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19年廣州市容貌示範社區
創建情況通報正式發布,
其中,
從化區街口街的鎮安社區入選了。
春日時節的街口街鎮安社區
滿眼綠意、花木蔥蘢,
漫步街頭和公園綠地,
修剪整齊的樹木、植被隨處可見。
老街坊羅姨
「現在走出家門就是公園,景美了,心情也更好了。」
為殘舊牆體貼上新磚、升級改造街心公園、消除衛生死角、整治「三線」亂拉接……自創建容貌示範社區以來,鎮安社區以實幹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依據老舊小區原有的屬性、特色和實際,從方便群眾生活和居住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在不改變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小「手術」,以「繡花」功夫推動從城舊貌換新顏,不斷提升居民群眾滿意度,讓文明實踐蔚然成風、浸潤人心。
設計更加人性化
街心公園化身社區「微客廳」
鎮安社區成立於2002年,常住家庭798戶、常住人口1870人,居民樓宇42棟,其中有不少樓房建成於上世紀80年代,樓齡已超30年。
在改造之前,
鎮安社區存在衛生死角、廣告牌亂掛、
綠化帶裸露等問題,
尤其是老舊居民樓外牆脫落,
給居民帶來了安全隱患。
2019年3月,鎮安社區利用居民議事會議、居民代表會議、黨員會議收集居民的意見,通過廣泛徵集民意,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對可改善的問題進行逐一登記。
2019年
鎮安社區對街心公園
進行「微改造」
現在
大樹得到合理修剪,使公園變得格外明亮,原本圍樹的水泥座位架設了木板和防護,讓社區居民坐得更加舒適;
撤走了龐大的背景版,換成了牆繪,並在牆繪之上增設了供給居民避雨的雨棚,為整個社區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公園正南方放置了黨建文化雕塑,頓時,整個社區充滿了文化氣息,居民們找到了最適合的舞台;
公園還增設了蹺蹺板、雙杆、腰背按摩器等康樂設施,為居民提供了健身好去處。
「公園的改善讓我們平日在這裡休閒娛樂變得更加舒心,大家也更樂意到公園來走一走。」居民陳阿姨說,如今,街心公園已成為鎮安社區名副其實的「微客廳」。
直面痛點難點
用心用情用力補齊社區「短板」
過去,位於河濱南路2-4號是一個歷史遺留的衛生死角。廚餘垃圾和建築廢料隨地堆放、枯枝落葉無人清掃等,造成了該路段成為老鼠、蚊蟲的棲身地,嚴重影響了社區容貌。
為了補齊「短板」,提升「顏值」,鎮安社區通過創建容貌示範社區的良好契機,針對該路段衛生死角,先後組織人員進行除草、清運垃圾、大範圍滅蚊滅鼠、修剪樹木、維修翻新舊牆等。此外,在2019年,鎮安社區還聯繫了供電部門對裡面的變壓器圍牆進行防護網加固,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居民的安全係數。
在鎮安社區的常住人口中,老年人數量相對較多。但由於社區樓齡已超30年,全部均為樓梯房,且現已加裝電梯的樓宇屈指可數。鎮安社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老年人上下樓梯不便,且比較吃力,我們現已在每棟樓的樓梯加裝了扶手,為居民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修補樓宇脫落外牆、統一商鋪外立面、加強垃圾分類、開展「三線」整治……鎮安社區每一處微小的變化,都體現著對居民的貼心關懷,都彰顯著「為民服務」的大愛。
當好居民「主心骨」
做好防疫「守門人」
疫情的突如其來,
讓不少社區居民感到焦慮。
作為守護居民的貼心人 ,
鎮安社區工作人員
積極承擔起為他們安撫情緒、
解答疑問和宣傳引導的職責。
鎮安社區設置了多個值守點,
由社區幹部、社區黨員和志願者輪流值守,
做好進入人員的體溫測量和信息登記工作。
為了加強「穗康碼」准入管理,鎮安社區工作人員加強在各值守點開展指引工作,通過拿二維碼牌對排隊等候進入的車主、行人進行宣傳,引導大家在穗康小程序上完成信息登記,生成個人「穗康碼」。在鎮安居委,經常有居民前來諮詢「穗康碼」的使用方法。
「看著社區一天一變化,我感到居住在這裡十分幸福」,居民羅姨是居住在鎮安社區將近30年的老街坊,她說,如今環境優美、立面整潔、秩序井然的人居環境,讓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