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是中國通往已開發國家之路

2020-07-08     狐狸先森幾點鐘

原標題:應試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是中國通往已開發國家之路

關於應試教育的好處和壞處,社會上爭議都很多了。

基本上觀點是,好處:讓窮人的孩子也有翻身的機會,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嘛。

壞處:把孩子變成高分低能的人,填鴨式的教育,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

爛大街的觀點我就不累述了,沒點新思想,怎麼好意思和大家分享。

其實大家對應試教育的好處和壞處,都誤解了。

01

先給大家介紹下一部丹麥拍的紀錄片《丹麥9年Z班 VS 中國初三13班》。

片子通過紀實來探討中丹教育的優劣。

相關視頻,大家可以網上搜來看。

片子講的是,丹麥的一所正常中學,跟同一水平的中國黑龍江省一所正常中學的孩子組織起來比賽,分別從閱讀、數學、英語、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五個方面衡量兩個國家學生的水平。

比賽流程由丹麥教育專家設計,由丹麥和中國的老師共同來打分。

這真的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第一次正面對決了。

結果如何?

除了英語之外,中國孩子在閱讀、數學、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全部大比分勝過丹麥孩子。

結果非常出人意料,估計連丹麥的製片人也想不到。

因為很多丹麥人和我們想的都一樣,那就是應試教育雖然在灌輸知識的方面很高效,但是扼殺創造力和團隊能力。

相反,素質教育則在這方面要強於應試教育,是我們改革的方向。

可是實行素質教育的丹麥孩子在這兩方面的表現,也輸給了實行應試教育的中國孩子。

中國學生在項目上多次戰勝丹麥學生,在團隊合作項目進行前,丹麥老師認定中國填鴨式的教育不可能獲勝,當然結果非常打臉。

02

其實應試教育的叫法是錯誤的,根據中國教育的典型特徵,我們應該叫它「工業化教育」。

為什麼呢?

第一,中國教育有一套明確完整的、有標準答案的教學大綱,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學生掌握該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

第二,為檢驗老師的工作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有嚴格的、分時段的日常考核體系,比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這些,以及一個最終考核體系,也就是高考。

第三,為配合教學任務,學校對學生進行準軍事化管理,也就是儘可能掌控學生的私人時間安排。

第四,在這套教育體系中,學生學會的最重要素質就是不要出錯。

這四條列下來之後,你會發現這種教育最適合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答案是:流水線上的產業工人。

工人的工作任務是明確的、不允許出錯的;
工人的工作成績是有嚴格分時段考核體系來評判的;
為了確保工人最有效率地投入工作,類似於富士康這樣的工廠用準軍事化的手段來管理工人;
最後,流水線上的工人學會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不要出錯。

所以,這套教育更準確的名字應該是「工業化教育」。

03

人類歷史上除了「工業化教育」之外,還有兩種教育形式,分別是「口傳心授教育」和「自由博雅教育」。

「口傳心授」,很好理解,最早是家庭裡面父母教育孩子,之後是學徒制裡面師傅教育徒弟。

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教育,信息傳遞效率很低。

「自由博雅教育」,則是古代哲學家和貴族們推崇的教育形式。

它的特點是什麼呢?

就是我不給你強加任何任務,你純粹出於對智慧的嚮往,讀經典著作,思考重大問題,然後等哪天你開悟了,你也成了大哲學家了。

很多人推崇的「素質教育」,其實歸根結底來源於這種「自由博雅教育」的理想。

孔子門生數千,能開悟的也就七十二賢

那在這三種教育形式中,哪種教育更好、創新效率最高呢?

從那些高大上的詞來看,很多人都喜歡「自由博雅教育」,所以認為它更好,但從實際效果看,答案其實是「工業化教育」。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思考下哈。

在自由博雅教育中,創新靠的是什麼呢?

