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幹了?多國宣布停飛中國航線,法德觀望中,背後原因很簡單

2024-08-27     利刃號

真的不幹了?自打澳大利亞的航空公司宣布在7月底停飛雪梨到上海的航班後,多國航司就像推到了多米諾骨牌一般,紛紛宣布自己也不幹了。英國航空公司宣布,從今年10月26日起,停飛倫敦到北京的航線,期限定為了一年。緊隨其後,英國第二大航司維珍航空也宣布,停飛倫敦到上海的路線,期限是無限期。而太平洋上,汶萊也決定,10月27號過後停飛到北京的航班。不僅如此,法國航空和德國漢莎航空也在觀望局勢中,似乎也產生了停飛之意。

多國官宣停飛,到底背後有何原因?說起來,其實再簡單不過。

首先,疫情過後,人們原以為經濟會迅速恢復,所以各個航空公司也摩拳擦掌,陸續恢復了大量的國際航班。但現實並沒有那麼理想,由於疫情幾年錢包癟癟,消費者對於跨境出行興趣了了,出行需求並沒有航空公司中預計中的飛速反彈。本就是依賴客流量,再加上疫情那些年都是入不敷出,一些不賺錢的路線,自然就會被暫停甚至是砍掉了。不止於此,事實上在澳洲,一些境內的航班都被砍掉了,甚至有航空公司還進入了自願託管狀態,簡單理解,就是走破產程序,如果能恢復就喘口氣,如果不行就直接倒閉。

當然,或許有人問,144小時的過境免簽不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很火麼,但事實上,火是火,但這並不能讓一些航空公司起死回生,尤其是那些比較遠的歐洲或者是澳洲公司。畢竟這些遊客卡時間條,都是利用日韓泰等周邊國家。另外,各國的經濟復甦情況不一樣,遊客的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不一樣,卡144小時的遊客雖然有,但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多。

其次,受制於外界因素影響,像歐洲的一些航空公司,運行成本實在太高。眾所周知,俄烏衝突已經打了好幾年,而西方對俄的制裁,也讓俄關閉了對他們的領空。原來英國公司飛到北京需要10小時,但由於需要繞行俄羅斯,這一時間直接被拉長到12小時。燃油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但遊客卻還是那麼多,利潤空間就變得十分少了。再加上這些年航空市場競爭本來就激烈,誰也不敢貿然漲價,如此情況下,他們只能斷尾求生,減少成本高的路線,去經營更多性價比高、還能賺得上錢的路線,自然也是商人本質。

最後,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公司這些年太厲害了。自打今年6月中國總理訪問過澳洲後,眼看中澳關係開始突飛猛進的中國航空公司,就大量恢復了中澳航線,什麼國航、南航、東航等,通通都要分一杯羹。由於是中國企業,中國遊客當然更信賴,這也給外國航空公司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另外,中國市場的卷世人皆知,在價格上有相當大的優勢。同樣的路線,消費者當然樂於選擇更便宜的機票。此外,像之前說的俄烏衝突領空關閉,中方也沒有類似的問題,俄對中國仍然開放著,「通行證」在手,成本上就比別人低,自然價格也就更有競爭力。

值得一提,就在一些國家砍掉同中國的航線時,還有一些國家在努力開通同中國的新航線。泰國8月初就表示,將在2026年開通新的中泰航線;越南首都河內,也將在8月底開通至西安的新航線。武漢直飛東京,將9月30號復航;合肥直飛韓國首爾,本月19號已經復航。6月中,中國國有三大航還同中東的幾個航空公司簽署了多個合作協議,在獲得監管批准後,雙方會共同開發和拓展中阿之間的航線,在往返於中國、中東、非洲地區主要城市之間形成更強大的聯合網絡。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所以對於一些航空公司的停飛,我們完全沒必要感到驚訝,畢竟中國航空公司,自然會彌補上市場。而競爭力太差、自己選擇退場,只能說這是一種物競天擇、不適者淘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1a37ece19e84e9fb04b4408a8f6a2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