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下海」

2019-05-05     毒眸官方號

文 | 張穎

編輯 | 吳燕雨

「當演員比較不爽的地方,就是你在某個年紀,就只能做那個年紀可以做的角色,它是有一個年齡限制的,男演員還有一點,就是你要轉型。」15歲憑藉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出道、28年間經歷了無數名導、好片錘鍊的張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自己的「轉型」。

如今的張震似乎到了那個「轉型」的階段。剛剛過去的五一檔,張震主演的《雪暴》票房不足兩千萬、豆瓣評分6.3分,幾乎被《復仇者聯盟4》搶去了所有注意力,這令許多觀眾意識到,原來那個眾多影迷心中的「男神」,其實並非大銀幕男主角常客,甚至不能算是票房的保障;而不久前他與倪妮一同出演電視劇《三生三世宸汐緣》的消息,更是引發了粉絲、影迷的一片反對,至此,大多觀眾才發現,原來出道28年的張震竟是第一次出演電視劇。



出演《三生三世宸汐緣》的張震

毒眸發現,這些發生在張震身上的轉型變化,在今年之前其實都不明顯,在大多數時候,張震一直在「主流」之外不溫不火著——

合作了很多知名導演如李安、侯孝賢和王家衛等,出演過《春光乍泄》《臥虎藏龍》和《一代宗師》等經典影片,但拿下國際大獎的高光時刻始終沒有到來;侯孝賢說他的氣質難得,王家衛說他是「一把好刀」,但他卻一直沒大紅大紫,微博粉絲不過二百萬,爆款、熱搜也幾乎與之絕緣;三十歲之後出演的作品越來越多由文藝片向商業片傾斜,但有很多普通觀眾對他的名字還停留在「是講鬼故事的那個張震嗎」的階段。



出演《雪暴》的張震

隨著《三生三世宸汐緣》日後的開機、上映,觀眾對張震的討論也許還會源源不斷地發生,而這位出演過多部經典影片、圈內口碑不錯但始終沒有爆火過的男演員,會因此迎來職業生涯中新的高光時刻嗎?



少年成名的「圈外人」

「我小時候是看著張震的作品長大的」、「張震老師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演員」,比張震還要年長几歲的廖凡和老狼在為《雪暴》宣傳時調侃道。儘管成名早、在許多從業者和影迷心中頗具重量,但這位15歲就出演電影男主角的「童星」其實一直與「大紅大紫」無緣,也並未將兒時的男主角光環一路延續。相比其他的圈內演員,他更像是一個遊走於娛樂圈邊緣的「圈外人」。

1988年,12歲的張震被當演員的父親張國柱拉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組拍戲,第一次遇到了導演楊德昌。當時,作為「星二代」的他對演電影其實並不心甘情願,他曾在不同的採訪中表示過因為在父親身上看到了演員職業的真實狀態,對家庭、家人的陪伴缺失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加上拍戲影響學業,「小時候功課很差,喜歡的女生說學習不好就不跟我交往。」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報

雖然帶著這樣的情緒,但張震還是在楊德昌這位出了名的嚴厲、劇本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都不允許修改的導演的作品中完成了對角色的塑造。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映後,在當年的金馬獎上提名了十項大獎,並最終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獎,但張震除了從一個不被認識的「星二代」變成被知曉的「星二代」外,在得獎上卻顆粒無收。只是這次飾演有著悲劇意味的少年「殺人犯」的經歷,曾給他的性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好像多了一樣東西在我身上。」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之後,張震開始給楊德昌導演「打工」,後又與其在1996年合作了《麻將》,但這部只在德國上映的電影看起來也並未給他的職業生涯帶來大的變化。

當時的香港電影還處在佳作不斷湧現的黃金年代,王家衛已經憑藉《重慶森林》《東邪西毒》等影片贏來了屬於他的文藝片時代,處在王家衛文藝片創作的鼎盛時期,梁朝偉、張曼玉、張國榮等明星因王家衛的作品而飽受關注。少年成名的張震開始被王家衛注意到,1997年,他出演了《春光乍泄》,當時二十一歲的他對表演還有些懵懂,面對王家衛的要求,他「只能說『好』,但是『好』什麼不知道」。



《春光乍泄》中的張震

2000年,張震出演了李安的《臥虎藏龍》,在片中扮演簡單又明朗的羅小虎。最終,《臥虎藏龍》奪下奧斯卡大獎,華語大片的力量開始在國際影壇展現,章子怡等演員也憑藉這些作品在國際大獎中嶄露頭角,而被提名的張震卻再次與主流獎項失之交臂。