靠的是哲學家靈光一現的天才想法。

什麼時候能有什麼程度的突破,都是隨機的。

但是現代社會的創新恰恰不是通過天才想法實現的,它靠的是把知識拆解成基本原理,然後你自己重新排列組合這些基本原理來實現的。

你以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真的是靠被蘋果砸中的?

地球引力作用的現象一直呈現在我們生活中每時每刻,為什麼之前其他人包括牛頓沒有發現萬有引力,恰恰是到了那個時候才發現?

那是因為人類的知識、牛頓的知識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沒有那個蘋果,也會有其他東西啟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甚至沒有牛頓,也會有其他人能發現。

牛頓要是沒有大量的知識,哪怕被蘋果砸死也沒用。

所以創新最需要的素質是什麼呢?

就是知識,而工業化教育,恰恰是最高效率地讓一個人積累到大量的知識。

04

其實工業化教育的起源是普魯士教育。

現在流行的K12教育體系,就是普魯士人發明出來的,它的特點就是強調分工、強調紀律、強調穩定,把學生嚴格按照學期和年紀區分之後,組織起來參加統一學習。

這種教育體制為德國培養了大量工業人才,成為德國經濟騰飛的起點。

全世界只有德國三度崛起,第一次是普魯士統一德國,第二個次是一戰後,第三次是二戰後。

德國三度崛起的秘密,正是它擁有一群工業化教育培養出來的高素質人才。

整齊劃一、校規嚴明,當年歐洲的學校也是準軍事化管理

隨後,蘇聯人學習了這種經驗,把它改造成為更加嚴格的,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應試教育」體制。

中國人就是從蘇聯那裡學到這種「工業化教育」的。

它最大的貢獻,就是讓我們從一個體量龐大的落後農業國,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代價、在最短時間內把大量人口訓練成合格產業工人。

工業化教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公平。

工業上的流水線操作,每個人經過訓練都能掌握;工業化教育的知識,每個學生只要肯下苦功,也都能學會。

當然,這裡說的「流水線」並不是指大學生真去當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而是中國這個階段的主要生產形態。

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的後期階段,社會的主要資源都是圍繞工業化這個核心來配置的。

即使不去當工人,其他配套產業對標準化的要求也很高。

別把中國工廠都想成富士康流水線,工廠里的工程師也是很重要的

而且擁有大量工業,對中國來說挺好的。

之前提到過德國的市場經濟,德國政府就是有意壓制金融業,一直堅守製造業,目前德國製造業產值占GDP是20.83%,遠遠高於已開發國家平均水平。

正因為如此,每次世界發生經濟危機,德國都受傷最小,復甦得最快。

英國首相布萊爾問德國經濟為什麼那麼堅挺時,德國總理默克爾說了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至少我們德國還在造東西。」

所以工業化、標準化、流水線,並不是貶義詞,這些都是製造業的真實面目。

05

中國被稱為已開發國家的的粉碎機,中國一生產,就讓很多東西變成白菜價了,又好又便宜,已開發國家就沒法靠著技術壟斷躺著賺錢了。

輪胎、防彈裝備、潤滑油等,都需要的石墨烯,以前是高端材料,國際市場上5000元一克,2013年,寧波建成了年生產能力300萬噸的生產線,石墨烯成本價格降為3元一克.......
通信行業的交換機的一塊板,15年前國外賣20萬,10年前,國內企業開始生產,5年後價格降到一萬,歐美廠商大多倒閉不見。
水泥廠的磨機用減速機,當年國外的減速機賣1000萬一台,國產化之後價格只要300萬,國外的大型減速機廠商玩完。
集成電路行業,計算機需要的8086晶片,在上世紀80年代初都需要進口,現在價格5元,成本近乎為零的東西,那時中國只能在國際上高價買。當某微電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後,市場價格降到了今天的5元錢......
新能源市場,2010年,中國進口烷烴類氣體,國際市場報價45000一公斤,然後我們努力培養了福建的一個國內供應商,烷烴類氣體價格降到了28000。
2004年,15英寸面板,市場價260美金,中國政府在液晶面板行業投入了1000億,現在50英寸超大面板價格只要180美元.....15寸的更是只要60美元....
2010年發改委共批了35個城市50條地鐵線路的建設,國外同期價格6000億,而咱們國產化後只需要4000億,這4000億至少能創造40萬人以上的崗位。

這就是中國工業的能力。

靠的是什麼?

