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業再起波瀾!2600億收購迎來新變數,華為阿里已悄悄準備了

2022-02-17     世事先知道

原標題:晶片業再起波瀾!2600億收購迎來新變數,華為阿里已悄悄準備了

自華為在5G技術處於領先位置後,受到了美國的各種針對,尤其是晶片斷供,讓華為的手機業務受到的影響非常劇烈,並且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在採購和銷售方面受到了重壓,發展速度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另一方面,美國重金邀請台積電、三星赴美建廠,其目的就是為了完善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繼續在全球半導體中掌握話語權。

而在去年9月13日,美企英偉達更是向外界公布了一則重磅消息,英偉達和軟銀集團已經達成收購ARM最終協議,收購這家半導體行業資歷深厚的企業,英偉達只花費了400億美元!

ARM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呢?

這家英國公司或許大眾不熟悉,但它在半導體行業的影響力卻完全不屬於蘋果、華為三星等,ARM壟斷全球移動處理器設計,ARM架構方案在全球移動晶片市場中占據超90%的份額,就連華為、三星等都是ARM的合作夥伴,設計晶片基本都無法繞開ARM底層結構。

可以說,在半導體IP領域ARM處於絕對壟斷位置,其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英偉達收購該公司的原因所在。

對於其他國家的晶片廠商來說,最擔憂的肯定是英偉達通過收購ARM,對同行實行打壓,影響到自身業務發展,而中國企業除了這個擔心外,還憂慮ARM如果落到英偉達手中,加上中美科技摩擦加深,恐怕會對中國企業和ARM的合作造成影響,屆時可不是無法製造晶片這麼簡單了。

對於這次收購,英偉達再三承諾,收購ARM並不會影響到該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業務發展,包括早前的業務合作依舊不受影響,但美國企業的驚天變臉大家已經見怪不怪,所以英偉達的承諾根本無法打消其他國家科技企業的疑慮。

英偉達此次收購ARM,受到一眾科技企業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了華為、蘋果以及特斯拉等,顯然科技巨頭們的反對依舊無法阻止這場收購,此次收購也在去年下半年敲定最終收購。

目前,英偉達已經向英國和美國提交收購審批申請,並在近日向中國相關部門提交申請,對於提交的申請,英偉達總裁黃仁勛信心滿滿地表示,此次收購獲得多國監管部門審批。

審批期限的日子臨近,各大科技企業也開始忐忑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企業主動出擊阻止這次收購,或將成為各大科技企業中的「英雄」,此時同為美國企業的高通站出來了!

據悉,高通即將上任的CEO阿蒙表態,如果軟銀集團選擇將ARM上市,而不是將其賣給英偉達,半導體行業中將有許多公司投資ARM,包括高通。不難看出,高通正在採用另外一種方式阻止軟銀出售ARM,高通的這個提議,對於軟銀而言的確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事實上,在重重阻礙下,英偉達想要成功收購ARM相當困難,並且國內監管部門也不一定會審批英偉達的收購申請,在這種情況下,軟銀集團或許會選擇第二條路,那就是接受各大科技企業投資,讓ARM成功轉手。

如果這樣,也可以讓中國企業有機會入股ARM,並且進入董事會,享有一定的話語權,如此一來也可以避免ARM整個都以美國利益為中心。

不過,即便此英偉達成功收購ARM,國內半導體企業也無需過於擔心,目前已有許多中企繞開ARM架構,就以阿里巴巴旗下的平頭哥為例,玄鐵系列晶片採用的開源架構RISC-V,目前玄鐵系列晶片已經售出超20億顆,除此之外華為海思也早在2019年採用新的達文西架構,可以說在晶片架構領域,中企是可以做到不依賴於ARM的。

目前華為和阿里巴巴已經在RISC-V基金會裡享有較高的話語權,並且在13個高級會員之列,更可喜的是11個會員均是中國企業。

換言之,即便是ARM架構不允許中國企業在使用,中國或許可以通過RISC-V尋找到一條路,憑藉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上下游的完整產業鏈以及龐大的消費市場,相信把RISC-V扶持成為全球前三大晶片架構之一,難度並不算太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6e778060230515c6d206d5213af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