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起來的短劇市場,資本正在跑步入場

2023-11-17     深度文娛

原標題:沸騰起來的短劇市場,資本正在跑步入場

短劇行業再添重量級玩家。

背靠騰訊的頭部網文集團——閱文集團,近日公開對外發布「劇本徵集令」。平台承諾為作者帶來1.5萬-5萬保底稿酬,外加最高2%的流水分帳。平台對劇本內容的標準要求可以是純原創,也可以通過IP改編,題材不限制。

昔日「賽博榨菜」,今日「市場新貴」

昔日被用戶調侃為土味十足的「賽博榨菜」,正迎來資本的青睞。無論是傳統玩家還是新銳企業,都紛紛跑步入場。這匹黑馬,正來勢洶洶地殺到大眾面前。

什麼是短劇?

短劇並非傳統意義上的up主自創發布的短視頻。

根據廣電總局的最新定義,短劇指的是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以及較為連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網絡影視作品,適合在碎片化時間觀看。

我們可以把短劇看作是長視頻的mini版,時間加倍濃縮,情節高能不斷,反覆反轉、懸念迭起、高潮不斷。誇張者10秒一個大反轉讓用戶為之上頭,最終乖乖買單。

《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曾在抖音媒體榜TOP10霸榜46天,賺了2億充值;《拜託了!別寵我》拿下3000+萬分帳;轉戰抖音的咪蒙團隊《一束陽光一束愛》播放量高達11.9億,商單賺得盆滿缽滿。

從體量上看,快手也在財報中表示,截至2022年末,快手星芒短劇的劇集總播放量超過500億,年播放量破億的短劇已超過100部,足見短劇勢能滿滿。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0月5日9時,2023全國年度大盤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71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總票房。在政策利好、需求旺盛、供給充足等多重因素共同加持之下,2023年國內電影票房有望衝擊550億元。

而根據業內人士預測,2023年的短劇市場規模就達到了200億元,已基本可達電影市場的35%左右。

但電影市場的拍攝和短劇的拍攝難度不可同日而語。烏爾善導演為《封神》三部曲準備了長達6年之久,而一部讓諸多用戶紛紛為之買單的短劇,也許拍攝成本只有僅1萬塊錢不到。

譬如8月25日上線的《無雙》,其播放平台為出品方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儘管團隊中無知名導演和演員,但上線8天內便引起用戶「自來水」傳播,充值破1億元,而該劇成本則不到50萬元,是極低成本撬動億級票房的典型。

拍攝門檻低、製作周期短、資金回籠快、投資回報率高,這些都成為經濟下行情況下越來越多資本青睞於短劇的最重要的原因。

下沉市場掘金,頭部資本入局紛紛洗牌

在各路平台和資本的加碼下,短劇成了一片紅海。

對於坐擁眾多成熟網文IP和龐大作家寫手庫的的閱文而言,短劇的適配度很高。

在短劇行業,有新銳殺入,有網文轉型成功的,且比例很高,高達44%的機構是從網文轉型過來,足以說明短劇和網文是絕配。

龐大體量且背靠騰訊的閱文,勢必要給選手都造成強力壓迫感。

而且和三年前短劇有所不同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製作方更願意製作「小程序短劇」,這樣就不用再支付平台高額的分成費用,所有收益盡可收入囊中。截至2023年7月,小程序短劇市場規模增長179%,規模超40億元,短短兩年便擁有如此大市場體量。

對於製作方而言,最重要的並不是短劇的製作內容,而是短劇的投流。一部短劇的初期投流成本就會是製作成本的2—3倍。

短劇公司先將短劇剪輯做成切片,在兩微一抖、小紅書等平台投放信息流廣告,吸引用戶點擊嵌入在廣告中的小程序,或者點擊跳轉到微信小程序,用前幾集的免費觀看吸引用戶付費解鎖後續劇情。

如果投流精準度不夠便很難獲得收益,但投流一旦成功,便將撬動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收益。