只不過那時的張震似乎並不在意,對他來說「就是每天開開心心地去演而已」。當時的他,雖然離頭部大片很近,但覺得演員職業「不正當」、更像一個電影圈外人,「當時覺得演員是個不正當的職業,有一餐沒一餐,不像上班族,只要有工作就有錢拿。」他在日後的採訪中說道。

直到2003年參演電影《愛神之手》,張震曾在不同的採訪中都表示「這幾年覺得自己演戲越來越有感覺了,是因為和鞏俐合作了《愛神之手》。鞏俐給了我啟發,表演是可以有很多追求的。那時候我就決定把表演堅持下去。」這部電影之後,張震開始從演電影維持生計到愛上表演、並決心堅持這份職業。



《愛神之手》劇照

在隨後的職業生涯中,張震與表演之間的關係常被媒體們用「每演一個角色就學會一個技能」評價:為了拍《吳清源》而學習圍棋,直到達到水平可以壓制專業三級的程度;為了出演《刺客聶隱娘》學會了近身劍術、為《繡春刀》而提前兩個月進組學繡春刀法;在拍攝《一代宗師》時進入八極拳大師門下苦練,成了能在全國比賽中拿下冠軍的八極拳選手。

只不過,愛上表演的張震對出名的態度似乎並未發生變化。「對出名沒有要求,能出名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喜歡。演戲都是求一個經驗,成果不是很重要。」在二十一世紀初台灣偶像劇最風靡最吸金的年代, F4團體因為電視劇《流星花園》成名,火到了在世界各地辦演唱會的地步;鄭元暢、明道等男明星憑藉《王子變青蛙》和《惡作劇之吻》成為炙手可熱的偶像小生。



張震與舒淇主演侯孝賢執導的影片《最好的時光》


而形象外表符合偶像劇男主要求的張震卻沒有在當時走向偶像劇,曾有媒體報道張震的父親對張震立下「別接電視劇」的要求,直到2019年之前,從台灣電影走到香港電影,又出現在內地市場的張震,儘管多年來一直遊走於電影大獎和大紅大紫之外,仍始終堅持著對大銀幕的選擇,他曾形容自己「從不會為潮流改變自己的方式」,也正是這樣的性格讓他能不緊不慢地扮演著沒有主角光環的「圈外人」。



圈外人「入世」

隨著影視產業的變化和電影市場商業化洪流的到來,張震不因潮流改變的方式,也還是迎來了變化的一天:早期多出演中文作品的張震,在《一代宗師》前後,參演的商業片比重開始大大提升。



《一代宗師》中的張震

這種變化與台灣電影、香港電影市場的變化密不可分。2007年,侯孝賢曾提到台灣電影危機的現實,「台灣電影現在走的是倒退的路,何時復甦很難預料。但要再起來,估計至少要再等上十年。」早在2003年台灣電影產業就已經跌至谷底,全年僅推出15部電影,總票房僅有312萬元,市場被好萊塢電影主宰,數據顯示當年國外影片票房占比超過了百分之九十,本土電影生存極為困難。

而香港電影也在上世紀末經歷著由鼎盛熱鬧到偃旗息鼓的沒落,過去幾年裡香港年票房前十的電影幾乎都來自美國和韓國,截至2018年,香港歷史票房榜前二十的電影均是進口片,排片最靠前的華語影片《寒戰2》也排到了二十名開外,票房僅6600萬港幣——從台灣電影市場轉入香港的張震,能尋找到的、留給他的機會並不多了。

香港、台灣市場萎靡之時,卻是內地電影市場飛速發展的幾年,票房大盤從2008年的43億元、2010年的100億,到2013年的217億,並在隨後的幾年裡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在《泰囧》以12億票房刷新華語商業片紀錄後,越來越多國產商業片在票房迎來突破——內地巨大、開放的市場給了台灣和香港的電影人機會,周星馳、古天樂、郭富城等人紛紛投身內地。

張震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曾在2013年公開表示:「未來十年對我來說比較重要,趁著這一波中國電影比較好的時候,觀眾很樂意進電影院的這段時間,有很多的可能性。香港跟台灣可能都沒有這個機會了,現在想要『回溫』、做到像以前一樣,會比較難。」

2007年《天堂口》、2008年《赤壁》系列,到2010年《財神到》、2012年《王的盛宴》、2014年《繡春刀》,再到2015年陳凱歌的《道士下山》,張震選擇的作品類型與早年間文藝片的調性有了很大的轉變,不僅向商業片傾斜、也不斷嘗試新的角色類型、與新人導演合作。



