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逢趕集的日子,都有幾個母親的身影出現在小鎮的校園裡。她們都是那些住宿生的母親,因為又有幾日沒看到孩子了,她們有些放心不下,心不在焉的總想著學校里的孩子,惦念著學校的伙食是否順口,惦念著宿舍的溫度是否提升,到學校看一眼孩子,走到孩子所在班級的窗前,偷偷望一眼聽課的孩子,臉上浮現一絲幸福的笑容。等到下課後,送些水果,送件衣服,囑咐孩子好好學習,然後匆匆離去。
二、
去年夏天,每當放學後,我都會看見校園內升旗台東側花壇邊坐著一對母女,那女孩嬌小孱弱,坐在花壇邊,在怒放的串紅中埋頭吃著飯盒裡的飯菜。
她矮小的母親則坐在一邊,欣慰地看著女兒大口大口地吃菜咽飯。吃完後,母親收拾好飯盒筷子,叮囑女兒要聽老師話,好好學習。然後她疾步離開學校。
後來知道,這個女孩雖然家住在鎮里,但離學校較遠,女孩不會騎自行車,往返一趟,時間都花在了路上,為了讓女兒能節省時間中午趴桌子睡一覺,母親選擇了每天中午送飯。
三、
不由得想起我們村裡張春母親的故事。張春上學時家庭非常貧困,每到冬天家裡很少燉菜吃,一串串紅辣椒是他家五六口人最常吃的菜。上頓報空飯碗,下頓還報空飯碗,燒紅辣椒,炸辣椒醬是最好的下飯菜。
張春讀初中時,他母親聽說鄰鄉中學教的好,學校管理嚴格,就把兒子送到那所學校去。為了省錢,她每周背上一鍋蒸好的饅頭,走三四十里的路程,穿過荒灘墳地,鑽過柳條通,跨過河溝,送到兒子所在的班級。
張春考入縣城一中,她繼續行走,背上饅頭,拎上一瓶辣椒醬,一百里地的路程全靠腳上的布底鞋一步一步量出來的。
當張春母親將食物送到兒子手上時,當母親坐在花牆邊脫下鞋子露出磨漏的襪子時,周圍的同學投來了好奇而鄙夷的目光,兒子拎著食物竟然羞得抬不起頭。
母親迅速轉身離去,瘦小的身影消失在牆角處。她要到車站睡一宿,然後第二天依然步行回家。她說她不會騎自行車,也坐不了汽車,因為害怕暈車。其實她只是為了省一元五角錢的客車費。
張春懂得母親的心,他絕不放棄,第一年沒考中,第二年接著考,最終考入師範學院,成了我村第一個大學生,後來留在城裡。
張春母親不但把大兒子功出去了,還把老兒子張偉也功出去了。那年過端午節,張春孝敬母親,給母親買了一百個雞蛋,母親捨不得吃掉一隻,而是挎到集上賣掉,然後用錢供老兒子上學。最終老兒子張偉也考上了師範學校,成了一名人民教師。一家功出兩個大學生,這在我們村還是首例,而他的家庭卻是村裡最貧困的家庭,這樣貧困家庭的母親付出的比一般家庭還要多。那時張春的母親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她堅信念書有用,念書能讓孩子走出農村,走出貧窮。
有一年春節回家,張春在酒桌上動情地說:「多虧了母親的大力支持,我永遠忘不了校園內母親為我送饅頭的身影,忘不了那饅頭和辣椒醬的味道,想當年,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母親給我吃了定心丸啊。」
坐在校園裡讀書的孩子們,你們可別貪玩了,也別傻淘了,你們可知道,在你們的母親心中,認真聽課的你們永遠是她們心中最美麗的風景。坐在校園裡的你們永遠是母親希望的寄託,夢想的延續。母親願意為你們跋山涉水,風裡來雨里去,只希望你們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文/邢占雙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