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入耳式的有線耳機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內卷的狀態,幾百塊錢就能買到一個8-9單元的配置,但是你會奇怪,幾百塊也是8單元的耳機,幾千塊也是8單元耳機,上萬元的耳機還是8單元,都是8單元,到底能有多大區別?
正好,手頭上有這麼幾個不同價位的8單元的耳機,有機會對比,我想還是可以獲得一些結論的。
CANAL WORKS家的耳機,U77,採用8單元動鐵配置,4單元負責高音,2單元負責中音,2單元負責低音;售價在一萬人民幣以上;
國內水月雨家單邊8單元耳機,S8,配置是2單元高音,4單元中音和2單元低音,售價在人民幣4500元以內;
最後是國產品牌CCA的單邊8單元耳機CCA 16pro,它採用的國產單元,7個動鐵負責高音、中音和1枚動圈負責低音;售價450元。
雖然都是8單元,但腔體大小差異非常大,CW的U77的腔體,記住它的樣子,中間紫色藍色的腔體是AAW的4+6project的腔體大小,它因為塞下了2個動圈4個動鐵,因此腔體碩大無比……
把這3款價位不同的耳機放在一起,就可以明顯發現他們的腔體大小是完全不同的,萬元的CW的腔體要比水月雨S8和CCA 16pro要大一圈。這就是差異。當然,單元本身也不同,CW U77和水月雨S8使用的都是進口單元,而CCA考慮到成本,使用的是國產自研單元,而CCA 16pro在塞下7單元動鐵的前提下還塞了動圈,依然保持著小巧的腔體。
而我之前提到過達音科SA6,是6顆動鐵構成,腔體也是非常小巧,然而S8的8單元配置,多了2個單元大小卻依然很小,當然我不是在說水月雨偷工減料,也沒有說水月雨的耳機不好,只是腔體的大小上還是讓很好奇差異在哪裡?從結論上我認為無論哪個耳機都是很棒的聲音,但並沒有這麼簡單。
大腔體和腔體的聲音有沒有必然的聯繫呢?我沒法確定,但在試聽中,我認為大腔體的耳機的聲音動態和聲場的規模明顯要比小腔體的耳機好……這個是非常明顯的,儘管我認為可能是因為達音科SA6和水月雨S8都不是那種強調大動態大聲場的風格,但差異就是AAW的4+2project和CW的U77聽起來動態更好,聲場的規模更大。不過也不是說水月雨的S8和達音科SA6的動態和聲場就差,只是對比之後還是覺得腔體大的耳機在這些方面明顯更出色。
當然,腔體的大小和動態、聲場的表現沒有絕對的關係,那麼其他方面呢?答案是也不一定。
CW U77確實在動態上比水月雨的S8有一耳朵的提升,但它也並不是追求極致的高音延展和極致的低音下潛,並且U77的高音偏暗,因此聽起來S8的規模感雖然很弱一些,但整體卻更加明亮和通透一些;
U77最強大的地方是,保持整體水潤而厚實聽感的同時,中音密度高得誇張,紮實並且完全不受到低音的影響,其實我覺得fitear的togo!334也是如此的能量分布,但334是4單元配置,它犧牲了整體的通透度和一些細節,尤其是低音顯得略慢,儘管我認為聽流行來說,334也不比U77差,但細節方面,還是U77更好。
而AAW的4+2project在試聽過程中,感覺聲音最「中正大氣」,樂器的分離度和解析感明顯比更加貴的U77還要出色,並且中音更加透明,更加明亮,但相對的人聲中的齒音和樂器中毛刺感的一些聲音就明顯要比U77更多,而水月雨S8聽起來更加清瘦一些,但在齒音和毛刺感中比較均衡,不會完全沒有但相對較少,用我的評價就是,6單元的AAW更加「雜食」,照顧了樂器的透明感、泛音和低音的量感,速度感,而CW的耳機更加專注於流行人聲溫順的聽感,樂器透明感的表現相對較弱,而且過於厚實的中音,也導致了聲音不是很均衡。
而450塊的CCA 16pro,由於採用了動圈處理低音,它的低音聽感就和2個動鐵處理低音的CW和水月雨完全不同,它的低音量感更加充足,更加飽滿,更容易帶來傳統入耳式耳機的隆隆低音,因此聲音也更暖,它的中音聽起來不算模糊,但量感相對少一些,沒有很紮實,能力分布是偏向低音的,整體密度肯定沒法和高價位的耳機對比,但整體素質物有所值,處理妥當,聽起來也不容易疲憊。
總結來說,更高的價格確實會帶來更好的耳機素質,但我覺得不同調音的需求發力處不同,也未必是一個素質走向,而是為調音服務,簡單說,如今花錢買耳機,買的是一個調音,而不是一個絕佳的素質,並不是說高音越亮越通透,就越好……又或者聲場越大、低音下潛越好就是越好的,像fitear家耳機帶來的「氛圍感」,既然不是靠三頻的素質堆出來,也不是靠什麼靜電的單元構出的,純粹是調音的審美。
而低價位的耳機,在達到一定素質的水平就已經很了不得了,很難去靠耳機的單元實現更高階的調音,所以也經常被吐槽「聽個響」,不是低價位買不到高素質,而是想要買到一個讓人認可的調音,確實是很難得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d2b53bb6eaa3327fa8ffd27e51f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