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人|相約周五,守望大山裡的春天

2023-12-25     益陽日報

原標題:身邊好人|相約周五,守望大山裡的春天

身邊好人|相約周五,守望大山裡的春天

益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浩軍 通訊員 王瓊

「天寒地凍,路上小心……」12月22日,當愛心支教團隊如往常一樣,前往桃江縣修山鎮洪山教學點送課時,盧靜在活動群中細細叮嚀。

盧靜是益陽日報社時政新聞部記者,從業12年,她深入基層,采寫了大量的優秀新聞稿件,榮獲第二屆「湖南優秀報業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倡議並發起「周五課堂」愛心公益支教行動。每逢星期五,組織或帶領志願者為大山裡的留守兒童送教,已為孩子們送去音樂、美術、國學等課程700多堂。她們不但送教,還關注孩子們的方方面面,包括捐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用愛守望大山裡的春天。

做點燃微光之人,倡議並發起「周五課堂」

從事媒體工作以前,盧靜曾當過7年的老師。對於孩子,她有種天然的喜歡。

盧靜在下鄉採訪時,發現了一些問題。一些曾經的留守孩子長大後,外出打工,又把自己的孩子留給父母,成了「留二代」。這些孩子的出路在哪裡?盧靜一直在思索。

2018年,盧靜參加了桃江縣修山鎮一所小學的愛心捐贈活動。這所學校80%以上的學生是留守兒童。互動環節,一位孩子站起來問:「我爸爸媽媽已經4年沒有回來了,我做夢都在想他們,我不知道他們愛不愛我?」聽到這裡,盧靜的眼睛一下子濕潤了。

那一刻,她突然找到了答案——盡到一名黨媒記者的責任,通過公益送教的形式,去關愛這些留守孩子,讓他們樹立起對未來的希望。也許自己的力量很弱小,但點點螢光聚在一起,也能成為燭照天空的火把。

回來後,盧靜將自己的想法和同事、市總工會、教育戰線的朋友一說,大家都認為不錯。懷著一股激情,盧靜發了一條朋友圈,招募志同道合者,每周星期五去給這些留守孩子送教。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通過朋友的不斷轉發,聯繫她的志願者達到了100多人。綜合考量後,最初確定了23人。送教的地點經反覆比選後,選定為桃江縣修山鎮洪山教學點。這個教學點位於山坳里,鄰近常德漢壽,有個一年級班,整個教學點只有7個學生。

2018年6月8日,志願者開始了第一次送教活動。校園裡成了歡樂的海洋,孩子們圍著愛心人士唱啊跳啊,他們的眼裡滿是期待。此後,除了疫情防控期間,送教一直都在堅持,無論颳風下雨,或是天寒地凍,志願者都會在星期五這天,準時出現在孩子們面前。

就像一塊磁石,帶動並影響更多人加入愛心團隊

盧靜的敬業是同事們有目共睹的。她總是背上攝影包,帶上採訪本,就出發了。她喜歡說:「新聞在路上,我一直在奔跑。」走到哪,她總要把自己的公益夢想和人分享。於是,團隊就不斷有新人加入。

每一位到報社來實習的年輕學子,盧靜總會動員他們,和自己一起去送教,「希望他們在進入社會以前,先上一堂關於愛的課。用愛滋養孩子們的同時,也懂得了媒體人的社會責任。」「這是孩子們送給我的小卡片,文字多麼富有感情;這是學生家長送來的花生,你們都嘗一嘗……」盧靜經常會變戲法似的,在閨蜜、同事面前,展現這樣一些東西,她的目的簡單而又純粹——來吧,和我一起踏上愛心送教之旅。同事瞿媛媛、侯思伊、段啟勛等多次跟她一起去送教,他們笑著說,自己就是被她「誘惑」來的。

在盧靜的影響與帶動下,目前,送教團隊已形成了幾支有生力量:民盟益陽市委、益陽市博物館、中國銀行益陽分行、資陽區婦幼保健院、中石化、曉雯音樂、宋喜梅老師團隊、桃江鍾佩團隊、益陽日報義工大隊等。「沒有他們的支持,我根本就堅持不下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名字都寫出來。見我工作忙不過來,李劍輝就主動攬過人員安排調度的事……」採訪中,盧靜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

讓盧靜倍感自豪的是,2019年,廣州大學一名叫劉欣(修山人)的學生主動聯繫上她,表示願意和同學一起,利用暑假時間到洪山教學點開展夏令營活動。活動非常成功,共有20多名留守兒童參與。

雙向奔赴的感覺真美,看得到孩子們眼裡的光

5年,連續12個學期,志願者已送教700多堂。到底是怎樣的魔力,能夠讓他們這樣一往情深?盧靜沒有直面回答,緩緩地講起了幾個故事。

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送教中斷了一段時間。當志願者再次來到這裡,孩子們像見到了久違的親人一樣,沖了過來,給了他們最熱烈的擁抱。大山里,盛放著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孩子們相約著去摘來,用瓶子養著,送給他們。孩子們還用花花草草編織成花環,給志願者戴在頭上。孩子們特別純樸,家做的紅薯片、自家種的水果等,他們總要給志願者帶些來嘗嘗。盧靜告訴記者:「看你不吃,一定要塞到你嘴裡。」

是啊,孩子們記得志願者的好。聽說4.5元一餐的搭餐費,有的孩子都交不起,志願者快速行動起來。有的主動承包了孩子們的全部早餐,有的送來冰箱、餐椅、油、米。他們還組織了一次義賣,義賣的1萬多元全部捐贈給了學校,用於食堂改善伙食。「每餐都有肉吃,孩子們好高興。」說著說著,盧靜眼淚無聲地流了出來。

冬天,孩子們衣著單薄,盧靜和志願者看在眼裡。通過朋友圈,發動大家為他們捐贈衣物、保暖用品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包裹,給了他們更多前行的力量。

而孩子們身上的變化,讓志願者又感受到了愛心創造出來的奇蹟。小勇沒有媽媽,初見他時,掛著鼻涕,身上髒兮兮的,有著幾分狂野。志願者手把手教他講衛生,怎麼和同學相處,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等。慢慢地,孩子變得禮貌懂事多了。見他跑得特別快,志願者教他踢足球。他可高興了,逢人便說,長大後要當一名足球運動員。莉莉膽子小,志願者發現,孩子喜歡唱歌,嗓子特別好,就在不同場合鼓勵她,教她樂譜等。舞台上的她,閃閃發光,變得越來越自信。

隨著「周五課堂」活動持續推進,吸引了拳擊王劉中、歌唱家周海燕和曹志強等名人前來講課。他們講述著自己為了實現夢想,怎樣度過艱難困苦,百折不撓,才迎來那些高光時刻的經歷,孩子們倍受鼓舞。撫摸著劉中帶來的「金腰帶」,聽著歌唱家送給他們的歌碟等,孩子們渾身充滿了力量。

四年級結束,7名孩子到其他學校繼續就讀。他們仍時不時地向盧靜報告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老師,你們不但教會我們知識,更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子,謝謝你們!」「靜媽媽,我經常在夢裡見到您。長大後,我也要成為像您一樣的人。」「我們的付出微不足道,看到孩子們茁壯成長,我會一直努力下去……」盧靜說著說著,聲音哽咽起來。

洪山教學點又收了3名一年級新生。盧靜和志願者也開始了新一輪公益支教。「教育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她莊嚴地承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bfcd3c8c996e858b09b66efd4bc9e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