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旭診室故事 | 三伏天「曬背」很火!這樣正確曬太陽,才能為身體「充滿電」!

2024-07-12   廣東省中醫院

開欄語:【鄒旭診室故事】欄目是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鄒旭教授帶領團隊開辦的專欄,將圍繞鄒旭診室里發生的真實案例,有故事,有醫生的建議和指導,有專業的醫學剖析,同時介紹一些效果確切、操作性強、簡便廉驗的日常調理小妙招,以達到養神健體、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為什麼三伏天尤其要曬太陽?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俗話說:一年養陽看春夏,春夏養陽看三伏

三伏天雖然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一段時間,但也是萬物生長最為繁茂、自然界陽氣最盛之時。根據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理論,此時正是補充人體陽氣、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今天要介紹的是和三伏天有關的——曬太陽,可別小看這個動作,曬對了對健康作用巨大。

民諺曰:「夏至三庚數頭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頭伏、中伏、末伏這三天都屬庚日,庚日為金,金主肅降,與肺、大腸相應。上午9點至下午3點,對應巳午未時,三會南方火。選擇這三個庚日的巳午未時進行曬背及四肢,陽氣最旺盛,達到同氣相求效果。

陽光除了能促進鈣質吸收,竟然還能降「三高」、降低患癌風險

如果我們適度地暴露於陽光下,我們的皮膚會將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維生素D在促進兒童骨骼的健康生長發育和維持成年人的骨骼健康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新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對於心臟、神經系統、凝血過程和免疫系統的正常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成年人便很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症,兒童則容易患上佝僂病,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和畸形。維生素D缺乏還可能導致多種疾病,包括各種癌症、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牛皮癬以及精神疾病等。

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它能夠幫助大腦傳遞信息,並協助免疫系統來保護我們免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侵害。除此之外,它還是我們身體產生維生素D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種化學過程類似於光合作用,二者都依賴於陽光的作用。

如果早知道可以通過充足的日光照射將體內多餘的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在決定一輩子與降脂類藥物為伴之前,你難道不願意嘗試一下日光浴嗎?

此外,曬太陽可通過抑制體內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活性來調節血壓,防止過高或過低。西班牙國立馬拉加大學研究發現,日曬不夠導致的維生素D水平較低,可增加患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加拿大皇后大學研究表明,青年時期曬夠太陽,乳腺癌風險至少降低17%。《英國醫學雜誌》刊文稱,血漿中維生素D水平與患癌風險呈負相關。

陽光通過刺激大腦,對睡眠、心情和免疫力產生影響

科學家們通過對大量參與者進行調查和實驗,發現曬太陽竟然能改變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活動。曬太陽所產生的光線,會刺激大腦中的松果體,進而調節內分泌系統。松果體是大腦中負責分泌褪黑素的關鍵器官,而褪黑素則直接影響我們的睡眠、心情和免疫力等多個方面。

除了調節松果體,曬太陽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腦細胞的供氧和營養物質供給。曬太陽還有助於緩解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讓我們更加快樂和積極地面對生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與青島大學附屬市立醫院的聯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這項發表在《英國醫學委員會內科學》上的研究,涵蓋了36萬名年齡在37至73歲之間的非痴呆受試者。研究者們記錄了他們在九年間夏季與冬季的戶外光照情況,並且發現這些數據與老年痴呆的風險存在著明顯的關聯。

結果表明,戶外光照時間與痴呆發病風險呈J型關係,也就是說,適度的曬太陽可以顯著降低老年痴呆的發生風險。而曬太陽時間過短或過長都不利於健康,理想的戶外光照時間應該在冬季每日約1小時,夏季每日約2小時,平均每日1.5小時。

三伏天曬太陽適宜人群

01 慢性病患者

在鄒旭教授的門診中,許多慢性病患者都在鄒教授的指導下堅持曬太陽。慢性病和疑難雜病有著病程綿長、反覆發作的特點,這往往會傷及機體的陽氣,從而使疾病更難治癒,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代謝綜合徵、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症、過敏性咳嗽、鼻炎、咽炎、痛經、婦科慢性炎症等,都可以通過曬太陽的方式補充陽氣,達到「春夏養陽」的效果。

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三伏天曬太陽出汗,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正是中醫學「天人合一」整體觀的體現。

