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華大學發布了 110 周年校慶的 logo,作為國內頂尖高校的大動態,這個設計很快就走入公眾的談論里。有人認為 logo 的設計太過繁複,有人覺得延展的其他物料設計值得表揚。與商業品牌不同,大學的設計少有面向公眾展示的部分,校慶 logo 算是能看到一所高校最新設計感的內容之一,學校審美與整個學校風格、思想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今天我們會從清華大學 110 周年校慶的 logo 設計出發,圍觀一下高校的周年慶 logo 們。
1.
有些爭議的「110」
新學期的第一天,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向全球發布了清華大學建校 110 周年的主題和 logo。從校訓等精神中提煉出了「自強成就卓越·創新塑造未來」的主題。
logo 則是在一年前就已經啟動設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楠教授的團隊擔綱,從上百次的討論和數十次的修改中得出來現在的結果。
數字「110」與清華大學的校徽組合在一起形成「110 周年」的意象。兩個數字「1」都是由幾道粗細和顏色層層遞進的折線拼成,一共 11 道折線,暗合了 110 周年。數字「0」也是一圈一圈環繞,將校徽包裹其中,據介紹,這個同心圓寓意水之漣漪、木之年輪,與「水木清華」的意蘊相吻合。方圓結合,代表了傳統審美中推崇的和諧秩序。
從百位數的「1」到個位數的「0」,位置明顯上升了一個台階,創作團隊以此寓意百年後的第一個十年,清華人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上出發,砥礪前行。同時上升後留出的空間用以放置「1911-2021」這道時間跨度,從參考線圖看整個布局會顯得飽滿和規整。
logo 的色彩選擇也一目了然,從清華 logo 的主題色出發,尋找到一個更具活力的紅色,兩種色彩搭配在一起,也增加了漸變光感。
作為延展,數字「0」被賦予了更多想像, 宇宙星空、地理氣象、漢字炫彩、智能計算……象徵著理、工、人文、社科、藝術等多個學科的蓬勃發展。
數字「1」的線條則和操場跑道、書頁相關,在學校這個場景下,線條所能關聯的意象也還有很多。
說到延展性,這個 110 周年 logo 的延展物料在評論區被很多人點了贊,支持者認為延展的平面設計是可圈可點的,整個紅紫的配色、線條的變化都不顯俗氣,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有值得回味的美感。
但站在對立面的評論也有不少,針對 logo 的設計,很多人提出了意見。最多人說的大概就是 logo 的繁複問題,一層一層、一圈一圈的漣漪確實有象徵意義,但同時也讓 logo 過於複雜,一旦在使用場景里整個 logo 被縮小,校徽也就完全難以辨認。「想表達的太多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少人覺得整個 logo 應該要做做減法。
用色也出現了兩個對立面的爭議,有的人認為色調很顯氣質,有的人則認為「太過女性化」。不過把某一種色彩與性別聯繫起來屬實沒有必要,我反而覺得清華大學需要一些靚麗的色彩來打破一下理工氣質過於強烈的傳統印象。
將上一個十年的 logo 與今年發布的 logo 對比,在設計理念上其實是有在做減法的,不再把學校形象堆疊在紀念年份的數字上,而是重點體現年份本身,這可能也歸結於對自身有了更強大的自信。
同時色彩選擇上也有了大的飛躍,這種紫色與清華大學聯繫得更加緊密,已然形成專屬特色。
但同心圓里夾校徽的做法確實在視覺上顯得太過繁複,logo 的大小變化也會極大受限。在我看來,同心圓的設計想法可以在延展設計中體現,而不必在 logo 里硬加,一些適當的留白也許會讓設計感更明顯,更前沿。
2.
