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貼標籤」會讓孩子抑鬱,教育孩子,要積極利用正面標籤效應

2020-08-25   育兒小娜

原標題:「亂貼標籤」會讓孩子抑鬱,教育孩子,要積極利用正面標籤效應

敏敏睡覺前,在床上蹦來蹦去,很是興奮,媽媽為了哄敏敏睡覺,有些心煩,就嘟囔了敏敏幾句,說,這麼大了,還如此調皮?敏敏就不高興了,反駁媽媽說,這算調皮嗎?嘟嘟本來是好心,想幫媽媽幹些家務,就在飯後將碗從餐桌上搬到水池旁,誰知手滑了,把碗掉地上摔碎了,媽媽責備嘟嘟「太冒失」,嘟嘟聽了,心裡覺得很委屈。

是不是每個家長見到孩子做了錯事,都會批評孩子幾句呢?批評這種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但在批評時,家長要適可而止,

不能隨隨便便地給孩子貼上標籤,「貶低」孩子。

一旦孩子被家長無意中的標籤擊中,可能就會翻不了身,讓自己成長為家長不希望長成的樣子。若是時光能夠返回,家長肯定會後悔不已的,亂貼標籤,的確很難讓孩子優秀。

其實,標籤也是分正反兩面的,

就看家長怎麼利用了

。若利用好了,

孩子會陽光向上,心態良好,性格開朗

;若利用不好,

孩子則會在消沉和沮喪中成長,對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是非常不利的。

那麼,「亂貼標籤」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良影響呢?

一、「亂貼標籤」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當孩子被貼上標籤之後,就會陷入一種「自證預言」的心理模式,不但將家長的話當真,還會逐步深化這個標籤,內心起了變化,

行為也就隨之改變

,慢慢地,性格也就會逐漸往標籤上靠了,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2

、孩子會形成悲觀的價值觀。

若孩子長時間地處於負面標籤的暗示下,則會接收到不好的信息,認為自己是一個愛製造麻煩,對別人不利的孩子,在其看待事情時,容易從悲觀的角度出發,

形成了這樣的心理,逐漸地會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

3、孩子會缺乏堅持下去的毅力。

當孩子被貼上不符合其真實性格的標籤時,內心總是不舒服的,由此會產生一種得過且過的心理狀態,遇到事情會想,反正就那樣了,做了也得不到家長的認可,總是說不好。

孩子會產生做事情的心理惰性,減少了培養其毅力的場景。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經總結過,

當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之後,就會成長為標籤所標定的那種類型的人。

雖然這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卻已經被眾多的心理學家所證實,那麼,「標籤」為什麼能輕易左右孩子,這裡面有什麼奧秘嗎?

二、「標籤」為什麼能輕易左右孩子?

1

、孩子有尊重權威的內心設定。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孩子處於3-7歲時,屬於他律道德階段,此時的孩子會對權威形成無比的尊重,比如,孩子容易無比崇拜自己的父親。而此時,若家長將一些標籤貼在孩子身上,

孩子會產生「安全心理」和「贊同心理」,對標籤的內容不假思索地相信。

2

、孩子有尋求社會認同的心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是一個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由自主地尋求一種認同感,他會覺得家長為其準備的標籤就是社會所需要的,而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這種渠道將其置身於社會的群體當中。所以,

孩子就會在內心對標籤非常認同,被其左右也就不難理解了。

3

、孩子容易受期待效應影響。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實驗,若給孩子以暗示,孩子是會朝著其暗示的方向成長的,這就是期待效應的表現。給孩子貼上正向的標籤,

孩子就有積極的表現,相反,孩子則容易產生消極的態度

,這是人心理中基於對於某種情景的知覺而形成的期待或者希望,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這一預言。

由以上分析可知,當家長給孩子貼上正面的標籤後,會激勵孩子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這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種培養孩子的思路,就是積極利用正面標籤效應,

以此來激勵孩子,讓孩子成長得更為優秀。

以下三個方面,家長們不妨嘗試一下。

三、積極利用正面標籤效應,才能讓娃更優秀。

1

、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家庭瑣事非常多,孩子的瑣事更多,家長難免會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此刻,作為成年人的家長,切記不要輕易發火,那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家長一生氣,一些不合時宜的話語會脫口而出,為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

遇事不慌張,冷靜對待,是做家長的最基礎的一條。

2、家長學會表揚孩子的具體行為。

不貼負面標籤,則可以看情況給孩子貼正面標籤了,當孩子有了良好表現時,家長一定不能吝嗇自己的表揚,

對孩子的具體行為進行強化表揚,讓孩子從內心形成內化,並且最終轉化為實際的行動習慣

。比如,有些事情孩子之前沒有做過家務,家長就可以在孩子鼓起勇氣掃地時、洗碗時,不斷地鼓勵孩子,有必要時,還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干,激勵作用會更加明顯。

3、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在表揚孩子時,家長要注意場合,有些話說多了,孩子也是有免疫力的,就不管事了。因此,家長要學會更為公正、客觀地評價孩子,不

要讓孩子認為家長是在敷衍其行為。

家長要形成實事求是的評價體系,孩子也是能夠從家長的話語中體會到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自我認知建立起來後,也有助於形成孩子更為自信的內心世界。

當孩子在小時候被貼上負面標籤後,可能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會久久不能釋懷,缺乏自信,不敢做事,都是其造成的後果。而若想孩子慢慢地恢復自信,重新找回自我,可能需要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而且,這個階段還是非常痛苦的,需要孩子獨自承受。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要學會不要亂貼標籤,要學會使用正面標籤,讓孩子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互動:不知各位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容易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嗎?若不是,您是怎麼做的呢?若是,您又是如何改進的呢?

歡迎留下您的寶貴經驗,一起參與話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