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蒂瑪王朝「積極東進」政策實踐後,東征的國家

2024-01-14     三目史官

原標題:法蒂瑪王朝「積極東進」政策實踐後,東征的國家

引言

早在昭海爾征服埃及的同一年,即公元969年,法蒂瑪王朝軍隊便進入這一地區,昭海爾令基塔麥部落出身的賈法爾·本·法拉赫將軍率領所部向敘利亞進軍。

一、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擴張

賈法爾進軍的過程十分順利,在巴勒斯坦地區與地方首領納布盧斯達成條約,通過和平的手段控制了這一地區,隨後在當地部落的支持下攻破大馬士革後不久,法拉赫將軍便被反對派暗殺,駐軍也被當地居民解除了武裝。

從結果上說,法蒂瑪王朝的初次東征可謂失敗。儘管宗教問題在中東地區通常被認為是衝突之源,但這次戰爭是信仰伊斯瑪儀派的卡爾瑪特人與他們眼中重的異端阿拔斯哈里發合作反對教友國家,因此宗教問題並非該次事件的根源。

東征失敗的首要原因是柏柏爾人敗壞的軍紀。從軍隊踏上巴勒斯坦土地的那一天起,由柏柏爾人主導的劫掠便時有發生,在拉姆安拉與大馬士革甚至出現有組織的大規模劫掠,嚴重破壞軍人在百姓之中的形象。

最後,由於伊赫什德王朝在該地採取以金錢換穩定的政策,法蒂瑪王朝的征服使得部落上層不但失去一筆重要收入,甚至要向新的征服者提供金錢,經濟利益的損失使得該地區上層人士對於法蒂瑪王朝持反對態度。

開羅戰役結束之後,巴勒斯坦地區便被卡爾瑪特人所控制,穆儀茲東遷之後不久的974年便重新向這一地區進攻。與第一次東征相同,法蒂瑪王朝的進軍十分順利,守軍大量士兵被俘,卡爾瑪特人勢力被從巴勒斯坦驅逐。

公元973年,巴格達哈里發進行了權力繼承,這導致國內德萊木人僱傭軍與突厥人僱傭軍的矛盾激化,處於弱勢一方的突厥人在其首領埃夫塔金的率領之下從伊拉克出走前往敘利亞。

法拉赫死後,由於沒有新的勢力控制該地,於是大馬士革此時處於無政府狀態。在當地人的支持之下,埃夫塔金及其軍隊進駐大馬士革,成為這一地區的實際掌控者。埃夫塔金的統治十分成功,大馬士革迅速恢復了社會秩序,埃夫塔金也以此為核心向黎巴嫩發展勢力,與重新控制巴勒斯坦的法蒂瑪王朝發生了衝突。

在這場戰鬥中突厥人的表現給阿齊茲留下極深的印象,於是阿齊茲赦免了埃夫塔金並招撫他手下的士兵,以此為基礎法蒂瑪王朝組建了突厥人軍團,這便是鼎鼎大名的馬穆魯克的前身。馬穆魯克的建立改變了埃及未來近千年的歷史走向,埃夫塔金本人也成為法蒂瑪王朝的高官,享有榮華富貴直到其去世。

二、與拜占庭帝國在敘利亞地區的爭奪

法蒂瑪王朝征服埃及之時,遠在北方的拜占庭帝國國內也出現新的變化。共治皇帝尼基弗魯斯·福卡斯被其侄子約翰·齊米斯西斯刺殺,約翰加冕為新的共治皇帝,這便是拜占庭帝國的馬其頓王朝第八位君主約翰一世。出身於小亞細亞的約翰一世對於國防政策有著獨特的理解,其選擇了和叔父類似的方針,便是向兩河地區發展自身的勢力。

戰爭初期拜占庭帝國進軍順利,敘利亞地區的各個城市望風而降,其先鋒部隊甚至抵達耶路撒冷城外。但在黎巴嫩地區的戰鬥並不順利,在法蒂瑪海軍的支持下,拜占庭帝國沒能攻克包括的黎波里城在內的幾個港口城市,這使得拜占庭帝國軍隊可能面臨後期補給被法蒂瑪軍隊切斷的風險,因此約翰一世回軍國內,以便為下一次南征做好準備。

