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成就王羲之的人,不是李世民、宋徽宗,而是這位「書痴」帝王

2023-10-12     書法網

原標題:原來成就王羲之的人,不是李世民、宋徽宗,而是這位「書痴」帝王

原來成就王羲之的人,不是李世民、宋徽宗,而是這位「書痴」帝王

「聖」字在古代有著崇高敬重之意,代表其技藝才學過人,值得被世人稱頌千年,例如王羲之書法富有婉轉靈巧的變化,暢快生動的章法、結字布局,以及虛和清幽的風韻,感染了諸多藝術愛好者,奪下了「書聖」一稱,那麼王羲之這個「書聖」的稱號是誰封給他的呢?

有部分人認為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初唐時期李世民推崇王羲之法帖,培養了一批繼承「二王」筆法的書法家,像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還有之後的張旭、懷素、顏真卿、陸柬之、孫過庭等人,都鑽研取學其筆法,繼承秀逸典雅之風,用筆飄逸流美,從中激發靈感,獨創自我書風。

就算是力破秀逸之風的顏真卿,也曾向張旭取學過「二王」的變化之勢,並且後世的學書者受唐代法帖影響較深,在千年時光中王羲之的法帖成為家中必備,因此他們認為是李世民成就了王羲之,當然也有人反駁認為宋徽宗、宋高宗更值得稱頌,因為他們在創新的「尚意」之風中。

開闢「復古」之路,通過帝王的號召力,找回魏晉的法度跟風姿,讓王羲之的書法重新「獲寵」,也有無法磨滅的功勞,其中真正成就王羲之的人,並不是李世民跟宋徽宗,而是南北朝的一位「書痴」帝王——梁武帝蕭衍,他自幼文武兼修、才華卓越,擅長音律書法,尤其痴迷於書法。

不僅勤加練習,還著有《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古今書人優劣評》、《書評》等書論作品,張懷瓘曾在《書斷》中記載:「帝好草書,狀貌亦古,乏於筋力,既無奇姿異態,有減於齊高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王羲之的書法雖然立於崇高地位,受到世人認可與偏愛,但是沒有到達「成聖」的地步。

恰好蕭衍十分看好王羲之、鍾繇的古雅生動、簡潔大方之態,於是在全國推行其字,例如他曾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說:「子敬之不迨逸少」,還稱讚道:「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對於鍾繇也評價曰:「如雲鵠游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

同時他還將民間收集的王羲之真跡進行辨認整理,為後世臨摹其字提供便利,讓書壇真正颳起一陣「學王」風潮,使其字走進大眾視野,體會其中精妙,從而環環相扣得到後人青睞,由此可見王羲之的成功,除了天分跟努力,也離不開梁武帝的推波助瀾,還為書法確立了神韻之美的鑑賞法則。

造詣確實值得稱頌,當然他本身的書藝也可圈可點,甚至都不輸給專業的書法家,能在帝王書法中排進前三,可惜其傳世書作極為稀少,受人稱頌的就是草書《異趣帖》,此作用筆秀逸婉轉、渾然天成,輕重粗細之變節奏有序,盡顯鮮活意態,當為「神品」,此作在明代時被董其昌認定為真跡無疑,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之中。

您對梁武帝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6b53e63b77ee910a55245b68766ea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