會和唾液混合,然後流到嗓子那裡被我們咽下去,這個過程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但是有鼻部疾病的朋友,鼻腔內的分泌物比較多,所以當睡覺或晨起,體位改變時,頭一仰,分泌物就順著鼻腔往後倒流了,咽喉部被刺激感到不適,自然就會引起咳嗽。這就是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鼻後滴漏綜合徵

那我們該怎麼區別鼻後滴漏綜合徵和下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咳嗽呢?其實很簡單,主要記住下面這4點:

1、伴有鼻部症狀。鼻後滴漏綜合徵引起的咳嗽,最顯著的特點是伴有鼻部症狀,比如鼻塞、鼻癢、流涕、嗅覺失靈、連續性打噴嚏等。下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咳嗽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2、總是清嗓子,咳嗽比較清淺。鼻後滴漏綜合徵總是有分泌物刺激咽部,導致咽部不適,喉部發癢,所以總是會清嗓子,有時還會咳痰。但總體來說,咳嗽都是比較輕、從咽喉部發出來的。而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支氣管炎和肺炎引發的咳嗽會比較劇烈或深咳有痰,而且白天也咳,晚上咳嗽還會加重,明顯影響睡眠,這點和鼻後滴漏綜合徵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3、咳嗽超過2周,且隨體位變化發作或加重。普通的上呼吸道引發的咳嗽,也就是感冒引起的咳嗽通常1周左右就會痊癒,超過1周了仍然咳嗽不斷,就要考慮咳嗽並非感冒引發的可能性了。而咳嗽會隨著體位變化發作或加重,是判斷鼻後滴漏綜合徵的重要依據。這裡體位變化,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早晨起床或躺下睡覺時,鼻腔和鼻竇的分泌物就會向後倒流刺激咽喉部位,引起咳嗽。白天正常活動的情況下,很少咳嗽。下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咳嗽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4、睡眠打鼾,張口呼吸。鼻後滴漏綜合徵的本質是鼻部疾病造成的,所以通常都有鼻塞的情況。這樣一來,晚上睡覺也經常會呼吸聲重,甚至出現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的情況。下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咳嗽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鼻後滴漏綜合徵除了會引起我們夜間咳嗽、影響我們的睡眠外,還容易因為鼻部分泌物的反覆刺激,引起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腫大、慢性咽炎等併發症。而鼻後滴漏綜合徵本身又是鼻炎、鼻竇炎的一種表現,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當我們出現了慢性咳嗽,伴有鼻部症狀的表現時,一定要引起重視,積極治療。

鼻後滴漏引發咳嗽,調理做好這3點

治療鼻後滴漏綜合徵引起的咳嗽,關鍵在於治療鼻部疾病,從根本上解決導致鼻涕過多的原因,而不是盲目止咳化痰。具體該怎麼做呢?我覺得應該要做好這3點。

1、積極治療,預防感冒

鼻後滴漏綜合徵通常是由慢性鼻炎、鼻竇炎等疾病引發的,所以遵醫囑服藥、積極治療原發鼻部疾病,是治療鼻後滴漏綜合徵的最好方法。

同時,感冒是誘發鼻炎、鼻竇炎急性發作的主要因素,也容易導致鼻後滴漏綜合徵的出現,而鼻後滴漏綜合徵的朋友往往鼻黏膜也是比較脆弱的,因此要避免受寒、及時驅寒,避免風寒襲表和有害氣體及粉塵刺激。如果感覺自己受寒了,就要及時泡泡腳、洗個熱水澡,或者喝一些驅寒的食療方。降溫時要及時添衣,飲食上也要以暖脾胃為主。

處於感冒、鼻炎、鼻竇炎緩解期的朋友,可以用這個溫陽散寒的泡腳方來調理。

組方:艾葉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桂枝6克,蒼耳子6克。所有藥材洗凈後裝袋,加水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藥汁中加入適量溫水調至合適水溫,即可用於泡腳。

如果因為受寒導致感冒或是急性鼻炎發作了,出現了流清涕、咳嗽、鼻塞、噴嚏等症狀,我們可以先散風寒,從改善鼻炎發作的症狀開始進行治療。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杯生薑紫蘇陳皮茶,不管是風寒感冒還是受涼導致的鼻炎急性發作,都可以起到調理的效果。