張震在《繡春刀》中飾演沈煉

內地市場和新人導演對張震表現出極大的歡迎,《繡春刀》導演路陽說他是原本不敢想像能與之合作的「老前輩」、楊冪也表示終於盼來了能與他合作的機會。2014年《繡春刀》上映時期,同組的演員聶遠在採訪中提到張震,「他不拍電視劇的,大家都知道拍電影其實掙不了多少錢嘛,張震的心態特別平和。」

只不過當時的聶遠可能沒有想到,五年後,張震會宣布與倪妮搭檔主演電視劇《三生三世宸汐緣》。從業二十八年來首次出演電視劇,張震在微博轉發該劇的官宣視頻後收到了粉絲的不滿,「網遊畫風」「月餅廣告」「特效太爛」的吐槽比比皆是,上一次張震收穫如此多的討論,還是在2018年出任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成為坎城電影節首位華人男演員評委之時。



張震微博下的留言

儘管出演電視劇在粉絲看來是十分「突然」的選擇,但其實張震在2013年就公開表示:「我也不是說排斥電視劇,只是每次檔期有衝突。另一方面也是覺得,還沒有找到一個很適合的劇覺得可以去做。」而在很多影視行業從業者看來這其實也並不難理解。「很正常的一件事,典型的市場行為。」相關從業者對毒眸表示,「從時長、熱度、破圈能力和收入來看,甚至連近幾年劇本和故事的質量上來看,電視劇都是不亞於電影的好的選擇。」

的確,過去幾年,內地電視劇市場也在快速變化,無論是輿論熱度、單集售價,還是播放數據都在不斷刷新著記錄。此外,劇集領域越來越多地出現優質的劇本,在拍完《如懿傳》後周迅就曾公開表示,現在電影市場中的好劇本也許沒有電視劇行業多。在這種趨勢下,在張震轉型之前,秦昊、周迅和章子怡等有代表性的「電影咖」們近年來都紛紛「下海」、涉足電視劇、網劇等內容——

早期出演《春風沉醉的夜晚》《推拿》等影片而被標籤為「文藝片男演員」的秦昊,也在2017年出演了網劇《無證之罪》和《沙海》,而這些與他之前銀幕形象和表演風格相差很大的角色反而為他贏得了在年輕觀眾群體中的關注和口碑;出道十年但極少參演電視劇的趙又廷雖然在接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後遭到粉絲的吐槽,但隨著該劇的播出,粉絲甚至路人對其扮演的「夜華」一角態度大變,其「整容式的演技」也登上的社交平台熱搜被大眾廣泛討論。



秦昊出演網劇《沙海》

相比之下,如今的張震或許也需要這樣的「出圈」。一方面,從他在院線電影票房上的表現來看,相比吳京、沈騰和徐崢等有較強票房號召力和忠實觀眾的同齡演員,張震目前票房最高的影片為其參演的《無問西東》,但票房也僅僅7.5億,而大多數如《雪暴》(1841萬)、《繡春刀》(9235萬)和《王的盛宴》(7692萬)等影片的表現都離票房「爆款」的距離較遠;雖然收穫了不少觀眾和影評人的好評,但是他也從來沒有能將電影大獎收入囊中;更重要的是,主流觀眾正在變化,年輕一代的觀眾群體對他的知曉程度都較低,追捧更無從談起。

粉絲也慢慢對張震做出電視劇的選擇抱有幻想,「說不定是個好本子,他也可以像當年的趙又廷一樣,成為可以破圈的真正的『明星』。」

當然,張震並未完全離開原有的軌道。宣布出演《三生三世宸汐緣》當天,其經紀公司澤東電影也宣布了張震出演好萊塢科幻電影《沙丘》的消息,這部由曾經執導過《銀翼殺手2049》和《降臨》的丹尼斯·維倫紐瓦擔任導演、集結了麗貝卡·弗格森、夏洛特·蘭普林等一眾國際知名演員的電影,讓張震的影迷感到些許安心,畢竟這才是他們最熟悉的那個張震。



張震將出演好萊塢科幻電影《沙丘》


而不管是選擇IP劇集還是出演好萊塢科幻大片,嘗試和改變仍的的確確在張震身上發生著。「我最近比較不一樣,對工作的選擇不一樣了。」張震在前幾天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想多做一些更親民的角色,現在可能要做一些不一樣的嘗試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eB6A2wBmyVoG_1Zg7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