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撞擊引發持續1400年的核冬天,1.2年前一個美洲文明因此滅絕

2019-11-24     宇宙印象

在新仙女木事件的邊界地層中,有著很厚的沉積物層,而這些沉積物層中的各種材料會以它們獨有的方式,向科學家講述這12800年來發生的所有事件。在分析了這些沉積物層之後,科學家發現高溫鐵、納米金剛石、鉑元素等材料的身影,這讓他們更加堅信地球曾被撞擊過的事實。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52期 天體撞擊是個大問題,引發的後果也非常嚴重,輕則出現一顆火流星、隕石雨、比如車里雅賓斯克的隕石雨襲擊,重則導致恐龍滅絕。但是摧毀恐龍的10公里級小行星出現有一定的機率,一般幾千萬年一次,小天體撞擊的次數就多了去了。今天我們說一起摧毀一個美洲文明的天體撞擊事件,當然,這次撞擊當下,並沒有造成地區級的滅絕時間,而是誘發了環境問題,全球溫度發生下降,這就是1.2萬年前發生的新仙女木事件。


當時北半球一些地區的平均溫度在數年內下降到零下10攝氏度左右,科學家在研究格陵蘭的冰層之後,發現北半球極寒持續了1400年。氣溫極具下降導致北美出現了物種滅絕的事件(至少有35屬物種滅絕),甚至人類的生命也受到了影響。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個事件和格陵蘭大量的冰雪融水有關,它們在注入北大西洋暖流之後引發了溫鹽環流的停止,導致了全球溫度下降。
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彗星撞擊地球是最有可能的事件,導致北美發生大面積火災,火災產生的大量塵埃擋住了太陽光照,使得氣候發生了劇烈改變。科學家在對南卡羅來納州的湖泊進行深入研究之後(這個湖泊已經存在了2萬年的時間),發現導致新仙女木事件發生的許多因素都是來自外太空。針對1.2萬年前的滅絕事件,科學家在對全球範圍內的海洋、湖泊、冰芯等進行了分析之後,發現了一些木炭和煤煙燃燒過後的痕跡,認為這是彗星撞擊地球的證據。撞擊產生的燃燒過程中,大約有10%的森林和草原遭到了毀壞。


在新仙女木事件的邊界地層中,有著很厚的沉積物層,而這些沉積物層中的各種材料會以它們獨有的方式,向科學家講述這12800年來發生的所有事件。在分析了這些沉積物層之後,科學家發現高溫鐵、納米金剛石、鉑元素等材料的身影,這讓他們更加堅信地球曾被撞擊過的事實。還有一部分科學家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因為這些材料中有些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形成的。美國東南部沒有冰層,所以科學家就對同樣有著沉積物層的天然湖泊進行研究分析。位於南卡羅來納州南部,面積只有26公頃且深度不超兩米的天然湖泊白塘,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首選研究地點。
湖泊內堆積著足足六米高的沉積物,在科學家用長達4米的管子來提取白塘內部的沉積物之後,通過各種研究分析,找出了新仙女木事件時期的沉積物層。在這些沉積物層中,科學家期待著能夠找到一種叫鉑的稀土元素,因為鉑元素在地球上是非常罕見的稀土元素,所以如果發現高含量的鉑元素那麼就能證明彗星曾撞擊過地球。在這之前,科學家已經在格陵蘭附近發現高含量的鉑元素,而在南非也發現了相同的現象。雖然說鉑元素在火山噴發時也可以產生,但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周圍並沒有火山的身影,所以可以說新仙女木事件對全球都產生了影響。


湖泊內沉積物的分析結果也出現了鉑元素的身影,與此同時還有鈀元素的存在。雖然這二者同屬於稀缺的稀土元素,從研究結果來看,鉑元素的含量遠高於鈀元素,這更可以證實這裡曾被地外天體撞擊過。科學家還在沉積物中發現了大量煙灰塵埃的存在,也發現了真菌孢子的數量減少,這可以證明大型動物數量在當時發生了銳減。雖然科學家可以證明這些異常都是在同個時期發生的,但是他們還不清楚具體原因是什麼。湖泊內沉積物的數據在時間點上也指向1.2萬年前,地球確實遭遇了來自彗星和行星的撞擊,而新仙女木事件和這場撞擊事件有很大的關聯。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wx9q24BMH2_cNUg7Y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