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頂級掠食者中,最具競爭力的應該就是獅子和斑鬣狗了,巧的是,這兩種動物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分布範圍大致相同。
雖然斑鬣狗的體型較小,但它們集體狩獵的行為,大大提升了它們的狩獵能力,它們也可以獵殺那些大型食草動物——即便主要食物來源是中型的。
總體來說,在非洲草原上,獅子和斑鬣狗是有較強競爭關係的。
所以,即便沒有任何明顯的原因,斑鬣狗也會尋找一切機會殺死獅子,同樣獅子也會儘可能地獵殺斑鬣狗。
但由於體型懸殊——有記錄的最大一頭雄獅體重達到375公斤,而有記錄最大的斑鬣狗只有81.7公斤。
一頭健康的雄獅通常可以比較輕鬆地獵殺斑鬣狗,而斑鬣狗通常只能群集進攻落單的或者不健康的獅子,以及偷襲它們的幼崽。
那麼,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既然獅子對斑鬣狗有碾壓的優勢,為什麼它們不直接把斑鬣狗給剷除,以絕後患呢?
獅子有能力搗毀斑鬣狗家族嗎?
毫無疑問,獅子是有能力搗毀一個鬣狗家族的,在人類鏡頭下都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有一部名為《永恆的敵人》的紀錄片,就是講述了非洲大草原上,斑鬣狗和獅子之間不止不休永恆的戰鬥。
在這部紀錄片中,一隻名為Ntchwaidumela的雄獅和它的兄弟組成了一個小型的雄獅聯盟,它們統治了一個獅群很多年。
在此期間,體型更小的Ntchwaidumela對守護自己得獅群非常賣力,它對自己領地中的斑鬣狗家族非常不友好,經常各種偷襲斑鬣狗,以至於在它統治獅群的那幾年裡,它幾乎搗毀了領地中的整個斑鬣狗家族,它也因此得名「鬣狗殺手」的稱號。
斑鬣狗是母系社會,它們群體有一個雌性族長掌控,而獅群中的雄獅已經不止一次被觀察到,它們會有意識、有目的的專挑斑鬣狗群的雌性族長獵殺。
但是,獅群很少能夠成功將一個斑鬣狗家族趕盡殺絕的,它們確實有能力,但它們沒有太多這麼做的動力和資源,同時斑鬣狗也不是「任獅宰割」的。
為什麼不把斑鬣狗殺光?
和雄獅相比,斑鬣狗的體型確實有點顯小,但是和雌獅相比,鬣狗的體型劣勢並沒有大到要被碾壓大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斑鬣狗的團隊協作能力比獅子可強很多。
斑鬣狗家族有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結構,一個家族可以多達80隻個體,而獅群永遠不可能達到這樣的規模,它們通常只有15隻左右的群體。
斑鬣狗經常被描述成骯髒的、四處躲藏的動物,但其實它們真的非常聰明,因為龐大的種群需要更聰明的大腦做支撐。
通過團隊協作,其實斑鬣狗會周期性的對獅子發起攻擊,以尋找重新的平衡,而且它們在自己發動的攻擊中經常都是占有優勢的一方。
據信,2009年8月,一個由50隻斑鬣狗組成的龐大家族與一個由25隻獅子組成的龐大獅群進行戰鬥。
結果,9頭獅子被殺死,其中包括兩隻占主導地位的雄性獅子,而斑鬣狗只死了6隻。
我們前面還提到過,雄獅有能力去專門獵殺鬣狗但缺乏動力,是因為讓獅群討厭的斑鬣狗只是雄獅面對的其中一種壓力而已,而且通常對生存和繁殖還沒有過大的威脅。
它們真正需要面對的壓力是其它雄獅的挑戰,一頭雄獅能夠占領獅群的平均時間只有2年左右,而幼獅從出生到獲得捕獵能力最少就需要兩年,而到達性成熟需要3-4年。
這意味著,雄獅占領獅群的時候,它們如果不抓緊時間的話,或者把太多時間和資源浪費在其它地方(比如對付鬣狗)的話,它們是無法養活一次自己得後代的,因為獅群被取代的話,它們的後代會被後來的雄獅殺掉。
當一隻雄獅在其它方面投入太多的時候,它們自然沒有太多精力去專門尋找鬣狗並將其趕盡殺絕了。
另外,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鬣狗會吃獅子,也會吃其它鬣狗,獅子也會吃其它獅子,但獅子很少會吃鬣狗。
獅子殺死鬣狗並拋棄鬣狗,這樣的事情是非常常見的。
任何肉都有營養,但獅子選擇不吃鬣狗,還是比較奇怪的,有幾種解釋,其中包括鬣狗的肉對獅子來說沒營養,鬣狗肉不好吃,鬣狗肉細菌超標等等。
不過在我看來,最主要的還是獅子在非洲草原上獲取食物的能力太強了,它們浪費得起鬣狗肉。
既然獅子並不喜歡吃鬣狗,那麼它們獵殺鬣狗會失去許多意義,獵殺通常真的就是為了為了守護自己的獅群而已。
記錄片《永恆的敵人》的雄獅「鬣狗殺手」,它面對其它雄獅的壓力較小,所以它能統治獅群好幾年,以及用更多時間去獵殺斑鬣狗。
最後
總體來說,現在的獅子和鬣狗是一個相互制衡的關係,它們會彼此控制數量,或者說保護自己的生存資源。
但是,斑鬣狗在食物方面是退而求其次的,它們是有在避開和獅子的直接競爭的,「非洲二哥」的稱號還是非常形象的。
斑鬣狗是動物界對獵物利用最高的食肉動物,從骨頭到皮毛,再到獵物未消耗的部分,都能被它們利用,而且它們還能食腐,這個其實就是它們最大的優勢,至少在非洲無人能敵。
一個物種在自己獲取食物的領域有著絕對優勢的話,它們就不可能被其它物種消滅。
真正能夠消滅它們的辦法只有讓它們得不到足夠食物,而獅子對鬣狗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它們在食物資源上的競爭並沒有想像中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