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要冷處理?「晾」孩子沒這麼簡單,隔離法和忽視法有講究

2019-09-27   爸媽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會有很乖、很聽話、表現很棒的時候,但是也會有亂發脾氣、不聽話、表現出不良行為的時候。很多父母一生氣,就喜歡把孩子「晾」在一邊,等情緒穩定再進行教育。

這天,爸爸媽媽和四歲半的童童正在吃晚飯,童童的勺子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童童本來就不是很想吃晚飯,爸爸媽媽好說歹說才上桌吃飯,這會勺子又掉到了地上,童童開始煩躁了起來,把自己的小碗往前一推,嘟著嘴說:「哼,我不要吃飯了。」

爸爸幫童童撿起勺子並清洗乾淨,放回了童童碗里,說:「童童,沒關係,爸爸幫你洗好勺子了。」可是,童童依舊發脾氣,還把碗一把推到了地上。

爸爸媽媽對於童童的表現很生氣,但是上班已經很累了,不想直接對童童說教。於是,決定讓童童去牆角面壁思過,等童童冷靜之後再教育她。

在生活中或者是電視節目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父母會使用類似於牆角面壁思過等隔離法來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但運用這種方法一定是正確的麼?


01隔離法。

隔離法 (time out) 指的是當孩子產生不良行為或不服從命令時,父母暫時把他安置在一個指定的地方,讓他自己待一會兒,反思自己的行為

隔離法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利處就是可以讓暴躁的孩子暫時安靜下來,甚至有可能讓孩子在安靜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願意在以後的生活中將其改正。

隔離法的弊處就是如果運用不當,很容易讓孩子心理產生陰影,甚至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

美國精神科醫生丹尼爾‧席格認為,「隔離法對孩子有許多負面影響,當孩子被隔離時,不管是被關在自己的房間裡,或是必須獨自坐在某個角落,孩子感受到的是孤立與父母的拒絕。

父母使用「隔離法」的時候要注意:

  • 不要把孩子隔離在黑暗封閉的空間,會給他帶來恐懼感;
  • 不要把孩子隔離在放置玩具的地方,會分散他的注意力;
  • 不要把孩子隔離在有潛在危險的場所,每次的位置儘量固定;
  • 父母不要離得太近也不要離得太遠,最好讓他轉身就能看到。


02忽視法。

除了隔離法,有的父母還會用到同款「晾」孩子的方法——忽視法,隔離法與忽視法可以稱得上是兄弟方法,操作上有相似之處,效果上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那麼,何為忽視法?忽視法與隔離法一樣,當孩子發生不良行為時不與孩子爭辯、不直接去教育孩子,先將孩子的不良行為給無視掉,即冷處理。但這裡的忽視不是說隨便孩子犯錯,而是不去遷就孩子。

忽視法的利處就在於當孩子發生如無理取鬧、亂發脾氣等不良行為時,父母將其忽視,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鬧」是不起作用的,父母是不會遷就自己的無理要求的,從而讓孩子停止自己的不良行為或者放棄掉自己的無理要求。

忽視法的弊處就是有些孩子不吃這一套,看著父母不理睬自己、忽視自己,其會更加加劇不良行為,他們認為反正爸爸媽媽也不會懲罰自己;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與隔離法相似的弊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關注,認為爸爸媽媽不在意自己,進而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

忽視法與隔離法父母都需謹慎使用,以防運用不當給孩子身心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03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要如何正確「晾」孩子?

當然,慎用隔離法、忽視法,不代表不可以用隔離法、忽視法,相較於舊時代的打罵教育,可謂是好得多了。那麼,父母該如何正確的使用隔離法、忽視法,正確的「晾」孩子呢?

分辨情況,看其是否適用。

孩子發生不良行為分為很多種情況,不是所有的不良行為都適用隔離法和忽視法,像孩子發生亂發脾氣、暴躁不止等惡性不良行為時,可以使用隔離法和忽視法,但像孩子發生沒有按時做作業、沒有做家務等不良行為時,就不適用隔離法和忽視法。

隔離法和忽視法其最有效之處就是讓孩子暫時冷靜下來,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面對做作業、做家務等良性行為時,其很難起到推動作用。

善用隔離法、忽視法,起到最佳效果。

隔離法與忽視法其實還有很多具體的改進操作,如計時隔離法、計時忽視法、多人隔離法等。

計時隔離法與計時忽視法有時候可以避免掉原本的隔離法與忽視法的弊處,如原隔離法、忽視法使用過久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們,產生陰影,而計時隔離法和計時忽視法則在這一方面有優勢。

多人隔離法常常適用於兩個孩子或者三、四個孩子同時犯錯誤或者一起犯錯誤時使用,例如孩子之間打架,便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其實還可以改進,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一個外國父親這樣使用這種方法,當他面對孩子發生矛盾、打架的不良行為時,他將兩個孩子一起隔離在一件可以容納兩個孩子的大衣服內,兩孩子在衣服內不得不近距離的和平的相處。

「晾」完孩子要說明原因。

有些父母在使用完隔離法和忽視法後,認為孩子應該能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晾」他們,應該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了,但這其實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很多孩子會因為年齡和當時的心理而不能及時明白,其注意力有可能被隔離本身或忽視本身所吸引,只知道自己被「晾」了。

所以父母在「晾」完孩子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晾」他們,他們到底錯在了哪裡,否則很容易會讓孩子產生覺得自己好像沒錯、覺得委屈、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等心理。

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很多,我們要用心去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當用到隔離法、忽視法時,要學會正確使用,要學會趨利避害。

今日話題:你對孩子使用過隔離法和忽視法麼?你是如何使用的?除了隔離法和忽視法,你還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爸爸媽媽的育兒良方,你值得擁有!

讓孩子擁有雙倍的愛!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