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變身「銷售員」,年銷售額平均增長100%……

2024-08-06     周到上海

初心如磐援滇路,奮楫篤行家國志。

2021年至2023年,閔行區派出多批援滇幹部人才遠赴雲南省昭通市和保山市,開展東西部協作工作。他們接過援滇接力棒,帶著閔行人民的深情厚誼,滿腔豪情、銳意奮進、實幹擔當,給當地留下了一批惠民利民項目,還帶去了如清風般的新理念新經驗。

為進一步做好東西部協作工作,展示好閔行援滇幹部人才風采,「今日閔行」推出「援滇風采」系列,由援滇幹部人才們講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獲,傳遞他們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話。

從一個「電腦修理工」到一名「農產品銷售員」

文/趙世瑩 掛職崗位:昭通市商務局副局長

三年前,我懷揣著對昭通這片陌生土地的憧憬和對東西部協作的熱忱,來到昭通,掛任商務局副局長,從事消費幫扶工作。這對於長期從事信息化工作的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昭通有哪些農特產品

——這些產品的特色、優勢是什麼

——這些產品的銷售渠道在哪裡

——這些產品在上海市場的接受度如何

——這些產品的目標消費群體是誰

——如何儘快轉變角色進入狀態開展好工作

第六屆上海市結對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上介紹昭通特色產品

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了我的援滇之旅。我走訪昭通的各個縣區,徵集各地的特色產品信息,調研當地的龍頭企業,了解他們的生產經營情況,並與上海的經銷商、經銷渠道等深入交流,探討合作方案。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我摸清了昭通的農特產品情況,並對昭通的龍頭企業、銷售渠道和目標消費群體有了深入的了解。從最初的發動所有援滇幹部進行「每縣一品」微信朋友圈「營銷推介」,到舉辦昭通農特產品直播周,到組織企業赴上海參加大型展示展銷、供需對接會,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和所有援滇幹部的配合下,成功將昭通蘋果、魯甸花椒、巧家紅糖、鎮雄竹筍、彝良天麻、威信魔芋、大關筇竹、鹽津烏骨雞、永善大五星枇杷、綏江半邊紅李子等優質特色產品推介到上海市場並獲得上海消費者的青睞。

閔行區五五購物節上布置昭通農特產品展台

三年來,我從一個對昭通、對消費幫扶工作一無所知的「小白」,成為一名對昭通農特產品如數家珍的「昭通人」,我也最終從兒子口中的「電腦修理工」跨界成了一個「農產品銷售員」。

三年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昭通農特產品在上海逐步得到消費者認可、喜愛,銷售額也逐年攀升:從2021年的1.2億元到2022年的2.8億元再到2023年的4億元,以平均每年100%的增速在增長

三年來,除了做好消費幫扶工作,我也積極推進滬昭兩地文旅協作。尤其是職工療休養工作,從一片空白到2023年累計一萬餘人來昭通療休養,帶動當地旅遊收入三千餘萬元,成功將昭通「大山大水大峽谷」的獨特自然景觀推向上海旅遊市場。

三年來,我還參加了聯絡組組織的三次黨校專題培訓。通過在扎西、老山、楊善洲三所幹部學院的專題學習,我進一步深化領會了黨的創新理論,增強了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性,做到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最高位置,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以「奮力一跳、狠抓落實」的實際行動和履職成效,交出高效推動東西部協作發展的合格答卷,爭做新時代好領導好乾部。

回顧三年,這三年的援滇經歷,讓我有太多的收穫與感悟。

援滇三年,讓我更加深入理解了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意義。東西部協作是國家戰略,是縮小區域差距、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滬滇協作是一場雙向奔赴、雙向賦能的「山海之約」,「上海市場+昭通產品」的協作模式既豐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籃子」,更鼓起了昭通農戶的「錢袋子」。看到東西部協作給昭通、上海兩地帶來的變化,也更加堅定了我為東西部協作貢獻力量的決心。

援滇三年,讓我更加深刻體會到黨員幹部的責任和擔當。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在援滇工作中,我始終牢記黨的宗旨,踐行初心使命,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盡心盡力為昭通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援滇三年,讓我更加深切感受到奉獻的意義。援滇工作雖然辛苦,但我樂在其中。每當看到昭通的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同時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我心裡就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援滇三年,我不僅收穫了工作上的成績,更收穫了深厚的友誼。三年來,我與援滇兄弟們並肩戰鬥,共同為昭通的發展貢獻力量。在工作中,我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三年來,我與當地的幹部們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們都有一顆火熱的心,都希望為昭通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默契。我們一起商討工作,一起解決問題,一起為昭通的未來共同努力。我被當地幹部們的熱情和淳樸感動,他們就像我的親人一樣,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

赴昭通機場調研航空物流工作

一次援滇行,一生昭通情。服務昭通,一生可能僅此一次,但昭通的山、昭通的水、昭通的風土人情已然深深融入我的血液,關注昭通、祝福昭通定將會伴隨我的今世今生。

如今,我將帶著這段寶貴的經歷和感悟回到上海,我將永遠珍惜這段援滇經歷,並將繼續努力,為兩地交流合作貢獻力量。

來源:今日閔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de4b81c72f06ea71c52c917dcb2b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