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差大叔
本文轉載自壹心理旗下公眾號:
心理0時差(ID:PsyTime)
1
有段時間,我過得很喪。
負能量爆棚的那種。
壓力很大,扛不來,逃不開。
每天都過得很焦慮,但工作效率偏偏很低,然後第二天就更焦慮。
我知道自己十分需要正能量,但偏偏這個時候,我只要聽到「正能量」三個字就神煩。
- 聽到表姐的鼓勵「太陽明天總會升起」,我一句「睏了」,掐了電話。
- 朋友圈看到有老同學發「明天繼續加油!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直接給他屏蔽了。
- 抖音上刷到什麼「保持積極心態的人,會自然吸引到積極的人,好事不斷……」我直接長按螢幕:「對此類內容不感興趣」。
下一秒刷到某個走路玩手機的靚女,一個跟頭栽進了泳池裡……
「噗哈哈哈」——這會兒倒是爆發了豬叫般的笑聲。
但也就是在這個至喪時刻,我刷到了TED上一個「專為負能量拍手叫好」的史丹福心理學家。
她的一席話,讓我幡然醒悟:
那些一味強調、每天都在尋找和宣揚正能量的人、否定負能量的人,其實很可怕。
因為真正的正能量,本就源自我們和負能量相處的過程。
二
/這世上最幸福的人,壓力都不小/
史丹福心理學教授Kelly McGonigal做過一項調查。
她跟蹤3萬美國成年人整整8年,分析這些人經受的各種生活壓力和健康狀況。
研究結果一經發表,說「顛覆認知」都算輕了。
Kelly教授的TED演講
在調查剛開始時,Kelly問了這3萬人兩個問題:
- 「在過去的一年裡,你感受到了多大壓力?」
- 「你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嗎?」
8年後,Kelly發現:
那些認為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會經常失眠、內分泌失調,並且誘發癌症或心臟病,最終使得死亡的風險增加了43%,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相反,同樣承受著極大壓力、但不認為壓力有害的人,死亡的風險非但沒有升高,甚至比起那些壓力更小的人,他們的死亡風險還要更低。
Kelly由此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真正有害的,從來不是壓力本身,而是我們認為「壓力有害」的想法。
為了發掘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哈佛心理教授馬修·諾克決定:
直接從生理角度監測,對壓力持不同看法的人,在面臨壓力時,心臟和血管的功能是否有區別。
無論你怎麼看待壓力,在壓力面前,所人有都會心跳加快,但是,心血管的機能卻大相逕庭。
- 那些覺得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一旦感受到壓力,除了心跳加速,他們的心血管也會開始收縮。長此以往,心血管想不出點問題都難。
- 而那些不把壓力當成害人精的人在壓力面前,儘管心跳也會加速,但他們的血管會保持鬆弛。
也就是說,這顆砰砰跳的心臟,是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在活動,就和你感到振奮、開心、或是受到鼓舞時的心跳方式類似。
哈佛的心理研究發現,點擊圖片可放大
今後每當你感受到壓力,試試Kelly教授的「壓力思維三步曲」:
1. 承認壓力的存在
也就是說當你感受到壓力時,不逃避它,允許自己感知到壓力,包括它是如何影響身體的。
觀察自己面對壓力時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記錄下來,慢慢你就能總結出自己和壓力的相處規律。
2. 歡迎壓力
有壓力,說明眼下你面對的事情和人,是你在意的,珍惜的,對你很有價值的。研究表明,壓力會促使我們人體分泌催產素,調動並增強我們的社交機能。同時我們加速跳動的心臟,也在往大腦和身體的各個角落輸送養料和氧氣。
3. 運用壓力給你的能量
不要浪費時間去想,怎麼才能緩解或消除壓力,而是要思考:
- 造成壓力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 怎樣的努力才能直接作用於壓力的導火索?
相信你會逐漸感受到壓力的好處,更能培養出自己應對壓力的策略。
我們再看長遠一點:這種思維的改變,是更多積極變化的催化劑。
往往我們會覺得:有些問題根深蒂固、難以改變,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無能為力。
既然壓力本身不可避免,那不妨把每次和壓力的相遇,都當作收穫了一個去利用壓力的機會。
這些思維模式上的小改變,會激發一連串深入的變化,最終堆砌成我們的心理韌性。
三
/直面痛苦,才能擁抱幸福/
從每天都可能遇到的小小煩心事、到失業失戀失去健康這些較大的人生挫折、甚至再到被人折磨向死而生般的靈魂折磨……
你可以選擇死扛,也可以選擇逃避。
但心理學家想要鼓勵你,去直面黑暗。
不僅是直面黑暗,更是要和黑暗相處一段時間,在黑暗裡安靜地獨處,給它記錄、消化下來。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James Pennebaker,「書寫痛苦計劃」的領軍研究人員。
來看James做過的一項實驗。
他找來了50位健康的大學生,隨機分成兩組,每天花30分鐘左右寫日記。
其中一組學生需要寫「與痛苦經歷相關」相關的經歷,另一組則可以隨便記錄一些浮於表面的流水帳,比如今天吃了什麼、去了哪裡、和誰一起做了什麼,等等。
連著寫了4天之後,James表示研究暫告一段落。
過了半年,他再把這50個大學生找回了實驗室,評估他們的健康狀況。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那組書寫自己痛苦經歷的學生,過去半年內看醫生的次數,比另一組學生低很多,而且醫學測定他們的細胞免疫系統功能也比另一組學生厲害。
從大學環境里跳出來,我們再來看看職場。
心理學家曾跟蹤調查63位失業已達八個月的技術職工(professionals),請他們加入一項寫作實驗。
這些人被隨機分成兩組,分別需要書寫:
- 「這八個月以來,失業是如何影響生活的?越深刻越好」
- 「你這段時間每天是如何找工作的?請羅列你找工作的方法」
這些人就這樣、連續5天、每天書寫30分鐘。
五天後,他們回家了。
重要的是:
第一組書寫任務中的人,在實驗結束後的數月內,重新找到新工作的比率,比另一組高出許多。
另外還有,一項在醫院進行的實驗發現:
那些把自己的痛苦寫下來的病人,身體健康恢復程度達47%,遠遠高於那些在寫作過程中沒有通過筆觸感受痛苦的病人(恢復程度24%)。
所以,無論是生活中再瑣碎的不開心、還是大到你感覺無法承受之重,請找個安靜的環境,一張桌子,一張紙,一支筆,和一個真真切切、完完整整的你。
然後,把你的所想、所感,都一一寫下來。
你只需要記得一點:往深層次、認真去挖掘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 這件事情給你帶來什麼感覺?
- 傷心?怎麼個傷心法?這兩天流完了過去兩年的淚水?
- 眼淚流進嘴角,你感覺到了苦楚的味道?
- 所以你明白了失去的東西對自己有多重要?…………
每天只要半小時,堅持4-5天,你一定能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說是浴血重生都不為過!
我想,正如史丹福的Kelly教授所說的:
能量的所謂正負,都取決於我們看待它、對待它的方式和態度。
一味關注所謂的積極和正面,想要逃避、掩蓋、或是盲目地對抗負能量,這才是最黑暗的人生。
你說呢?
——the end——
作者介紹
時差大叔,日漸增長的學識是真的,體重也是真的。來源心理0時差(ID:Ps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