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 金融EMBA2019級校友蔣濤:做大模型時代領航者,成就新一代技術人

2024-05-07     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

原標題:校友風采 | 金融EMBA2019級校友蔣濤:做大模型時代領航者,成就新一代技術人

人物簡介

蔣濤,金融EMBA2019級校友,CSDN創始人。

問:2023年被稱為AI原生應用元年,在大模型的推動下,所有行業都會面臨深度的重構。您認為AI的發展將會給開發領域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蔣濤:開發領域無疑將經歷巨大的變革。AI大模型的核心在於海量知識庫產生的生成能力,它相當於生產力的來源。人類全網公開的知識庫被壓縮並形成了一個廉價且易於獲取的服務,這為數字生產力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生成式AI能夠生成文字、圖片,代碼等內容,而代碼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代碼構成了數字世界和軟體的基礎,因此大模型也能生成具備規劃、推理和邏輯能力的代碼。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所有的軟體都將被重新構建。大模型之前的軟體設計是人類邏輯能力與程式語言相結合的產物,而邏輯能力和代碼能力又形成了許多組件,即開源庫,這是過去數字生產力平台的基礎。現在的數字生產力平台將發生劇變,過去依賴手工邏輯製作的作品,如今將被大模型邏輯生成能力所取代。大模型的自動化作品將改變AI領域,重寫所有軟體。李彥宏稱之為「原生應用」,微軟CEO也表示AI將重寫所有行業、企業和軟體,包括微軟自身。這是自計算機發明以來最大的一次革命。

問:中國網際網路已發展三十餘年,但其上游軟體開發領域工具還處於基本空白的狀態,您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蔣濤:首先,我們可以享受全球化技術紅利。一種使用方式是付費使用,稱為商業軟體;另一種是開源軟體,開源是全球開發者的貢獻和智慧。由於開源的特性,用戶根據協議自行使用,各個行業都可以使用這些工具。許多開源軟體的協議允許基本使用時不收費,這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技術基礎。

其次,中國自己的軟體在商業化模式和接受程度上還不夠成熟。整個軟體產品化市場尚未形成。許多用戶在購買項目時,並不會為項目中的軟體產品單獨付費。這導致中國的軟體公司,特別是軟體產品化公司的發展相比整個網際網路產業或中國的經濟體量來說相對較弱。雖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並列,但在軟體領域卻很難達到世界規模。

問:想要搭建中國軟體開發的供應鏈,有何難點和挑戰?

蔣濤:我認為現在正是一個機會。過去,許多公司對產品不夠重視,認為發展得很快只需增加人力。軟體總的來說是一種自動化工具,用於解決產品的重複性工作和功能性模塊。如今,我們正處於一個效率競爭的時代。過去,市場買家大於賣家,只要領先於競爭對手,就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但現在,競爭已經進入效率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軟體變得更加重要和有價值。首先,新零售等新興行業吸引了許多投資者。投資的一個方面就是進行數字化改造。以高瓴為例,它收購了百麗等上市公司,並組建了數百人的研發團隊。高瓴加入百麗後,對其進行了信息化改造,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使其價值得到提升。這是中國大的經濟環境促成的。

第二個是開源加雲原生的模式,中國現在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美國的底座是開源,開源商業化在全球範圍內也是一個挑戰。這個問題2013年之後在美國的技術市場上得到了解決——開源加上雲原生,即雲化的服務。你使用軟體時,無需安裝,直接在雲上調用,按次數和使用量付費。這催生了一批開源雲原生公司的發展。據統計,2013年以前,市值超過1億美元的開源公司只有4家,而2013年以後,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了50多家。軟體也可以採用這種模式,中國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現在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所以我認為經濟環境、商業模式、技術發展階段等因素將促進這一變革。下一個階段將是中國軟體和中國技術崛起的十年。過去我們是中國製造,是中國工廠的崛起,是物質生產力的崛起,現在是中國網際網路、中國工程師生產力,代碼生產力的崛起。

問:請您簡單給我們介紹GitCode。

蔣濤:大部分軟體的開發背後都是由眾多開源項目和工具組合而成,而非從零開始開發。據統計,一個軟體中90%的代碼來自於其他開源軟體和工具,僅有10%是公司自己編寫的。GitHub是全球最大開原始碼託管平台,2018年被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成為微軟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基本上全球的開源開發者都把代碼提交在這個平台上。

GitCode有兩個主要作用:第一,我國需要有屬於自己的開源項目託管平台。我們的GitCode是與華為合作,將原本使用GitHub底座的項目切換到華為的一套國產、可控的CodeArts系統,再針對中國開發者優化這些開源零組件工具,更符合中國開發者的習慣。

第二,隨著AI技術的發展,軟體開發行業也正在發生顛覆性變化。過去,西方在開源軟體和雲原生軟體領域具有市場和資本優勢。但現在,AI正在重寫所有軟體,我們在這方面基本與西方處於同一起跑線。

