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醫話 | 秋季晨起鼻塞、犯鼻炎?推薦一個溫陽散寒、宣通鼻竅的好方法,每天在家都能做!

2023-10-19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耳鼻喉醫話 | 秋季晨起鼻塞、犯鼻炎?推薦一個溫陽散寒、宣通鼻竅的好方法,每天在家都能做!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李雲英教授。

開欄語

本專欄將定期推送中西醫耳鼻咽喉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秋季晝夜溫差大,過敏原大量繁殖,乾燥和濕氣重的氣候又容易交替來襲,使得很多朋友這段時間鼻塞、流涕、鼻癢、噴嚏頻繁發作,而且症狀容易長期持續。很多朋友常問,鼻炎有沒有什麼比較方便的調理方法呢?其實是有的。今天我就來講一講。

秋季鼻炎愛發作,是虛寒體質在作怪

進入秋季降溫後,很多朋友早上醒來後身體總會有各種不適,輕則鼻塞、打噴嚏、流鼻涕,重則腰酸腰痛,甚至開始鼻炎發作。而這些鼻部的症狀在太陽升起來、人體活動開後,就會緩解或是消失,這其實說明我們的體內是陽氣不足,體質虛寒的。正因如此,才無法抵禦寒邪,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如果虛寒體質再嚴重一些,鼻炎就容易反覆發作了。

那麼怎麼知道我們是不是屬於虛寒體質呢?虛寒體質鼻炎的朋友,往往會出現以下這4種表現:

01

鼻炎遇寒後發作或加重

虛寒體質的鼻炎,有一個很明顯的表現,那就是遇冷之後,鼻炎症狀就容易發作或加重。在周圍環境溫暖後,鼻炎的症狀就會緩解或是消退。

02

抵抗力弱,易感冒,易鼻塞

中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如果我們的脾胃不足,就容易導致肺氣虛,形成肺脾氣虛、虛寒的體質。虛寒體質的朋友抵抗力往往是比較弱的,很容易讓細菌、病毒等外邪侵犯機體,直達肺臟。而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子跟著遭殃,就會出現鼻癢、鼻塞、噴嚏等感受外邪的表現。

虛寒體質的鼻炎,往往出現在一次或幾次難以痊癒的感冒之後。這也是因為抵抗力太差,無法將身體里的邪氣祛除,外邪滯留鼻竅,就成為了鼻炎。

03

說話聲音低微,易疲勞,手腳冰涼

很多朋友在生活中很容易就會感覺到疲勞,平時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其實這也是一種虛寒的表現。陽氣對人體起著溫煦、氣化推動的作用,而虛寒體質的朋友陽氣往往是不足的,體內的陽氣不足,整個人就會懶洋洋的,不想動,也容易手腳冰冰涼涼的。

04

胃口不好,容易腹瀉、便秘

虛寒體質的朋友腸胃功能一般都比較弱,除了胃口不好、消化吸收功能差、容易積食以外,大便也往往是失調的,要麼容易腹瀉,要麼就容易便秘,而肺與大腸是相表里,這就很容易導致衛表不固、體內氣機失調,從而引發鼻炎。

因為飲食、作息、遺傳體質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虛寒體質有著越來越高發的趨勢。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適合虛寒體質朋友調理的外治法,那就是泡腳

最簡單的溫陽散寒好方法,每天在家都能做

為什麼虛寒體質的朋友適合用泡腳進行調理呢?「足乃六經之根」,是人的「第二心臟」,足部是全身的縮影,分布著全身相應組織、器官的穴位,如果體內虛寒、陽氣不足,就很容易反應在足部上,雙腳總是冰冰涼涼的。而且「寒從足下生」,如果足部沒有做好保暖,一旦著涼或是鞋襪濕了、濕氣入侵,人體的抵抗力就容易下降,讓鼻炎發作起來。

泡腳也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它可以通過藥物對足底部腧穴及經絡的刺激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也就是說,虛寒體質的朋友在受寒時容易犯鼻炎,而泡腳可以散寒;如果鼻炎進入了緩解期,也可以配合一些溫陽補虛的藥物來泡腳,達到調理體質、增強抵抗力的目的。

清代著名的外治醫家吳師機先生曾說過:「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也就是說,中醫治療疾病,外治法的原理和內治法的原理完全相同,辨證、用藥也差不多,功效也幾乎一致,所不同的只是用藥方法。所以,如果只知道自己身體大概的問題,不清楚具體的病機,又想自己在家通過比較方便的方法進行調理,就可以首選泡腳這個外治法。

