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其實就是出賣自己的所得

2019-08-04     良大師

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工資這事兒,主要還得結合時間來看。

良叔一位朋友來找我諮詢。

她現在有兩個選擇:

一是去某大公司做用戶分析,年薪48萬。

二是去某個教育平台做策劃推廣,年薪30萬。

她更喜歡第二個工作。

但第一份工作的工資又那麼高,她不知道該怎麼選擇了。

我了解完情況後發現:

第一份工作的工資雖然很高,但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周六周日也要經常加班;

第二份工作,每天工作7個小時,並且周六周日不用加班。

且不考慮其他因素,倘若你算出每小時的收入後,就能發現:

第一份工作時薪111元;

第二份工作時薪119元。

很明顯,第二份工作的時薪更高。

所以,有時年薪、月薪什麼的都挺唬人。

你得進行換算,具體到每小時的收入,這樣才有比較性。

良叔曾經去一家企業做諮詢。

他們銷售隊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人心渙散,戰鬥力很弱。

我了解後發現,很多銷售都有第二份工作。

還有些銷售是寶媽。

上午打個卡,下午就去買菜,接孩子放學。

座談上,銷售們怨聲載道,說收入如何如何低。

我說:「我也做過銷售,你們算一筆帳。

公司現在給你們的錢,除以你真正工作的時間,算出每小時的收入。結果不用告訴我,你摸著良心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少?」

我說完後,幾十個銷售鴉雀無聲。

很多朋友和良叔講:

說你在500強的工資那麼高,為什麼還要離職?

我回答:「那是你只看到了對方的出價,沒看到我提供了什麼。」

在500強做過的朋友,應該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你拿的那些收入,幾乎出賣了自己的所有時間。

你覺得這筆生意真的還划算嗎?

所以,問題就變成了——

給你多少錢,能買你一年的自由。

站在這個角度,我覺得自己有點便宜了。

而且,還有附加的部分,比如你的情緒。

你在一個系統里,就必然要和討厭的人打交道,說自己不願說的話。

KPI指標、整體排名、領導批評、下屬抱怨......這些都會不分晝夜、不分平日和假期,擾亂你的心境,這些何嘗不是一種成本呢?

更重要的一點是,那份工資買斷了其他的可能性。

你仿佛置身於一個戰壕里。

四周都是高高的壁沿,外面是什麼樣子你看不到,你只能在戰壕里走位前進。

而當我跳出體系,自由創業,才發現外界是如此寬廣,收入早已超過當初。

當然,這在前期付出了很多的代價,也有機遇的垂青。

寫這篇小隨,並不是鼓勵你創業或者做自由職業者。

我之前的文章中指出:

創業和自由職業者並不好做,你看到的我,只是「倖存者效應」。

我只想讓你明白,工資的多少主要還得結合時間來看。

這樣你就不會被忽悠,也能看清收入的對價。

其實,說白了,我們都是在出賣自己,包括時間、情緒、精力。所以,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找到性價比最好的那個

好了,這是今日對工資的解讀,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你想表達什麼,歡迎留言。

我每天在這裡等你,還會再堅持128天。

-END-

又發現一個好地方。 ——攝於2019年8月3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了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BQoY2wBUcHTFCnfSP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