當然靠工業化教育培養出的高素質工程師。

中國高鐵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國高鐵的成功,有學者總結為「中國高鐵模式」。

我們是利用中國的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吸引三四家世界最好的高鐵公司,花大價錢買你的技術,但你要將這部分技術轉讓給我。

技術來之後,中國組織幾十萬的工程師來研究這些技術,把它們整合起來,發現每種技術的長處和短處,在這基礎上再進行超越。

很多人說,不對啊,中國人造不出作業系統啊,造不出晶片啊。

其實中國不是造不出作業系統,是作業系統需要一個生態,這方面美國人已經占據了先機。

作業系統不難造,難的是培育整個生態,所以這個和技術無關。

晶片也是這樣,造出來也不難,難的是量產。

如果你沒有訂單,花錢花精力研發出來的晶片就只能留在實驗室,而不能推出市場。

這方面美國人也占據先機了,高通造出來的晶片,鐵定有企業買,根本不用愁訂單。

06

憑良心說,中國的工業化教育真不錯。

12月3日,經合組織發布了2018 PISA測試結果:

「在被稱為教育領域的世界盃上,新加坡的15歲學生下滑到了第二名。在一項名為PISA的全球學校系統研究(測試)里,新加坡將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科目的第一名拱手讓給中國。」

PISA測試由經合組織於2000年首次舉辦,此後每三年舉行一次,對15歲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進行測試。

2018年共有來自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的60萬名15歲青少年參與PISA。

其實中國學生在PISA的排名一直非常高,遠超世界平均水平,這次只不過是超越了常年第一的新加坡。

當然,對於這樣的成績,國內有人是否定的。

其實我覺得挺奇怪的,之前中國孩子拿奧林匹克數學,有人說那對孩子不好。

現在中國孩子拿PISA世界第一了,又有人跳出來說這東西不好,

中國孩子沒拿世界第一之前,這類文章從不出現。

這些人就那麼見不得中國好?

反正在他們眼裡,中國孩子做啥都不對就是了。

中國孩子不容易的,在毀掉中艱難長大

有人會說,既然中國教育那麼好,為什麼那麼多人想把孩子送出國去。

你看西方那些實行蹦蹦跳跳素質教育的國家,人家確實是富裕啊,這點你沒法反駁吧。

這點確實沒法反駁。就像馬雲說賺錢很容易,我也沒法反駁,畢竟全中國他最有錢,誰敢說他是錯的呢?

誰要是信了這話,想著開家淘寶店就能躺著賺錢,那我也只能祝你好運了

那些已開發國家比中國富裕,所以我們說人家的教育差,就顯得那麼沒底氣了。

但是我們要清楚一點,是那些西方已開發國家實行了素質教育才變得富裕,還是富裕了才實行寬鬆的教育?

別忘了,工業化教育是德國發明的,起源於西方。

搞清楚了這先後次序,才能明白這個道理。

還有,確實有不少人送孩子出國讀書。

這批留學的孩子,是分兩類的。

一類是想避開辛苦的國內教育,所以到國外尋找快樂去;

一類是嫌國內教育還不夠嚴格,花巨款進入西方的私立貴族學校,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精英。

後者不是去找快樂教育,而是讓孩子吃苦去的。

前段時間在中國家長圈刷屏過一波英國王室5歲喬治王子的小學一年級課程:

數學、英語、法語、科學、歷史、地理、計算機、戲劇、藝術、體操、游泳、擊劍、高爾夫、陶藝、芭蕾......

