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歷史上有名的女間諜,我們會腦中會出現什麼印象?可能最多的就是神秘、美麗,還有危險這些詞語了,就像很多電影或是電視劇里表現的那樣。她們就像是一條條眼鏡王蛇,優雅、美麗,卻帶有致命的危險,當然,這個「致命」不僅僅是對別人,也是對她們自己。我們今天要介紹到的這位著名女間諜,也是如此,她擁有美麗的容顏、性感的身材,還是一位艷舞女郎,但在她魅惑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作為一位雙面間諜的身份。她就是瑪塔·哈麗。
瑪塔·哈麗的本名叫瑪格麗莎·澤爾,瑪塔哈·麗是她的藝名。她的出身其實並不差,她出生在一個經營帽子店的商人兼農場主家庭,家境富裕,生活富足。在家裡的四個孩子中,她排名老二,是唯一的一位女孩。瑪塔·哈麗註定是與眾不同的,她的父母從小在荷蘭長大,但瑪塔·哈麗卻天生有著與當地人截然不同的長相,當地人都是標準的金髮碧眼,但瑪塔·哈麗卻有著烏黑靚麗的頭髮和黝黑的眼睛,以及一身棕色皮膚。結果這使得她一個土生土長的荷蘭人,卻有著一副猶太人或東南亞人的長相。
瑪塔·哈麗的人生在她十幾歲時開始轉向,她家的帽子店的生意在她十三歲時日漸蕭條,她的父親又被人誤導從而導致股票投資失敗,結果損失慘重,最後只能變賣家產還債。這樣一來一家人只能搬到了一處貧民住宅暫時定居,她的父親無法忍受失敗的痛苦和打擊,選擇了前往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尋找出路,以求東山再起,但卻一去不復返,兩年後她的母親也在生活的壓力下去世。
這樣一來,四個孩子就這麼不幸成了孤兒,她和她的幾個兄弟只能被分開,由各個親戚或是教會收養。瑪塔哈麗就這麼動盪地度過了她的青春期。度過了青春期的瑪塔·哈麗,隨著身體的發育成熟,變得更加嫵媚動人。在她19歲時,她看到了報紙上的一則徵婚信息,於是,少不更事的她竟然選擇嫁給了這個大她22歲的離過婚的荷蘭海軍軍官。
嫁人時的衝動最終會在婚後嘗到惡果,結果這個丈夫不但是個酗酒的酒鬼,還喜歡在酒後對瑪塔·哈麗施暴,常常對其毆打。但瑪塔·哈麗還是忍受著這樣的日子,兩人在婚後移居了爪哇。但這種病態的婚姻終究不能持久,雖然兩人在婚後擁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但兒子的意外逝世卻使得這段感情徹底失去了最後的紐帶。在那之後,兩人回到了荷蘭,並在1903年離婚,雖然瑪塔·哈麗獲得了女兒的撫養權,但女兒卻被丈夫強行奪走,瑪塔·哈麗再次成了孤家寡人。
一年後,無依無靠的瑪塔·哈麗選擇孤身一人前往了國際化大都市巴黎謀生。但她也僅僅只是化名在一個馬戲團擔任了騎師,還得兼職藝術模特以此來養活自己。最後,瑪塔·哈麗迫於生計,選擇放棄尊嚴,通過跳脫衣艷舞,獲得了一位巴黎劇院的經理的賞識。這種大膽的表演方式使得經理決定簽下她,還給她取了「瑪塔·哈麗」這個藝名,按照印度的梵語意思是「神之母」,按照印尼語意思是「黎明的眼睛」或者說是「馬來人的太陽」。
這之後,瑪塔·哈麗通過脫衣艷舞這一表演方式一炮而紅。通過各種包裝手段,她被塑造成一個擁有印度僧侶背景的東方舞者。她那神秘的東方背景,以及那熱辣魅惑的舞姿,使得她在巴黎變得人盡皆知。在聲名的加持下,瑪塔·哈麗擺脫了生活的窘迫,一躍成為能夠和歐洲各國的上流人物打交道的舞蹈藝術家。
而這種交際花的身份,讓她最終走向了間諜這一道路。一戰前夕,瑪塔·哈麗由於身為中立國荷蘭的國民,所以並沒有受到協約國與同盟國兩大陣營對抗的影響,能夠自由地來往於兩大陣營之間,還能輕鬆地和同盟國以及協約國的政要搭上關係,甚至她還成為了不少協約國的高級軍官的情婦。這使得德國人看上了她身上所具有的優勢條件,於是花重金收買她作為德國的間諜,以刺探協約國的軍情。
這樣一來,協約國的很多高級要員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和情婦在床上吹的枕頭風,會變成德軍手中的情報。德軍通過她的情報,在戰場上獲得了不少的優勢地位。但隨著戰爭時間的拉鋸,德國的實力漸漸比不過老牌的資本主義英法強國,德國在戰爭初期的優勢隨著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逐漸喪失,開始變得力不從心。
瑪塔·哈麗自己也開始感到後怕,開始擔心戰爭結束時自己的處境。於是她開始有了成為雙面間諜的想法,據瑪塔·哈麗在後來回憶這段歷史時的敘述來看,據說是一位英國的軍情五處的情報軍官接見了她,在這次偶然的接見後,她答應了成為法國軍隊的間諜,為協約國提供情報,這樣一來,瑪塔·哈麗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雙面間諜。
作為雙面間諜的瑪塔·哈麗,其實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在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走著鋼絲,當她失手時,等待她的只能是粉身碎骨。1917年的1月,西班牙馬德里的德軍向柏林發送了一封電報,而這封電報中描述了一個代號為H—21的德國間諜為德軍提供的大量情報。這封電報被法國情報人員截獲,內容被全部破解,這使得瑪塔·哈麗的身份被很快鎖定,並且在一個月後在巴黎的酒店中被捕。
瑪塔·哈麗的被捕也顯得撲朔迷離,因為在這一封重要的電報里,德軍卻使用了先前就已經被法國破解的編碼方式,這使得瑪塔·哈麗的被捕變成很有可能是德軍有意為之的結果。但不論怎麼說,瑪塔·哈麗還是被法國給抓捕了。當時的法國正是處於被動的階段,士兵士氣低落,之前的戰爭中損失慘重。瑪塔·哈麗的出現,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情緒宣洩口,於是在證據並不確鑿的情況下,瑪塔·哈麗被判處了死刑,在1917年的10月15日,被執行槍決。
因為死後無人認領屍體的原因,瑪塔·哈麗的屍體被用於醫學用途。而她的頭顱因為沒有受到損傷的原因,被進行防腐處理後存入了巴黎解剖學博物館。據說當時經過特殊技術處理後的頭顱顯得栩栩如生,宛如其生前的模樣。但當2000年時,該博物館才發現這一頭顱以及當初的屍體都早已丟失了,再也不見其蹤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cf100166199b23909c97e5a1048f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