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陸軍火力水準對比:雙方不是一個時代,中國將領先50年

2024-08-18     三金武器說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不斷演變,中美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對抗也日益加劇,雖近年來海軍、空軍的競爭成為焦點,但陸軍作為傳統作戰力量的基礎,仍是國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中美陸軍火力水準比對:雙方不是一個時代,中國至少領先50年。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中美陸軍現有裝備對比

在陸軍火力的評估中,火炮和火箭炮系統的配置是關鍵因素。

中國陸軍近年來通過大規模的裝備升級,已形成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火炮和火箭炮體系,如中國的PLZ-05自行火炮系統、PHL-03多管火箭炮系統,分別代表現代自行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的最高水平。

PLZ-05自行火炮擁有52倍口徑的155毫米火炮,射程遠、精度高,且配備先進的自動裝彈系統和數字化火控系統。

相比之下,美國的M109A7「帕拉丁」自行火炮雖經過多次升級,但在射程、精度和信息化程度方面均落後於PLZ-05。

PHL-03多管火箭炮系統,則可發射300毫米火箭彈,最大射程超過150公里,能夠對敵方縱深目標進行精確打擊。而美軍的M270多管火箭炮雖也是經典之作,但其射程和打擊能力遠不及中國的PHL-03。

中國陸軍在火炮和火箭炮領域的技術優勢,不僅體現在射程和精度上,還體現在系統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上。

裝甲力量和步兵戰車,是陸軍地面作戰的核心力量,中國陸軍的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在全球範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尤其是在火力、防護和機動性方面展現出強大的優勢。

中國的99A型主戰坦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之一,其中配備125毫米滑膛炮、主動防護系統和復合裝甲。

相比之下,美國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雖然在全球範圍內享有盛名,但其升級速度較慢,在某些技術指標上已落後於99A型。

在步兵戰車方面,中國的ZBD-04A步兵戰車具備強大的火力、優異的防護性能和良好的越野機動能力,特別是其裝備的100毫米線膛炮和30毫米機關炮,使其在支援步兵作戰中具備強大的打擊能力。而美國的M2「布拉德利」步兵戰車雖裝備豐富,但在火力配置和防護水平上難以與ZBD-04A媲美。

在防空和反坦克領域,中國陸軍也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中國的紅旗-17A防空飛彈系統和HJ-12反坦克飛彈系統,分別代表現代陸軍防空和反坦克作戰的最前沿技術。

紅旗-17A防空飛彈系統是一種短程地空飛彈系統,具備極強的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能夠對敵方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進行有效攔截。

相比之下美國的「復仇者」防空系統雖然在性能上也相當出色,但在機動性和多目標打擊能力上與紅旗-17A相比仍有差距。

HJ-12反坦克飛彈系統被稱為「中國版標槍」,其採用的「發射後不管」技術和雙戰鬥部設計,使其在打擊敵方坦克和裝甲車輛時具備極高的毀傷效果。二美國的FGM-148「標槍」飛彈雖然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反坦克飛彈之一,但HJ-12在射程、命中率和穿甲能力方面更具優勢。

技術創新與作戰理念的差異

中美兩國陸軍在信息化戰爭和智能化作戰方面的理念與實踐存在顯著差異。

中國陸軍的信息化作戰體系,涵蓋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等多個領域。

通過先進的戰場管理系統,中國陸軍能夠實現對戰場實時態勢的全面掌握,迅速做出作戰決策,並協調各作戰單元的行動。這種高度的信息化作戰能力,使得中國陸軍在戰場上,具備了更強的靈活性和反應速度。

相比之下,美國陸軍雖在信息化領域也有諸多成就,但其信息化系統的整合度和應用範圍與中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特別是在智能化作戰方面,中國陸軍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已初步形成無人機、無人車、無人戰鬥平台等多種智能化作戰裝備,並將其有效整合到陸軍的作戰體系中。這種智能化作戰理念和裝備,使中國陸軍在未來戰爭中具備更大的戰術優勢。

中國陸軍在作戰理念上也進行了深刻的轉變,從傳統的機械化作戰向信息化、智能化作戰轉型。中國軍方意識到,在現代戰爭中,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利用將直接決定戰場的勝負。

因此中國陸軍在作戰理念上,強調「信息主導、精確打擊、立體作戰、聯合制勝」的新型作戰模式。

在這種理念指導下,中國陸軍的戰術戰法也進行相應創新。

如在火力打擊上,傳統的炮兵打擊往往依賴大規模的火力覆蓋,而中國陸軍通過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化指揮系統,實現了對敵方關鍵目標的精確打擊,避免了不必要的火力浪費和附帶損傷。

美國陸軍雖在傳統的機械化作戰領域經驗豐富,但在面對現代戰爭中的新型問題時,其作戰理念的轉型速度明顯滯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7dfed2ec9a24a8dc06ed9cf83c8d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