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塔院寺傳奇之文殊發塔

2019-07-26     五台山求願

塔院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南側,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一。這裡原來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後獨成一寺,因院內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聳入雲天的大白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

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俗稱大白塔。塔身撥地而起凌空高聳,在五台山群寺簇擁之下頗為壯觀,人們把它作為五台山的標誌。此塔通高七十五點三米,環周八十三點三米。塔基為正方形,塔身狀如藻瓶,粗細相間,方圓搭配,造型優美。塔頂蓋銅板八塊成圓形,按干、坎、艮、震、巽、離、坤、兌等八卦地位安置。塔頂中裝銅頂一枚,高約五米,覆盤二十一米多,飾有垂檐三十六塊,長兩米多;每塊垂檐底端掛風鍾三個,連同塔腰風鍾在內,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個。風歡鈴動,叮鐺作響。

傳說,塔院寺還是顯通寺的塔院時,每年的三月都要舉辦「無遮大會齋」。這種齋會,不分僧俗貧富,不分男女老幼,凡來者都能飽餐一頓。

那一天,有位衣衫襤樓的女人,懷裡抱著一個嬰兒,手裡拉著一個小孩,後面跟著一條狗,隨著人流走進寺院。她見眾香客都在施捨金錢, 自己卻是身無分文,便剪下幾綹頭髮作為施捨之物。


這時還不到吃齋的時候,貧婦便擠上前對著知客僧說: 「我有急事,請先分給我吃。」知客僧就令人分給她兩份。貧婦立即說: 「我們三人,為何只給兩份? "知客僧只好又給了她一份。貧婦又說: 「還有一犬,難道不與粥食? "知客僧略一猶疑,勉強又給了一份。貧婦依然不肯離開,她說: 「我腹中之子,也應得食。」

知客僧見她如此貪求,十分惱火地說: "腹中生命尚未出生,因何要食?你分明是貪得無厭! "貧婦被呵斥後,表情十分平靜,便隨口吟道: "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三界無著處,致使阿師嫌。」說罷,躍身騰空,知客僧等眾人向上望去,卻見是文殊菩薩騎著綠毛獅子,善財童子和于闐王緊隨左右,浮在一朵五彩祥雲之中。

此時,上千齋客頓時匍匐於地,文殊菩薩在雲光縹紗處,又念出一個偈子: 「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俱舍盡,其如憎愛何? "說完,於瞬間消失。知客僧自恨有眼無珠,欲取刀自剜其目,被眾人勸止。後來即在塔院之東建塔,將文殊所施之發藏於塔中,這就是文殊發塔。據說在明萬曆年間,本寺住持圓廣和尚重修此塔,見塔內文殊數綹頭髮色澤如金,完好無損。文殊發塔後來成了人們仰慕的一處聖跡。雖不及大白塔雄偉,但因供奉著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薩的頭髮,前來拜塔的僧人、香客仍然不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dNTMWwB8g2yegNDVZa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