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部老片重映能救活暑期檔嗎?

2022-06-19   話娛

原標題:20部老片重映能救活暑期檔嗎?

來源丨犀牛娛樂

文|南如珉

至少截止到目前,今年暑期檔依然沒有看到復甦的跡象,當然距離回暖、大爆更是遙不可及。

因疫情的反覆,上海、北京等重鎮遭到影院關門的情況,雖然目前已經開始陸續開門,但顯然大家對未來的預期,尤其是疫情的不斷反覆已經有了心理陰影。基於這個前提之下,暑期檔始終未能有太多真正具備體量的項目定檔,或許未來一段時間,將給行業留下最後一刻的思考時間。

與此同時,一波國產片的重映計劃已經悄然來臨,然而這一波能否拯救低迷的市場?

暑期檔遲遲不啟動?

就客觀的數字來看,目前市場的復甦情況一般,以好萊塢大片《侏羅紀世界3》為例,首日票房為9500多萬,雖然這已經成為近三個月的單日新高,但較4年前《侏羅紀世界2》首日的2.02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差距不僅體現在品質上,其實也能反應出目前市場的活躍度,距離真正的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當然從另一個數據來看還是相對樂觀的,目前影院的復工率已經平穩保持在80%以上了,最高可達83%,隨著接下來上海影院的復工,其整體復工率將輕易突破90%。可單純的影院90%復工率顯然不能代表市場已經復甦了90%,兩者還是存在著本質的不同。

從前面《侏羅紀世界3》來看,觀眾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積極,除了疫情的困擾、影片質量下滑等原因之外,其實更多還有經濟原因,觀眾沒錢了,僅有的一些錢很難再分攤給娛樂活動。在停工停產的日子裡,大部分人的收入是下滑的,不論是最新的消費數據,還是肉眼可見人漸稀少的商圈,都能看出電影院的生意受到了影響。

因此,在這些前提的疊加下,暑期檔並未有往年的那番熱鬧,不僅種子項目屈指可數,就連中等體量的項目也不多。行業的信心在不斷下滑,已經沒有勇氣在這種低迷的氛圍下上映了,尤其是大家對自家項目抱有一定的預期,不願意強行上映得到低於預期的成績。

(今年暑期檔部分影片情況)

翻開今年暑期檔的片單來看,如此的單薄,完全不像是暑期檔,全面的缺乏項目,也沒有令人印象深刻、讓觀眾迫不及待的項目,這份片單甚至連平庸都算不上。倘若接下來的時間裡,片方依然按兵不動,甚至鐵了心要錯過,那麼今年暑期檔其實也屬於半放棄的局面。

其中目前的片單中,暑期檔前端的《人生大事》熱度最高,貓眼、淘票票累計想看人數逼近70萬,這種現實題材跟去年《我的姐姐》如出一轍,具備著很強的社會話題性,或將成為一個爆款,但如此的體量,顯然不能指望成為二三十億級別來盤活市場。

其他方面,像陳思誠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亦是具備強勁的實力,影片延期一年正是想鎖定暑期檔。集結了黃渤、姚晨、范偉、賈冰、許君聰等喜劇明星,將是今年暑期檔唯一的大體量種子,亦是目前暑期檔唯一具備大爆潛質的項目。

除此之外,剩下的更多是腰部力量,《你是我的春天》作為抗疫電影具備著較強的陣容和賣點;黃渤主演的《學爸》熱度始終上不去;《驚天營救》這種類型片很難有廣闊的受眾基礎;動畫電影《二郎神》黑馬相不夠。包括後面七夕檔幾部愛情片,很難有大爆的跡象。

暑期檔不該是這樣,市場需要慢慢的引導,尤其需要頭部項目在前面開疆拓土,讓觀眾重新回到大銀幕,唯有市場大盤的提升,才能真正提升行業的信心。而目前那些真正的種子選手遲遲不定檔,《獨行月球》《封神》等重磅項目何時出手,包括撤檔的《保你平安》《哥,你好》等何時回歸,都將影響著今年暑期檔的格局。

重映片能救市嗎?

市場的低迷最終卻激起了最新一波國產片重映的大招。網傳這一波重映的規模還是非常龐大的,而且在體量上也有提升。其實重映電影自疫情以來始終都有,完全貫穿了近三年的電影市場。不乏好萊塢大片,包括《阿凡達》《指環王》三部曲等爆款,而國內《戰狼2》《流浪地球》等諸多爆款都已經重映過。

但跟之前大規模重映不同,今年的重映電影數量驟減,而且在發行規模上亦是不可同日而語。比如前段時間《我要我們在一起》在520檔期的特殊重映,竟然以頭號種子的身份空降,首日拿到了25.8%的排片份額,斬獲2400萬票房的成績,最終重映票房高達近5000萬,儼然一副救市的姿態。

包括後面的《五個撲水少年》的重映也規模龐大,首日排出10%+的排片,要知道這比當初正式上映的排片都要多。可以看出今年幾部重映電影,不僅能夠真正起到救市功效,而且還能給自己繼續「刷戰績」。跟以往的那些重映意義已經大不相同了。

(以上為網傳重映名單,以實際上映為準)

而接下來這一波重映電影中,這個專門根據暑期檔訂製的重映片單,能否繼續享受到不亞於新片的發行待遇,這是值得期待和關注的。要知道這一波規模龐大的項目群體一旦扎堆到暑期檔中,無疑會影響到整體的格局,但想要指望重映片救市,還是不切實際的。

這一波20部影片的片單,不乏有《長津湖》《流浪地球》《水門橋》《紅海行動》這些影史票房前十的種子項目,而且多以新型主旋律居多,這些項目絕大部分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其品質也是上乘,可是將這一波放在暑期檔,很難會在發行排片上占到便宜。

這一波肯定跟《我要我們在一起》那種針對性的重映有所區別,後者是在連續數周無片上映時及時跟進,自己成為了主菜,而前面這些是跟暑期檔那些新片搶飯碗,充其量是個配菜,哪怕體量大、數量多,但從以往的經驗和數據來看,最多能夠保住市場的下限,無法提升大盤的上限。

比如霸占影史冠軍數年的《戰狼2》,擁有兩次重映的機會,分別在2020年7月重映拿到了857萬票房;於2021年6月拿到了92.9萬的成績,顯然這個票房相對它原本56億+的票房有著巨大的差距,根本忽略不計。包括已經重映過的《流浪地球》在2020年推出過特別版,僅拿到419萬票房而已。哪怕是重映效果最好的全球票房冠軍《阿凡達》,也只是拿到了3.75億的成績而已。

通過數據對比,顯然寄望於20部主旋律救市的計劃是不切實際的,哪怕這20部累計拿到1億票房,對於整個暑期檔也是九牛一毛,起不到絲毫的作用。這次可是跟往年不同,而是針對性的放在了暑期檔,觀眾購票的理念便是,只要有新片斷然不會看老片,畢竟免費的老片隨處可見。

6月即將過去,暑期檔即將打響,那些猶豫的片方是時候下定決心,觀眾的觀影需求不會憑空消失,當然觀眾也不會遷就,救市唯一的辦法就是拿出乾貨,而不是拿幾個老片來充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