和並不富裕的小微製作企業相比,掌控流量池,恰恰是閱文等新晉資本最擅長的事情,也是最富有優勢的事情。

特別是閱文的短劇投流如果在騰訊生態內投放,便又擁有了巨大的內循環優勢。

除了閱文,各路資本也都或多或少地盯上了短劇風口。

國資系的中廣電傳媒有限公司作為國資企業,其旗下產品「河馬劇場」便完全復刻了短劇模式。再如國廣環球傳媒旗下的瑞網微視,也進軍了短劇行業,並對收費模式進行了優化。

網際網路頭部企業更是不勝枚舉,除了愛優騰芒較早入場之外,曾經的直播頭部平台映客,推出了「天天追劇」;花生小說推出自己的短劇平台「等魚短劇」;影視公司九州文化推出「星芽短劇」;浙江德明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了「螞蟻看看」;MCN機構麥芽傳媒也推出了「麥芽短劇」。

就連沉寂已久的美妝CEO大佬陳歐也搖身一變成為短劇領軍人物,目前陳歐正在組建短劇平台並推進版權交易,通過收購劇本擴充版權庫。

一場短劇的大幕正在徐徐開啟。

內卷或是出海,總有一個在路上

毫無疑問,這場資本火藥味極濃的廝殺,勢必將影響到短劇的行業生態。

大浪淘沙,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倒逼短劇內容改革。

一是細分垂類賽道不斷細化,並且走向內卷。

再具有爽感的劇情爆梗,被眾多短劇借鑑模仿之後,也勢必會造成用戶審美疲勞。因此,女頻向的閃婚、霸總、虐戀、甜寵、大小姐、各種題材花樣翻新,題材淘汰率極快、翻台率極高,只為牢牢守住用戶粘性。今年國慶期間的一部80集爆款短劇《腹黑女傭》又進一步拓寬了女頻的內容新維度,以復仇向玩轉情緒和女性題材,女主向女配發起的復仇行動貫穿了全劇,二人你來我往的交鋒將觀眾期待感高高吊起,首秀即爆款,跑量破2000萬,日活流量可觀。

二是高品質精良口碑短劇也將成為短劇製作的重要方向。今年由自媒體博主煎餅果仔、夏天妹妹自製的三集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全網播放破10億。在強調「反轉」和「套路」的短劇圈子裡,該劇沒有重生復仇、豪門恩怨、霸道甜寵,有的僅僅是萬里歸家的思鄉之情。該視頻的立意、站位、情懷獲得無數網友點贊,甚至受到了央媽的肯定。

10月13日,據國家電影局發布關於2023年8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的通知,電影《獨行月球》導演張遲昱擔任編劇的新作,動畫電影《逃出大英博物館》官宣立項。

曾經的「賽博榨菜」也有可能被烹制為一桌精緻的佳肴。

《逃出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孤例,越來越多具有充足長視頻製作經驗與發行經驗的傳統影視公司入局,並快速掌握了短劇的創作調性,快速創作出兼具內容和網感的短劇。

今年以來,《二十九》《東欄雪》《招惹》《虛顏》《別惹白鴿》《大媽的世界》《親愛的沒想到吧》等多部短劇的豆瓣評分都在7分上下,而這些短劇的創作商則並不是up主,也不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而是以騰訊視頻、檸萌影業、五元文化、開心麻花等為代表的傳統影視製作公司。

在短劇這個全新領域,令人欣慰的是,傳統影視公司依然牢牢的守住了內容護城河。

特別是今年6月1日,短劇還迎來了「許可證」時代,小程序短劇也需要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根據相關審查管理規定頒發許可證,才能上線播出。這也意味著,曾經小程序短劇用來吸引下沉市場的「狗血」「低俗」劇情會在國內市場慢慢消失。

但這並不意味著曾經的土味上頭短劇喪失了立足之地。

在國內市場縮小的情況下,不少短劇製作方已經汲取了長劇的轉型經驗。在存量市場增長有限的情況下,「文化出海」完全可以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

短劇出海,也讓本就具有海外平台播放優勢的愛優騰再添薪火。

以優酷出品的短劇《千金丫環》為例,截至10月上旬,《千金丫環》片名Tag在Tiktok中合計播放量超2.3億,Youtube以及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媒體合計播放量超5000萬,互動數達140萬、曝光量接近3億,最高播放峰值比肩頭部大古裝劇。

由此來看,也許對於用戶來說,觀看長劇和短劇所收穫的體驗或許完全不同。但是對於業界製作方而言,長劇的內容和渠道可以為短劇所借鑑,而短劇的爆髮式增長也將為降本增效時代下的傳統影視公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兩者之間並非涇渭分明,而是可以互補所長共同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cde8c920ce788ebedc59cea12bccb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