然而拜占庭帝國複雜的國內政局導致第四次南征無果而終,約翰一世被人殺害,巴西爾二世繼位為新的皇帝。由於戰爭所導致的巨大破壞,因此法蒂瑪王朝也無力北征,雙方進入一個短暫的和平時期。

在這種思想的加持下,他於976年發動了大規模的叛亂,後被巴西爾二世武力鎮壓,986年他聯合同家族的巴爾達斯·福卡斯發動了第二次叛亂,叛軍聲勢浩大,占據了幾乎整個小亞細亞,一度包圍君士坦丁堡。

鑒於北方的敵人陷入政治危機之中,於是哈里發阿齊茲派遣一支遠征軍前往小亞細亞,但遠征以失敗告終。儘管該次遠征並未取得明顯戰果,但君士坦丁堡的巴西爾二世卻意識到了阿齊茲對於當前局勢變化所可能起到的作用,便在987年主動遣使前往開羅,雙方達成了一項基本協議。

如果從協議本身上看,這是哈里發阿齊茲的勝利。他僅用一則虛無縹緲的和平保證便取得了對拜占庭帝國境內穆斯林群體的影響力,同時提升了自身作為伊斯蘭教哈里發的合法性。從局勢發展來看,拜占庭帝國則是更大的受益人。

對於拜占庭帝國來說,鎮壓巴爾達斯之亂是帝國面臨的首要問題,而平叛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阻止巴爾達斯與其他勢力相勾連,一紙協議阻止了法蒂瑪人與巴爾達斯在公開場合的合作,削弱了巴爾達斯的實力。

哈姆丹王朝的創始人是海珊·本·哈姆丹,其父哈姆丹原是敘利亞地區的部落首領,與哈瓦利吉派合作反對阿拔斯王朝,後被阿拔斯王朝擊敗,於是海珊歸附哈里發。由於表現優異,被哈里發任命為摩蘇爾總督,阿拔斯王朝衰落之後,便割據一方自立為王。

905年,哈拉吉的弟弟艾布·哈扎伊在摩蘇爾成立了哈姆丹王朝。阿齊茲時期的哈姆丹王朝領土位於東至扎格羅斯山、北接托羅斯山的兩河上游地區,儘管領土狹小且人口較少,但處於拜占庭帝國和法蒂瑪王朝之間,戰略位置重要,是兩國的緩衝國。

公元991年,法蒂瑪王朝進軍阿勒頗,考慮到保加利亞人的威脅,拜占庭帝國應該不會出動主力軍團前往阿勒頗。事實上也是如此,儘管拜占庭帝國並沒有遵守與法蒂瑪王朝的協議,但僅派遣安條克總督米海爾·布爾斯特率軍解救阿勒頗,然而一支偏師不能打破對於阿勒頗的包圍網,前者在公元992年和994年兩次敗於法蒂瑪王朝軍隊。

於是公元995年,巴西爾二世從巴爾幹地區的保加利亞前線調集大量軍隊,主力軍團打破了敘利亞地區的力量對比,法蒂瑪人從阿勒頗撤軍。巴西爾二世則繼續率軍前進,攻克霍姆斯城,與約翰一世類似,巴西爾二世同樣沒能占領黎巴嫩地區,由於兵力不足,拜占庭軍隊被迫撤回本土。

結言

阿帕米亞之戰具有決定性意義,它決定了敘利亞地區未來百年的命運,拜占庭帝國從此被驅逐出南敘利亞,由於保加利亞和亞美尼亞問題,拜占庭帝國事實上失去了進攻這一地區的能力。法蒂瑪王朝由於軍隊內部衝突導致軍事實力大減,喪失了北征拜占庭帝國的能力,雙方至此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和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f1ed49d1a81e0c4e74f1faef483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