生薑紫蘇陳皮茶

功效:祛風散寒、通竅止涕。

材料:鮮紫蘇葉10克、陳皮6克、生薑3~5片,紅糖適量。

做法:生薑去皮切塊,所有材料洗凈後加水煮開,調入紅糖後溫服。

服法:日常保健一周1次,感冒或風寒鼻炎急性發作者可連用2~3天。

適宜:風寒、寒濕感冒或鼻炎患者可用,3歲以上孩子可用,蠶豆病可用。

2、減少鼻部分泌物

鼻後滴漏綜合徵是由於鼻涕過多、倒流刺激咽喉引起的,那麼各種減少鼻涕倒流的方法都可以改善鼻後滴漏綜合徵的情況。

洗鼻是最好的減少鼻部分泌物產生、緩解鼻後滴漏綜合徵的手段。當症狀比較嚴重時,可以每天沖洗,但當症狀緩解之後,需降低沖洗的頻率,可以改為每周三次;當症狀完全緩解之後,就可以不再做鼻腔沖洗了。

如果不能接受洗鼻或是身體狀況不支持洗鼻的朋友,也可以用熏蒸或霧化的方式讓鼻涕易於流出,減少鼻腔內積壓的鼻涕。

鼻後滴漏的朋友睡覺時,可以用枕頭適當墊高後背和頭部15度左右,使鼻腔分泌物流通更順暢,避免堆積在咽喉處。注意不要只抬高頭部,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將床頭稍微墊高一些。我們也可以用濕的熱毛巾敷在鼻子根部,或者在充滿水蒸氣的溫暖浴室中待5~10分鐘,也可以起到濕潤鼻黏膜、減輕鼻黏膜充血、緩解鼻塞、通竅止涕的效果。

除了用外治法減少鼻部分泌物產生,我們也可以用食療方進行調理。

蒼耳通竅茶

材料:蒼耳子6克、辛夷花6克(包煎)、白芷5克、薄荷3克。

功效:祛風解表,通竅止涕。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凈後,加水適量,蔥白3根,清水2碗,文火煎沸15分鐘後趁熱倒入杯中。待藥液放溫後即可飲用。

用法:每天2次,連續3天。

適宜:各類鼻部疾病急性期發作期。

禁忌:蒼耳子有小毒,不宜長期使用;血虛氣弱者不宜服用;蠶豆病不宜服用。

3、調理脾胃,增強正氣

鼻後滴漏綜合徵的朋友往往是脾胃不足、陽氣虛弱的,因此消化功能一般偏弱。而冬季本就陽氣不足,所以要避免吃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避免脾胃受損。日常飲食要遵循清淡調味、少吃寒涼的原則,進食宜八分飽左右,過飽也會容易給脾胃帶來負擔,損傷正氣。

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好消化、營養價值豐富、性味平和、不過敏的肉類,雞肉、雞蛋、魚肉、豬肉、牛肉等等。也要注意葷素搭配,補充足夠的綠葉蔬菜,避免便秘滋生內熱、導致肺氣失肅,加重鼻部疾病。

艾灸可以起到提振陽氣、祛邪散寒的效果,而且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效果顯著,因此也屬於調理鼻後滴漏綜合徵的常用外治之一。

我們的重點艾灸穴位為:肺俞、大椎、上星、風池、印堂、合谷、迎香、足三里這幾個穴位,艾灸時火頭要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以使皮膚有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宜。移動時速度不可過快,移動範圍維持在3厘米左右,每穴灸10-15分鐘即可。如果不了解如何操作,或是無法耐受艾灸氣味的朋友,也可以考慮用艾灸盒或者無煙艾灸貼代替。

鼻後滴漏綜合徵起病隱匿,常常與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混淆,容易被忽視鼻、鼻竇及鼻咽部的疾病,以致延誤了診治時機,因此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如果原本就患有鼻炎、或咳嗽超過一周症狀仍未得到緩解,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耳鼻喉醫話 | 這是耳鼻喉科藥食兩用的中藥,咽痛咽乾咳痰就選它!

耳鼻喉醫話 | 感冒拖了半個月未愈?當心得了鼻竇炎!

耳鼻喉醫話 | 秋季晨起鼻塞、犯鼻炎?推薦一個溫陽散寒、宣通鼻竅的好方法,每天在家都能做!

醫學指導:

李雲英,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干祖望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耳鼻喉口腔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嗓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編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副主編。

曾獲「中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南粵巾幗好醫師」「南粵優秀教師」「首屆顏德馨優秀中醫藥人才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 「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對咽喉嗓音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

擅長:鼻炎、聲嘶、咽喉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炎、耳鳴耳聾、眩暈、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見疑難病症的診治。

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耳鼻咽喉頭頸科)

供稿:李雲英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李雲英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