這就是西方精英教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王子也沒有快樂童年啊。

07

當然,上面說了一大堆,並不代表中國教育沒有缺點。

中國教育真正的缺點是什麼呢?

也是「工業化」這三個字。

而不是過去我們以為的什麼創新能力不足,團隊協調能力不夠什麼的,還有什麼高分低能什麼的。

丹麥的紀錄片和PISA排名都說明了中國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沒有我們一直認為的那些缺點。

工業化教育的缺點是什麼呢?

就是當沒有目標和方向時,我們不知道做什麼。

說得直白點就像,沒有答案時,學生不知道該怎麼答題。

工業體系下的流水線,每個工人都是有明確目標的,你是擰螺絲,還是焊電線,每個人的工作內容都很清晰,朝著目標努力前進就行了。

但是如果一旦沒有目標,我們就犯難了。

當新經濟到來,新模式來臨時,我們會不知所措,因為我們的教育都在訓練確定性東西。

舉個例子,造高鐵需要創新,但是高鐵是確定性能造的,這個我們中國人擅長,只要確定有的東西,我們總能找到答案。

但是沒有高鐵之前,我們中國人不知道怎麼造。

高鐵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我們只不過造出更好而已。

工業化教育最大的好處就是,別人能造,我們也能造。

但是我們造不出從來沒有的東西,說白一點就是,工業化教育不利於學生髮明新事物。

為什麼蘋果手機沒有出現在中國,因為它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是新事物。

在蘋果手機出來前,中國人想不到要造一個沒有按鍵的智慧型手機。

但智慧型手機出來後,中國人的工業化教育體系的優勢就出來了,你看現在全世界造手機的,只剩下中美韓三家,韓國也只有三星,咱們中國有華為、小米、oppo,vivo,傳音(非洲手機之王,占據50%的非洲手機市場)。

在已有的基礎上創新,我們擅長。在沒有的情況下創造,我們不行。

這就是工業化教育的缺點。

中國出不了喬布斯,其實是教育原因

西方能造,我們也能造。

但是當西方還沒造出來,全世界都還沒有這種事物前,工業化教育系統培養出來的中國人就沒辦法了。

工業化教育的缺點是要改,但不是改成蹦蹦跳跳的素質教育。

而是保留工業化教育的優點,同時讓學生多接觸現實社會,接觸新事物,鼓勵新想法。

在這方面,物理和化學的實驗課就非常適合啟發學生髮現發明新東西。

所以,我更贊成學校增加通過觀察和實驗推導出新發現的實驗課,不是加個音樂課舞蹈課足球課這些所謂的素質教育。

08

工業化教育系統培訓出來的工程師紅利,中國還能吃二十年,把現有已開發國家已經發明出來的技術再造一遍,造得比他們好、他們便宜。

沿著這條已開發國家粉碎機的道路,中國也能成為已開發國家。

德國三度崛起,靠的就是這樣,汽車的概念不是德國人最早發明的,但是德國人改良得最多、也造得最好。

但是之後呢?中國總不可能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追吧,而且總有一天中國是會跑到最前面的啊。

到那時,全世界都等著看中國人新發明新發現時,我們就尷尬了。

不過中國有一個好處,就是人口多,在機率上,總會有人跳出工業化教育系統的思維。

你看在古代如此僵化的教育系統下,都能搞出四大發明。

人多就是好,就是有優勢。

保持人口數量優勢,用工業化教育高效率地提高整體人口素質,允許那些天才少年們跳出原有教育系統,提供條件任其發揮才能。

是目前中國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美國高中生威爾森要建核反應堆,高中學校沒法教。

內華達州立大學雷諾分校會給高中里的尖子生提供研究所需的儀器和實驗室。威爾森在那裡在該大學物理學教授的幫助下,才造出了核反應堆。

威爾森14歲時,成為了世界上第31個完成核聚變反應的個人,且是最年輕的。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註: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XmOe3MBiuFnsJQVq89n.html


















如何對待窮人

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