這裡我給大家推薦3個適合過敏性鼻炎的朋友調理體質的泡腳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

01

益氣固表,溫陽散寒

過敏性鼻炎的朋友往往肺脾氣虛、體質虛寒,因此處於鼻炎的緩解期時,配合一些益氣固表的藥物泡腳可以增強我們的抵抗力,減少症狀的發作。

具體配方為:黃芪20克,白朮15克,防風10克,生麻黃5克,紫蘇葉10克,川芎10克,荊芥10克,薄荷10克,辛夷花15克。所有藥材洗凈後裝袋,加水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藥汁中加入適量溫水調至合適水溫即可用於泡腳。

02

溫陽通絡,散寒解表

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如果不慎著涼感冒了,也會誘發我們的鼻炎發作。如果我們在受寒後出現了手腳冰涼、脖子發涼、畏寒怕風、打噴嚏、流清鼻涕甚至咳嗽等症狀,就說明現在正處於風寒感冒初期,要及時祛寒解表,減輕感冒和鼻炎的症狀。

具體配方為:艾葉15克,防風10克,紫蘇葉15克,生薑5克。所有藥材洗凈後裝袋,加水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藥汁中加入適量溫水調至合適水溫即可用於泡腳。

如果不方便組方,單用溫水,或是用家裡比較常見的生薑、艾葉、紫蘇、花椒等具有散寒解表功效的藥材,也可以單煮水進行泡腳,也可以起到緩解減輕感冒症狀的效果。

03

疏風散寒,通利鼻竅

如果過敏性鼻炎處於發作期,症狀比較嚴重時,我們就要儘早服藥以控制症狀,減少疾病對我們正氣的損耗。在遵醫囑服藥、規範化治療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溫通經絡、散寒利氣的藥物配合泡腳的方式緩解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具體配方為:艾葉10 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桂枝5克,蒼耳子10克。所有藥材洗凈後裝袋,加水煎煮15分鐘,去渣取汁,藥汁中加入適量溫水調至合適水溫即可用於泡腳。

泡腳養生雖好,這4點一定要注意

泡腳雖然是一種非常便捷使用的養生方式,但在操作時還是有一些事宜需要大家注意的。

水溫不宜太高。雖然泡腳過程中水溫要儘量保持溫熱,但也不能太燙,大概以38~40度左右的水溫為宜,太冷容易引起感冒等不適,而太熱會燙傷皮膚。高血壓、心臟病、皮膚嬌嫩的孩子和反應比較遲鈍的老人尤其要注意。

飯後不能立即進行足浴,以免影響消化;比較合適的泡腳時間在晚上8點到9點左右,泡完後對改善睡眠質量也有一定的幫助。

注意足部保暖。泡腳時,可以在膝上蓋一件外套或是薄毯,預防著涼。足浴後立即擦乾雙腳,以免受寒引起感冒。

時間不宜過長。泡腳的時間可以在5~15分鐘左右靈活選擇,以個人體感溫熱舒服為度,萬萬不能讓溫度過高、全身大汗,這樣反而容易傷陰和受寒感冒。如果泡腳後有微微出汗的情況,可以喝一杯淡鹽水或是生津的茶飲,防止傷陰。

此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慎用泡腳方法。

泡腳是一種便捷有效的養生方法,不過要注意的是,任何調理體質的方法都很難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一個漫長的、需要堅持的過程。想要治療過敏性鼻炎,不能只寄希望於某種治療方法,而是要將正確的養護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懂得如何飲食、如何起居,配合鼻腔沖洗、噴鼻、熏蒸等外治法、遵循醫囑服藥用藥,才能從根本減少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耳鼻喉醫話 | 白露轉涼鼻炎鬧,養生指南請收好!

耳鼻喉醫話 | 耳朵總是嗡嗡響?這幾招中醫調治方法學起來!

耳鼻喉醫話 | 秋季易感咽干、咽癢,別急著喝涼茶,3款食療方有效調理!

醫學指導:

李雲英,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干祖望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耳鼻喉口腔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嗓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編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副主編。

曾獲「中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南粵巾幗好醫師」「南粵優秀教師」「首屆顏德馨優秀中醫藥人才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 「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對咽喉嗓音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

擅長:鼻炎、聲嘶、咽喉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炎、耳鳴耳聾、眩暈、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見疑難病症的診治。

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耳鼻咽喉頭頸科)

供稿:李雲英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李雲英

執行編輯:竹心有天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