GitCode就是要給大家創造一個中國軟體開發和開源技術的「零配件市場」,通過雲原生的方式,和大模型的理解交付,這兩層能力構成。現在的軟體零配件還只是「原料」,比如GitHub提供的就是「原料」——2億個開源項目,我們現在要把它組裝成上萬個更合適中國開發者交付的零配件,然後開發的時候,這些零件互相耦合,會有一個標準,就相當於汽車供應鏈一樣,有了標準和供應鏈,產業才能規模發展。中國軟體市場就是缺這樣一套供應鏈系統。

軟體開發零配件這個供應鏈非常重要,所有代碼都從零寫不是 軟體開發的常態,也不是大模型的未來 GitCode用全球的開源底座,在上面做中國「原料」供應鏈,而且這套「原料」供應鏈是有市場化機制能夠讓它循環的,而這套機制通過雲原生和大模型賦能以後,就會運轉起來。

我們認為,基於此,未來將出現一批技術「UP主」,他們可以介紹產品並幫助公司使用這些產品,從而實現商業化變現。

問:軟體「零配件」供應鏈的形成,會讓編程門檻大幅降低,也因此會湧現一大批新時代的「軟體創作者」,未來這些創作者更需要掌握的是使用「軟體開發工具」的能力,您認為哪些知識是其必備的能力及使用好工具的前提?

蔣濤:新時代的軟體創作者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專業級、資深級、系統級的開發者,他們需要與大模型進行對話,挖掘大模型的能力,並結合已有的開源項目提供工具鏈。這類開發者需要具備較高的技術能力,但這類人才不需要太多。第二類是大模型的應用開發者,他們需要掌握兩個能力:一是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包括邏輯能力、問題的拆解和思考能力;二是將問題拆解過程與大模型結合,利用大模型協助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應用開發者將能夠創造出更貼近需求的產品。

過去,AI程式設計師成本高昂,只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才能享受到AI帶來的紅利。但現在,大模型降低了成本,使得過去無法滿足的行業應用得以大量湧現。個人創作者也可以利用大模型,只需掌握如何與大模型對話和組合代碼,即可實現個性化應用的創作。

問:您認為,在AI的趨勢下,程式設計師的價值會不會被稀釋?

蔣濤:一位知名的推特主Kent Beck,也是一位60歲的程式設計師專家,曾表示,他一開始對GPT很反感,因為自己90%的職業技能被歸零。然而很快,他發現自己另外10%的技能被放大了1000倍。在AI的趨勢下,程式設計師的部分技能確實可能被取代,尤其是那些編程「體力活」,如CRUD(增刪改查)等資料庫操作。這將導致程式設計師面臨較大的挑戰和調整期。

然而,程式設計師並非只負責編寫代碼,他們還具備其他能力。過去,掌握代碼能力的人較少,導致企業對這些人的依賴,使得他們很多時候從事的工作價值不高。程式設計師應關注代碼要解決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編寫代碼本身。

問:是什麼契機讓您選擇來到五道口金融學院深造?在這裡您有哪些收穫?對於企業的發展有哪些幫助?

蔣濤:我選擇五道口金融學院的主要原因是想學習金融知識。當時,有很多知名的公司希望與我們合作,但因為我們對金融領域的了解不足錯失了合作機會,所以決定學習金融和經濟學知識。上了課以後確實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首先,我對金融有了更高層次的認知,老師們的水平很高,他們講解的框架非常清晰。其次,我的同學們是來自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他們都非常愛學習。我們發現軟體正在改變世界,可以與各個行業結合,包括新能源、新零售等。所以與同學們交流,我們互相分享各自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這讓我們雙方都受益匪淺。

問:對於那些希望了解並應用AI技術的校友和同學,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蔣濤:馬上去使用最新AI大模型技術。儘管一開始可能感覺效果一般,但要認識到這是一個深入應用的過程。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組織和資源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應用AI大模型。AI大模型的能力超出我們的想像,每個月都在進化。我講過AI技術的應用將帶來以下四點變化:第一,人人都是開發者,編程能力不再是數字化的障礙,只要有想法能和大模型對話,就能將其變成應用,大模型賦能新開發者創造力10倍到100倍提升。第二,行行知識煉模型。每個行業的知識和數據都將煉模型,行業競爭的新機會就是誰能利用大模型產生新能力,類似於抖音利用推薦算法在視頻娛樂領域崛起。第三,軟體工具全重構。所有工具和軟體需要重寫,構建數字應用的新生態,中國技術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全球崛起。第四,智能應用億千萬。未來每個人都可能擁有十幾個或二十個定製化的應用,每個企業都有成百上千個自己專有的應用。

因此,我建議大家一是要用起來,二是要聰明地用起來,找真正明白的人來幫忙自己更好地去用。這將為大家在行業中取得領先地位提供巨大的機會。

來源| 五道口金融學院校友辦

編輯丨張明玉

責編丨周文佳

審核丨李元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1400768815a07eb08621bd3a5f3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