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書報了很多課,完全沒有效果?學會這3招,教你學會學習

2019-07-22     奕洋

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愛學習的人;經常會買書看書愛書,還會報名參加各種培訓課程或者在網上購買知識付費內容,這些內容有給我們帶來改變嗎?

說實話,每次學習都極其相似:一開始被吸引,繳費後然後積極的去學習,之後信心滿滿地感覺自己過的很充實;不消一星期,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幾乎全部還給了老師。

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我會思考:為什麼這些沒有提高我的學習能力呢?是我書看的不夠多,老師教的不夠好嗎?顯然不是這樣的。

那就只有一條主要原因:是我的學習方式不對,對學習的理解不正確,進入了學習的誤區。

如果您也學習了很長時間依然沒有提高學習能力,參加了很多培訓依然沒起到很大作用,那麼我想您和我一樣,陷入了學習的誤區。

學習過程中有哪2大誤區呢?

誤區1:學習=學到知識

經常會有人這樣認為,覺得自己知道每天都學習了,就會了,學習能力就提高了,所以看書學習不仔細,知識點不經思考,自以為已經弄懂的知識,真到了實際運用時就傻眼了,很多知識一看就懂,一做就錯,學的時候囫圇吞棗,用的時候一臉懵逼。我們往往很多時候都會高估自己實際運用的能力,當我們以為弄懂的時候其實我們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邏輯,它處於一個個知識點狀態停留在大腦表層,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就會被忘記。

誤區2:筆記錯覺

很多學生認為認真做好課堂筆記就是掌握了知識,就能學習好了;以至於每天上課只知道做筆記,以至於根本顧不上聽老師講的內容,或者聽得似是而非。記筆記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是對聽課的一種補充,如果忘記了這個目的,結果這些學生上課的主要任務是記筆記,筆記記的再漂亮,再標準、好看也是本末倒置。


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學習效率呢?

1、主動學習與獨立思考

俄國著名作家尼古拉·魯巴金曾經說過「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提高學習能力需要我們學會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這種能力在大學階段和以後的工作中尤為重要;在大學之前我們大部分處於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往往都是老師交什麼,我們就學什麼,當前社會發展飛速,各種培訓學校比比皆是,只要我們肯花錢就可以去學。由於培訓老師會將知識點總結好,完全不用思考,只要我們記憶下來就可以了。看似節省了很多時間漸漸的我們喪失了主動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

當我們學習時過分依賴他人的同時我們也放棄了主動學習,將學習效率交給他人決定。而所有成功人士身都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AT&T公司執行長蘭德爾.史蒂芬森告訴記者,如果一個人每周不花幾個小時學習新東西,那麼他很快就會落伍。

思考是我們學習過程的關鍵部分,為了理解知識和技能,我們需要對這些知識和技能反覆思考,如果我們學習的知識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經過深入的思考和理解,那麼我們學到的知識就不夠牢固,無法滿足我們的實際應用。所以我們需要主動地理解事物,然後不斷反思知識和技能。超級巨星吉他手帕特.梅思尼是,他曾經獲得20多屆格萊美獎,與B.B金和大衛.鮑伊等人都合作過,他每次演出後,都會記錄演出的過程,然後反思演出中的表現,以及音樂處理方面的得與失。

所以說,學習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它需要我們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全吸收和理解。

2、設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

經常聽到人們說無法實現目標或者無法按時完成任務,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光列好目標,卻沒有計劃,每天總想著要實現目標,但是沒有實際的行動,這樣的我們怎麼可能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在他《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中提到他會按時完成每天的寫作任務。他說:

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寫10頁,也就是2000字。……除非有其他非常緊急的事情,否則不寫完兩千字,我絕對不會停下來。

史蒂芬·金把寫作時間定在上午,並作為原則嚴格執行。就算他是一名作家,也不代表他必須每天不停地寫作。他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段,然後在高度集中的狀態下完成創作。並且,不完成每天的目標決不罷休。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有些人每天早上預定好一天的工作,然後照此實行,他們是有效地利用時間的人。而那些平時毫無計劃、靠遇事現打主意過日子的人,只有「混亂」二字」所以我們要提高學習能力首先要設立學習目標,並且學習目標不能模糊,必須是具體的可量化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系統地進行學習之前,制定一份完善的計劃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我們學習時才能按照學習計劃有組織有條理的實施。我們把時間計劃的越好,便能更好地利用它來實現自己設立的學習目標,所以說,所謂學習計劃,就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做準備。

制定學習計劃有哪些好處呢?

1)可以更快更好的實現學習目標

2)每天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數

3)當計劃完成時,會讓我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掌握學習進度,隨時做出對應調整

我們要設立學習目標的時候要合理,然後根據設計好的學習計劃有條理的執行,防止外界事情的影響或干擾。

3、關聯知識點,建立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是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對獨立的知識點或觀點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聯繫的知識系統。知識體系是一個反覆持續的過程,需要我們對知識的掌握和邏輯關係的理解。剛開始我們先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知識點,當你獲取的知識越來越多時,學習的不斷深入和理解時,會將相關聯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知識網。

在我們構建知識體系之前,需要我們明確自己體系的主題和目標,提醒自己「我的知識體系是什麼,它的用途是什麼,我又為什麼要建立它?」因為明確知識體系的主題和用途可以幫助你迅速理清脈絡,剔除無效信息,不必再在無關的內容上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真正有效的學習方法並不能通過「拿來主義」獲得,而是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嘗試並對學習方法進行個性化的修改才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vIXHWwBmyVoG_1ZHQ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