固守百年的高校logo們
看過清華大學從 100 周年到 110 周年校慶 logo 的變化,我又搜索了國內其他高校的校慶 logo,百年高校很多,出彩的 logo 卻沒有那麼多。
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
2012
同樣是 110 周年,同樣是紫色系,南京大學 110 周年的 logo 是率先被找到的。據設計者表示,這一logo 是將數字「110」變化為音符的形狀,以寓意學校奏響新的樂章。同時右側的「1」和「0」組成字母「N」,是南京大學英文縮寫 NJU 和英文單詞 NEW 的首字母。
關於字母「N」的設計是有一些巧思的,音符的想法也不錯,但整體呈現的視覺卻沒有跟上字形變化的先鋒性,毛筆筆觸帶給人的感覺依然是古樸的,再加上這個暗沉的紫色,整體還是逃不出「百年老校」的框架。
但 「100 年」這種時間節點對於有著源源不斷年輕人的高校來說,究竟是值得炫耀的歷史,還是一個全新的節點和階段,或許值得設計者們加以思考。
南京藝術大學100周年校慶
2012
在同一年過生日的還有南京藝術大學,五顏六色的 logo 里塞滿了 1912、2012、「百」「藝」這些數字和漢字,組成一個廣場花籃。整個 logo 的確營造出了花團錦簇的校慶熱鬧氛圍,但深意和耐看性都欠缺了一些。
河南大學100周年校慶
2012
也是在 2012 年,河南大學發布了百年校慶的 logo,慣用的紅色、大禮堂的形象、看起來頗有些眼熟的「100」,整個設計都有種掩藏不住的套路感, 似乎放到任何有禮堂的大學去使用都成立。
西北大學110周年校慶
2012
西北大學則是用飄帶組成了「110」,這種設計手法比較常見,如果不是與絲綢有很緊密關聯的主體就比較難讓人驚艷,番茄炒蛋式的經典配色也體現不出太多設計想法。
西南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
2016
2016 年的時候,西南交通大學也用了飄帶變形為數字的設計手法,飄帶變成數字「120」,又組成較為抽象的列車的形狀,與上一個 logo 對比,這種處理手法雖然相似,呈現的視覺效果卻稍微高級一點。不過色彩的選擇還是難以避免地讓它落入了俗套。
北京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
2016
也是同年,北京交通大學也慶祝了 120 周歲生日,同樣使用了列車頭的意象,當類型高度相似,設計想像力的缺乏也就暴露得更加徹底。其實交通可以延展的方向足夠多,實在沒有必要都抓著火車頭不放。
中國農業大學110周年校慶
2015
2015 年的中國農業大學 110 周年校慶 logo 也有些想像力受限,用顯而易見的水稻元素體現「農業」,中規中矩的同時也抹殺了驚喜感。這是 5 年前的作品,如果怕出錯,不跳出固定思維來設計,下一個百年到來時,恐怕也不會有什麼新鮮的 logo 出現。
3.
再多一些想像力
除了以上這些 logo,大浪淘沙里淘一淘我也找到了一些更具有想像力的高校周年慶 logo,也許不盡完美,但它們已經在試圖接近前沿與未來。
上海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
2016
怎樣把校慶 logo 里不可避免會出現的兩個年份融進 logo,上海交通大學在 120 周年校慶時給出了一個還不錯的答案,篆體的「交」字和「1896」「2016」兩組數字組成上海交大最早期的校門,它跨越了三個世紀,足夠有象徵意義。
中國美術學院90周年校慶
2018
在一眾很規整的 logo 里,中國美術學院的 logo 很容易抓住眼球。同樣是用數字組合,但 數字可以不要那麼工工整整。這個 logo 用 8 個不規則的數字拼成旗幟的形狀,數字扭曲變化形成布面陰影的動感。雖然「旗幟」這個意象有些老舊,但整個設計處理得頗為創新,能給人一些新鮮感。
中國美術學院還製作了視頻對 logo 進行更直觀、更動態的解釋。
香港理工大學80周年校慶
2016
香港理工大學這個 logo 讓豐富和簡約可以同時存在。英文部分色彩統一,「80」則用代表各個學院的顏色填充,且色彩占比與該學院的學生人數成正比,填色的錯落感反而讓整個 logo 更加生動。一正一反兩個「U」組成數字零,這個細節也很巧妙。
武漢大學120周年校慶
2013
武漢大學 120 周年的這個 logo 算是 在「印章」這種傳統框架里爭回了一點新鮮感的例子,數字「120」構成武大標誌性建築——櫻頂老圖書館的底座,這種巧妙的變形把數字完美地融進建築形態里,還營造了立體感,同時又生出卡通性,與上半部分的寫實感中和。雖然是 7 年前的作品,到今天還是有一些參考性在。
華東師範大學60周年校慶
2011
儘管是 2011 年的作品,今天來看華東師大這個 logo 在一眾高校校慶 logo 里仍然有些驚艷。它扔掉所有負累,足夠簡單,這也讓它過了十年仍然不過時。它也不講求對稱,筆觸隨意,設計理念更加國際化。數字「6」和「0」分別以果實桃和李子的形象變體,桃李滿天下,也與主旨緊密相連。
浙江理工大學120周年校慶
2017
浙江理工大學創辦最初是「浙江蠶學館」,所以用線條串聯成「120」就恰如其分。 這個 logo 最寶貴的是其中的隨意感,像是小時候玩的一筆畫,充滿了童趣,讓人覺得儘管有 120 年歷史,但這個學校仍在蓬勃向上生長。隨意感在高校校慶 logo 里實在是太欠缺了,這也是造成 logo 們呆板、老氣的重要原因。多一些想像力吧,每一所百年名校都還正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