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水環境治理 守護橫沙人水和諧之畫
橫沙鄉黨委書記、第一總河長 楊冬衛
水生態環境是關乎全民生活的重大社會問題,在追逐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自然景象,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人水和諧。進入新時代,河長製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實踐。自2017年崇明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橫沙鄉堅持治「水」優先,完善制度標準、壓實河長責任、強化巡查督導,以水岸聯動、群防群治,共同守護橫沙人與自然共同體,助力橫沙鄉村振興和生態島先行示範區建設。
人水和諧美如畫,健全體系制度是基石。河長制推行,是新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為積極構建水生態文明和諧建設所作出的制度創新。橫沙鄉現有名錄內河道1690條、長662.2公里,其中1658條是村級河道,要治理好錯綜複雜的水環境,擔子重、責任大。一是健全橫沙鄉河長制工作網絡。以鄉、村兩級領導為責任河長,選聘一批有奉獻精神、關心橫沙發展的機關企事業青年、社會鄉賢等擔任民間河長,充實橫沙鄉河長制工作網絡。實現河道既有責任河長管理、又有民間河長監護,使全鄉每條河道都有人管有人護。二是檢查考核常態化。由鄉河長辦牽頭鄉水務所、經濟辦、農業中心等河長製成員單位組建檢查考核隊伍,每月對各村河道進行巡查考核,檢查發現的相關問題由各級河長主導解決。同時每月就考核情況、整改情況形成簡報進行通報,壓實各級河長責任,讓涉及問題的責任河長、相關責任人有了更強的緊迫感,有利於推動河道水環境問題得到及時治理。三是完善工作制度。橫沙鄉緊緊圍繞先行示範區建設、橫沙水系規劃,結合橫沙特色,不斷探索符合橫沙島實際、更接地氣的新辦法。以提升橫沙水環境面貌、改善河道水質的根本任務出發,推動水環境問題治理,從組織領導、能力建設、考核問責、社會監督等方面確定了河長制的工作機制,同時通過邀請鄉人大代表、民間河長和村民代表集體巡查,建立不定期監督巡查機制,與日常管養相融合,強化長效管理機制,切實增強監督管理效果,為水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人水和諧美如畫,創新科技運用是重點。橫沙在全區率先實現河道管理工作信息化,各級河長、各村農業負責人手機都安裝上了「橫沙河長制」APP,不僅能在地圖上實時記錄河長巡河軌跡、時間和頻率,並且各級河長通過手機能快速定位、拍照、上傳各類涉河問題圖片和文字說明,問題能實時反饋至相關責任人。真正實現了「掌上治水」、「掌中知水」的工作實效,大大提高了河長制日常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暢通了各級河長、職能部門、公眾之間的渠道,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網際網路+」的優勢,有利於涉河問題的高效解決。
人水和諧美如畫,打通斷點堵點是關鍵。水環境治理是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更是一項惠民樂業的百年大計。近年來,針對橫沙河道密布,水系聯通瓶頸多、河道斷頭多的情況,橫沙積極實施拆壩改涵行動,解決看得見的阻力、摸清看不見的隱患,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橫沙已完成拆壩218道、改建方涵68座,如今為水系「舒筋活絡」、「降壓解乏」的步子還在繼續,計劃今年再完成拆壩121道、改涵119座,對於其餘存量壩基再分析、再優化,進一步減少河道阻水,暢通橫沙的「毛細血管」。
人水和諧美如畫,強化全民治水是突破。掀起全民治水氛圍,讓治水是「大家的事」這一觀念深入全鄉百姓生活。一是構建「萬、千、百」 宣傳體系。全鄉建立24個村級河長制工作站、落實75個愛水護河宣傳陣地,聘請民間河長500名(含宣講員48名),組建了1支愛水護河隊。充分發揮機關、企事業黨員職工和民間河長志願者的力量,引導全鄉百姓成為節水愛水的積極倡導者、河道治理的忠實參與者、水清岸綠的堅定捍衛者。二是推進村級河道「村民自治」。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各村實際情況,推進分段到戶、分片到組的自治責任制,讓村民逐漸成為愛水護水治水的主力軍。三是結合「五個美麗」整體創建和「迎花博·治五棚」專項整治行動,通過民間河長宣傳帶動全民參與,推進各村區域水岸聯動、共同治理,按照輕工程、重管理的思路,以恢復和保持河道及周邊的自然景觀為基礎,打造區域水環境亮點、優質水景觀,實現全民治水、長效長治。
橫沙鄉努力開創水環境治理工作新局面,為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人水和諧之畫而不懈努力,讓橫沙百姓更有幸福感、獲得感。
資料:區河長辦
編輯:顧佳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OnQ0nMBd8y1i3sJYIs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