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朋友發來一張圖。
乳白色的泡袋上,入眼是黑色的「荒野肉桂」四個大字。
這白配黑的撞色,原本是極肅穆極莊嚴的,然而,印上這四個字,倒是把人給帶偏了。
李麻花湊過來看了一眼,開始偷笑:這茶哪裡叫做「荒野肉桂」,應該是「荒唐肉桂」才是。
我也忍不住菀爾。
這世上真的有「荒野肉桂」麼?
「荒野」,顧名思義,是指一片茶園種下茶樹後,被人遺棄,長期處於無人打理的狀態。
幸而那些茶樹憑藉堅強的個人意志,活了下來。
它們日夜與雜草野花搶奪食物,東倒西歪野蠻生長了大幾十年上百年。
荒野茶樹的外形特徵是長得高卻很瘦弱,葉片大卻單薄,不比那些施了肥的茶樹精壯結實,葉片油綠還長了腹肌。
但是,荒野肉桂是不存在的。
據武夷山岩茶專家介紹,肉桂是從上世紀80年代被發掘出來,進而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茶樹品種。
彼時,全國處在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時代,武夷山茶農都在有計劃地種植生產茶葉,並統一把茶葉賣給國營茶廠,由國營茶廠來對市場銷售。
武夷山當地的老人說過,當時大家都很看好肉桂這個品種,做出來的茶,香氣有特點,滋味也夠濃烈。
這樣一來,武夷肉桂作為特色高級品種,樹苗自然就比別的品種貴上許多。
若要在自家茶山里種植一大片肉桂茶樹,估計得下不少血本,一般人沒這個雄心壯志。
二般的人,把全部家當都投入進去,以期獲得高額回報。
誰承想,後繼管理不善,肉桂苗都沒有成活。
大筆投資血本無歸,破產後,選擇離開武夷冊,外出打工還債去。
撫今追昔,試想,若在當時重金投入種出一片肉桂茶園,細心呵護照看還來不及呢,誰會捨得把茶園拋荒不管,以致多年後它生長成為荒野肉桂茶園?
《2》
拋開種植時的態度問題,單論荒野肉桂存在的可行性,還有一個明顯的BUG,那就是時間長度。
眾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肉桂在武夷山開始大量推廣種植,至今,時間跨度長達四十多年。
因此,在武夷山稱得上「老前輩」級別的肉桂茶樹,頂天了也就三四十歲左右。
即便真的被拋荒了,跟「荒野茶」大幾十年上百年的宣傳概念,也吻合不起來。
雖然對肉桂茶樹而言,三四十年的光景,算是進入壯年期年富力強,產青量大,成茶量高,正是風華正茂的好時候。
但跟動不動就八十年上百年的老叢水仙相比,還是個可愛的小朋友。
據武夷山胡歌言道,肉桂茶樹的種植比水仙更費心思。
比如,肉桂需要定期修剪,這樣才能保持茶樹活力,做出來肉桂桂皮香才顯。
是以,去武夷山看茶園就會發現,茶園裡的石頭土塊都整理得清清楚楚,一排一排的茶樹修剪得特別齊整。
這般的人為看管痕跡如此明顯,有何「荒野肉桂」之說?
頂多,對這些長了近四十年的肉桂茶樹,賦予一個有別於其他新種肉桂的名字——「老樹肉桂」。
算是給這些首批種植下去的肉桂茶樹蓋個章,認可它們的資歷和所經歷的滄海桑田。
其實,村姑陳跟所謂的「荒野肉桂」概念,並不算初見。
早在兩三年前,就有一款泡袋上印著「古樹肉桂」的茶,出現在我面前。
裡面裝的是一股腦柴燒味的高火肉桂,毫無香氣,湯水看著色濃,喝著卻淡薄如水...
以行內人的觀點而言,這種泯滅茶性特徵的做法純屬投機取巧,跟「毀屍滅跡找不到證據」 同一個思路。
但借著白茶界「荒野」的荒野概念,仍舊賣了個盆滿缽滿。
足見,岩茶茶人們在岩茶圈裡找不到靈感,都開始跨界到白茶、普洱圈裡玩混搭了。
《3》
把目光從這「荒野肉桂」延伸出來,最終落向的,還是那些被玩壞的肉桂名字。
商人們要營銷,就得給產品起個獨特的名字。
以前肉桂的前綴,通常是各種山場,比如牛欄坑肉桂、馬頭岩肉桂、九龍窠肉桂、虎嘯岩肉桂……
蓋因武夷山峰和岩多,先人有智慧,給這些峰和岩都取了很美妙的名字,用它們來命名肉桂,高級感就來了。
比如,流香澗肉桂,光聽著就覺得茶香流淌。
比如,慧苑坑肉桂,有一種天然的通透感。
這種取名的方式很省力省腦,被一開發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為了不與別人雷同,茶農或商人們恨不得每天都趴在武夷山地圖上找名字。
直到,武夷山每個峰和岩的名字都被開發用過一遍後,商人們又想新招了。
開始從香氣上面給肉桂取名字,比如桂皮香肉桂、蜜桃香肉桂、奶香肉桂……
後又想著這樣取名字有些單調,索性就把活兒全部整上,於是一款「xx岩xx大師傳統手作花粉蜜桃香肉桂」誕生,叫什麼不重要,重點是名字足夠長,足夠讓你一口氣念不下來!
此次「荒野肉桂」的出現,似乎宣告著,武夷肉桂取名之路,出現了創意新高峰。
那麼,接下來呢?
「古樹肉桂」、「荒野肉桂」之後,也許緊接著會出現「野肉」、「奇肉」、「怪肉」、「鐵肉」……
《4》
自從肉桂火了以後,茶客們無肉不歡。
武夷山也一樣,家家戶戶都種肉桂,每個茶農家裡打底都有兩款以上的肉桂產品。
每年新茶出來,市場上大批大批的肉桂充斥著市場,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
這幾年,有不少人家裡的肉桂開始積壓,年年的新茶只賣出去小部分,大部分滯銷。
長此下去,肉桂越積越多。
某人說,她建了一棟三層樓的房子,除了住的兩三個房間,其他樓層房間都堆滿了茶葉,主要是肉桂。
在這種低迷的行情之下,很多人並不在肉桂的品質上下功夫,以提高品質來贏得市場,反而是老想著要設計出有賣點、博眼球的名字,來賣個高價。
最終,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惡趣味或是背離事實的名字,讓岩茶圈裡充斥著惡俗不良之風。
其實,標新立異的名字只能一時風光,卻不能支持一個品牌長久存在。
真正能留在消費者心裡的,還是品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