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對孩子的藝術教育不能功利化

2022-10-02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尹建莉:對孩子的藝術教育不能功利化

在整個教育兒童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是衝著某些證書,衝著某一個能夠可見的、可量化的目標去做,衝著它的幸福和快樂去做,最後的目標反而更容易達到。

焦急的媽媽

尹老師:

您好,我是您的忠實讀者,我下面想向您求教的問題,相信很多家長也遇到過。

我讓孩子學習彈琴,可是他總是不能堅持,每次讓他上課、練琴,都要提前講無數個條件,沒準兒還要提前「兌現」,即便是「兌現」了也不一定能落實彈琴。而且在平時,他特別特別懼怕失敗,下棋輸了就不想下了,有時會大哭,講故事、跳舞什麼的,中間出了錯了就不再繼續往下進行了,我們做家長的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一點兒招兒都沒有。

您說,我們該怎麼正確引導孩子啊?

尹建莉

焦急的媽媽:

你好,現在藝術教育成為一個很普遍的教育,同時藝術教育伴隨的問題也都呈現出來,最主要的就是像您這個問題中呈現出來的,家長希望培養孩子每一種藝術愛好,孩子卻根本不領情,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對藝術的熱愛是人的天性,和吃飯一樣,人原本是愛吃飯的,如果最後你的孩子不喜歡接受某種藝術教育了,不外乎兩個可能,第一他真的不喜歡這個東西,第二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育者的方法用錯了。

藝術教育的目的是讓人生活得更幸福,如果它已經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它的價值和意義在哪裡?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孩子不想彈琴就放棄,雖然很可惜,但是相比天天讓他活在痛苦中,給他帶來煎熬,放棄一種不喜歡的東西,比傷害要好得多。

那種情況,孩子長大以後可能會有抱怨。我見過這樣的一個女孩子,她很優秀,但是她不會彈琴,她有一次看過一個鋼琴演奏之後,就抱怨她的父母說,當時你們要逼著我練琴就好了。她說這話的時候已經長大了,她沒有想到,如果當時她的父母親逼著她練琴,她很可能連現在的優秀都沒有,因為內心的痛苦變成人格扭曲的人。

在整個教育兒童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是衝著某些證書,衝著某一個能夠可見的、可量化的目標去做,衝著它的幸福和快樂去做,最後的目標反而更容易達到。如果太功利化, 強迫你的孩子去適應各種的藝術教育,最後往往只能獲得一些小的技巧、手頭的技巧,但是更大的東西——孩子的心理健康,幸福快樂等等,反而丟失了。

你的孩子干一件事情,如果他干不好了就會哭,總是半途而廢,這背後反映的是家長太要求他學會這些東西,家長根本沒有關注他在這個過程當中的愉快感受,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學到多少技巧、多少技能等等,這樣會導致孩子根本體會不到這些事情當中的快樂,所以他才會越來越輸不起,這樣需要家長轉變自己的心態,家長轉變了,孩子慢慢就轉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afae522312b094765ec3a6962b1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