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內的寶寶打人不是小事!4個案例教你聰明處理

2019-11-05     太平洋親子網

前段時間,發了一篇《摳眼睛、扯頭髮好煩人?其實寶寶在說愛你!》,引起了媽媽們的共鳴。也有媽媽說了,這些小表現很常見,確實能感受到寶寶的愛,但有時候寶寶也有一些讓媽媽們頭疼的小動作。

比如,毫無理由地打人!

高興了會打,生氣了會打,為了引起注意時也會打……看似小綿拳,實際上偶爾這麼猛地來一拳一巴掌,有點兒被打蒙了!

對著1歲以內連話都不會說的寶寶講道理,「你不可以打人」,似乎收不到任何的效果,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一句話,得治,而且得分情況!

有同事說,她家10個月的寶寶很愛打人,打完了還笑呵呵,與年齡大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也常常一言不合就動手,弄得很是尷尬。有一次去同事家做客,看到她家老人帶孩子的一些場景,我想我就明白了。

老人家非常疼孫子,在跟寶寶玩耍時被打了幾下,她的反應是「哇,我家乖孫力氣真大吶,打一打奶奶的手掌試試」,總之小傢伙的一些動作看著都疼,可奶奶卻一味地逗他。同事也說了「媽,別這樣逗他,會形成習慣」,可是奶奶說「孩子還小,打了又不疼!」

大家可能看到問題所在了:大人的反應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的認識,讓他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值得讚許的,而且打得越歡,對方會給予越多的回應。孩子往往分不清打人與玩的界限,他們很有可能認為,打人的動作只是一個玩遊戲的行為或過程。

聰明的父母在孩子打人時,一般不會做出過激的反應,比如驚嚇、哄嚇這些都是要不得的,也不會做出鼓勵讚賞的反應。而是讓寶寶感同身受,讓他知道打人其實是疼痛的,堅定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打人是會痛會讓人受傷的」。

切記,當你發現自家不到1歲的小寶貝總愛用手抓、掐人時,一定不要故意逗弄!

有一段時間,樂樂也很愛打人,讓我非常苦惱。幾個娃娃一起玩耍時,就算是玩得非常開心,也總會把其他小朋友弄哭,自己常常是一臉錯愕的表情。

後來我觀察了一下,樂樂遇到喜歡的小朋友時,常常會拍打對方,又或者把自己的玩具硬塞給對方,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她的情感。

當然,樂樂是想要跟小朋友變得親密,但是這樣的方式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更何況是孩子。

兩歲以下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成熟,他們不懂得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一般會採用肢體動作表達。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感覺尚未發展成熟,他們很難判斷出手的輕重,有時候可能覺得自己只是輕輕碰了和自己搶玩具的小夥伴一下,但小夥伴卻已經痛得哇哇大哭。

所以,後來我告訴樂樂,表達喜歡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嘗試一下牽牽手,抱一抱,或者摸一摸,多次角色扮演之後,樂樂也知道了如何才能表達自己的友好!

不少寶寶在1歲左右時,都喜歡抓東西,扔東西,有時候甚至一不小心就被扯掉一小把頭髮。有的媽媽認為,這是寶寶在發展手的能力,逐步掌握手的控制和運用,是進步的過程,忍一忍就好了。

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抓握能力的控制和運用確實要鍛鍊,但是鍛鍊的方法並不是這樣的。你可以嘗試一些其他的小遊戲,又或者給他提供一些可供手部探索的玩具!

另外,在孩子抓臉抓頭髮時,可以輕輕抓住寶寶的手,告訴他這樣子會疼,又或者直接抱起寶寶,轉移他的注意力。

有的寶寶一個人玩耍的時候,喜歡打自己,又或者是撞頭,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時候,可能是他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特別是本身氣質是反應強度較強、較急躁的孩子,他們的本意可能只是想要大人注意他、大人理解他的需求。尤其是大人對孩子的肢體語言表達敏感度較低時,孩子就更加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平時多陪陪寶寶,多跟他說說話,多陪他做做遊戲,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這樣的行為就會減少了。

樂媽的話

孩子的年齡不同,打人的動機不一樣,教育的方法也有所不同。3歲以前,大部分孩子打人都不是故意的,他們是想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又或者是捍衛自己的某樣東西,所以,父母要認真探索一下背後的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ltPPW4BMH2_cNUgyL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