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矽烷偶聯劑A174對超細硫酸鋇的改性研究

2023-12-21     中國粉體技術網

原標題:【技術】矽烷偶聯劑A174對超細硫酸鋇的改性研究

2024年粉體表面改性技術高級研修班將於2024年4月13日-14日在江蘇南京舉行,報名請關注V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涉及非金屬礦粉體企業:碳酸鈣,矽微粉,滑石,重晶石,矽灰石,高嶺土,膨潤土,白雲石,石灰石,矽灰粉,雲母,硅藻土,海泡石,電氣石等;功能性粉體企業: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氧化鋁,鈦白粉,白炭黑,氧化鐵紅,珠光雲母,導熱填料,氧化鋅,粉煤灰,碳化矽,玻璃微珠,納米粉體等;藥劑和設備企業;粉體填料應用企業;其他需要粉體表面改性的企業。

目前,製備超細硫酸鋇的方法主要有絡合沉澱法、微反應器法、微乳液法、混合溶劑法、化學沉澱法等。其中化學沉澱法具有工藝簡單、成本較低、反應易控制等優點,但所製得的硫酸鋇易發生團聚,導致其粒徑和粒度分布很難控制,而硫酸法避免了硫酸鋇在乾燥過程中造成的團聚。而且硫酸鋇具有親水疏油的性質,與聚合物之間存在很大的極性差異,導致在聚合物中也發生團聚,綜合性能降低。因此,為了提高其綜合性能,需對硫酸鋇進行表面改性,使改性劑吸附在硫酸鋇表面從而抑制顆粒的生長。

陳煥章等人採用BaCO3與濃H2SO4反應製備超細硫酸鋇,並對產品進行改性。此反應為氣-固兩相反應,反應中既有沉澱硫酸鋇的生成,也有CO2氣體的生成。也正是因為有大量CO2的存在,使反應聚集在比表面很大的氣泡上進行,生成的硫酸鋇顆粒直徑小、粒徑分布集中,而且呈粉末狀,白度較高。

1、實驗過程

硫酸鋇的製備過程:將預先稱量好的9.867g碳酸鋇加入50mL水製成懸浮液,超聲20min後轉移到三口燒瓶中,將其固定在恆溫槽中保持轉速為400r/min,再將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以恆定速率加入到上述三口燒瓶中,直至反應終點pH為6。反應完成後將其過濾、洗滌,將得到的硫酸鋇產品於80℃乾燥4h。

硫酸鋇的改性過程:稱取一定量上述製備的超細硫酸鋇,加入配製好的改性劑、乙醇和水的混合液,用草酸調節其pH為3~4,然後將回流冷凝管安裝到三口燒瓶中,加熱攪拌1h,反應完成後將其過濾、洗滌,將得到的改性硫酸鋇於80℃乾燥4h。

2、實驗結果

(1)通過測電導率的方法確定矽烷A174與混合溶劑的水解條件為:矽烷A174與混合溶劑的質量比為1:8:1、水解時間為30min、pH=4。

(2)超細硫酸鋇的適宜改性條件為:改性劑質量是硫酸鋇質量的2%、反應時間為1h、反應溫度為80℃、攪拌器轉速為400r/min。改性後產品的活化度達82.83%,表面疏水,分散性良好,改性劑的包覆率為1.14%。

(3)使用矽烷A174對超細硫酸鋇改性後,產品粒徑從396.1nm減小到342nm,其粒度分布範圍從342~531.2nm減小到295.3~458.7nm,得到了粒度分布更窄的硫酸鋇顆粒。

(4)紅外光譜分析結果表明,矽烷A174與硫酸鋇表面發生了化學鍵合,反應後顆粒表面被改性劑所包覆。

(5)掃描電鏡分析顯示,改性前硫酸鋇之間有較大的團聚體,粒度分布不均,且形貌不規整;改性後硫酸鋇分散性良好,粒徑也減小,形貌呈比較規整的類球形。

資料來源:《陳煥章,孫朝利,張潔.矽烷偶聯劑對超細硫酸鋇的改性研究[J].現代化工,2020,40(05):181-185+189》,由【粉體技術網】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cf54063e2bfcedd723d7ffee338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