02 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

許多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也在鄒旭教授的建議下,從日復一日的曬太陽中身體狀況得以改善,預防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比如尿酸高、血脂高、血糖高、腹部肥胖、體力活動少、壓力大等高危人群,可以通過曬太陽補充身體的陽氣,加快新陳代謝,起到「開鬼門,潔凈腑,去菀陳莝」的效果,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開鬼門,潔凈腑,去菀陳莝」,即是通過曬太陽促進身體水液代謝和消化排泄,是中醫汗、利、通三種治法的結合,促進邪氣的排出,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對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有極大的好處。

03 亞健康人群

胃腸功能不好、易感冒、又怕冷又怕熱、腰腿怕冷怕風等亞健康人群,也是適宜在三伏天曬太陽的群體之一。三伏天曬太陽出汗可以增強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尤其是體溫調節功能與自律神經,很多人都有反饋越曬太陽反而越不怕熱,很多人都放棄了空調風扇,冬天也不怕冷了。陽氣受到圍困,人體就會出現「故障」,出現體寒、腰背疼痛、腿疼腿涼抽筋等,曬太陽可以補陽氣、通經絡,促進全身液循環,從而改善身體的亞健康狀態。

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每天曬太陽運動出汗,只有固護陽氣才能百病不生。衰老雖是自然規律,但是通過三伏天曬太陽可以補陽氣,增長人之精神氣血,還可以起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04 陽虛、濕氣重人群

對於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肢體睏倦、精神不振的人群,特別是伴有舌胖或有齒痕、舌苔厚膩的表現,提示體質為陽虛、濕氣重的人群,尤其需要多曬太陽。《內經·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人身的陽氣如同天空中的太陽,陽氣不足則產生虛寒、痰濕、瘀血等病理變化,從而引起各種疾病。

太陽是地球萬物生長能量的主要來源,曬太陽是補充陽氣的最好「處方」,選擇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三伏天曬太陽出汗,激發氣血經絡的活動,陽虛、寒濕體質導致的手腳冰冷、痛經、鼻炎、腹痛、拉肚子、周身睏倦等症狀都會有改善。

2024年三伏天時間表

什麼時間曬?

最佳體驗日期為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三伏的其他日子次選。9點~11點是巳時,中午11點~1點是午時,1點~3點是未時,都可以曬。小孩、老人、體虛的人最好是曬9~11點的太陽。少陽之火,可以生「氣」。

每次曬多久?

可先曬20-30分鐘,看情況加到1小時,了解自己的耐受程度。裸露背部及四肢,直接與太陽光接觸,男士可脫去上衣,女士可以選擇小背心小肚兜。

有哪些注意事項?

不要直接暴曬頭部,建議打傘或者用帽子遮擋頭部。飯後建議休息半小時再曬,曬中需及時補充水分。曬太陽之後毛孔打開,最好在蔭涼處及時把汗濕的衣服換下來,不可直接吹空調、喝冷飲。孕期身體情況比較特殊,建議不要隨意擾動氣血。

此外,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對陽光過敏或紫外線不耐受的情況,曬太陽可能會加重他們的症狀,過度曬太陽可能會導致皮膚曬傷或皮膚癌的風險增加。因此,在選擇曬太陽時,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健康需求來適當控制時間和強度。

  • 鄒旭診室故事 | 尿管擴張疑結石,利濕補虛諸症消

  • 鄒旭診室故事 | 心梗術後熱難退,通腑清化除痹遂

  • 鄒旭診室故事 | 胃脹噯氣頻不消 化濕降逆諸症除

鄒旭診室故事 | 尿管擴張疑結石,利濕補虛諸症消

鄒旭診室故事 | 心梗術後熱難退,通腑清化除痹遂

鄒旭診室故事 | 胃脹噯氣頻不消 化濕降逆諸症除

鄒旭教授主編的新書

國醫大師鄧鐵濤

百歲養生二十四法(視頻版)

出版啦

歡迎掃碼了解百歲養生智慧

鄒旭,廣東省名中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長「經髒辨治」、針藥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傳染病及疑難雜病,倡導「調脾護心」、「運脾化痰」、「分消走泄」。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好醫生」「人民好醫生」「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等稱號。

東省衛生信息網絡協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長桑君脈法傳承與創新國際論壇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副會長。

新冠期間,十次逆行馳援疫情防控一線,所在雷神山醫療隊獲中共中央宣傳部「時代楷模」稱號。擔任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成員,與張忠德教授聯合創立的扶正解毒方被納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嶺南鄧氏內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鄒旭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尚寶令

執行編輯:王軍飛

審核校對:張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