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名!張店,臨淄,桓台,桓台,桓台……

2019-10-10     淄博二三事

10月8日,《人民日報》發布公告,發布了2019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這一榜單由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等機構傾力構建的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系統工程,持續15年對中小城市發展指數進行深入系統研究,並逐年推出其階段性研究成果。

淄博有三個區縣分別登上「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9年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等榜單。

其中,張店區位列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43名,臨淄區位列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53名

山東省內排在前面的還有位列第14名的青島即墨區,26名的濟南歷城區,31名的威海文登區,39名的臨沂蘭山區

而桓台縣則出現在了「2019年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列第37名)和「2019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列第73名)「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列第84名)這三大榜單中。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桓台縣的發展地位。

既然桓台這麼厲害,咱們就一起來看看桓台到底有多麼好看吧!

有人說:

桓台是一座不老之城!

既擁有熱血的活力青春

又擁有濃郁的文化底蘊

她是中國「建築之鄉」

江北地區第一個「噸糧縣」

更是北方「魚米之鄉」

……

這!就是桓台

話不多說,先來看震撼大片

(註:請調整姿勢

將手機螢幕橫過來)

一起領略桓台的壯闊之美吧!

下面這張最最最最最最長的圖為

紅蓮湖一期、二期全貌

請繼續領略桓台之美

桓台,品不完的歷史風韻!

桓台,看不盡的美景如畫!

這就是

大美桓台

圖片攝影/崔 峰 宋開才

以上圖片內容轉自文旅桓台、掌中桓台,特此致謝!

下為完整榜單。

到桓台一定要去吃一次魚屋子!

文/王培培

讀汪曾祺先生寫故鄉的散文,腦海里總是浮現出桓台馬踏湖的場景。汪曾祺的故鄉是江蘇高郵,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按說應該與遠在北方一千多里之外的馬踏湖沒有多少相似之處,但先生下筆寫質細油多的鴨蛋,寫河塘里處處皆是的魚蝦螺螄,寫水邊蔞蒿滿地蘆芽短,無法不讓我想起與之有著極似神韻的馬踏湖。

甚至他曾寫到一種叫做「昂嗤」的魚,汆湯味道極為鮮美,推崇為家鄉難得的美食,恍惚覺得熟悉,一查才發現,這不就是我們馬踏湖裡隨處可見的「嘎牙子」嘛!

只可惜汪先生有生之年沒到過桓台馬踏湖,否則,他一定會被這江北水鄉所感染,生出幾分江南故土的情思吧!更何況,先生這樣的老饕,在馬踏湖肯定更如魚得水。單是湖邊的「魚屋子」,就足以讓先生流連忘返。

魚屋子,大概是桓台馬踏湖人天然的創意。從桓台縣城徑直向北30余里地,已悄然間進入了馬踏湖區。在這裡,不要徒勞去尋找煙波浩渺的廣闊水面,馬踏湖的特色,就在於它是由星羅棋布的河灣、葦汊、荷塘組成,其間點綴著湖區人生活了幾輩子的青磚灰瓦的老屋,一叢叢旺盛茂密的蘆葦,一葉倏忽而過的溜子,極富生活氣息。無意中,你會看到河盪間矗立著一些明顯不是民居的小巧建築,或是古樸的茅頂木屋,或是雅致的復古亭閣,一串串由迴廊木橋相連接,這就是「魚屋子」。

換文雅點的說法,魚屋子其實就是「水上餐廳」。馬踏湖是北方地區少有的自然濕地,浮汀洲渚沙鷗翔集,歷來為文人墨客所鍾情。北瀕的小清河在先前更是山東重要的航運通道,故而馬踏湖早已名聲在外,慕名而來或過往盤桓的絡繹不絕。腦筋活絡的湖民便在湖邊建起涼亭,更簡陋的直接搭個棚子,提供酒食。

這種因陋就簡的方式反而更契合了游賞之人吟風弄月的心情,醉倒在一片蛙鳴荷香之中,豈不快哉!你把他安排到屋裡他反倒不自在了。歲月荏苒,馬踏湖也幾經變遷,這魚屋子倒一直流傳下來,成為了桓台飲食文化的一個獨特符號。

到異地旅遊,富麗堂皇的酒店往往讓人望而卻步,心中總有種唯恐被宰的惴惴不安。但在馬踏湖你肯定不會,單是聽聽「魚屋子」這個滿含濃濃湖鄉氣息的名字,也會倍感樸實親切。隨便尋一家,在熱情的店主引領下,踏過吱嘎作響的木橋,走進水面上的一間魚屋子,也不用高椅大桌,一個小桌,一圈馬扎子,便能讓人放下種種拘束。

上菜前,先來一壺荷葉茶,佐以習習清風和淡淡荷香,竟能品出無上妙品的口感。以前的魚屋子一般是用湖區當地的葦子編成的護欄圍起來,現在為了視線更好,多是三面紗窗,以葦編為門。廊柱如同畫框,鑲定一幅幅動態的畫作。

盛夏時節,店主多在魚屋子的頂部外邊安置一個自動噴水的設備,以消除暑氣。此時的屋中之人猶如進入了水簾洞,觥籌交錯間聽流水叮咚,不用空調便溫涼舒適。到冬天也不必擔心,很多魚屋子以玻璃為牆,裡面自然少不了空調。抽個大雪紛飛的時節,三五好友在暖意融融的魚屋子裡面,吃著熱騰騰的湖鄉魚宴,賞著窗外銀裝素裹,又是一番別樣的情趣。

魚屋子,當然以吃魚為主。馬踏湖的湖鮮宴,看起來讓人眼花繚亂,說起來讓人目瞪口呆,聽起來讓人垂涎三尺,什麼糖醋鯉魚、清燉草魚、溜炒黑魚片、奶湯鯽魚、蒲白黃鱔湯、鱗炸鯽魚、鲶魚燉豆腐、西紅柿燉泥鰍等等等等,凡是你能想到的,沒有不能入菜的。湖區人的做魚手法也是花樣百出,蒸、炒、煎、炸、燉、燜、溜、烤、汆、燒等,將魚做成魚絲、魚片、魚卷、魚丁、魚塊、魚丸,無不鮮嫩酥香。馬踏湖一魚九吃不是傳說,取一條活鮮大魚,從魚頭到魚尾,從魚鱗到魚腸,無一處不可成菜,短短一會兒功夫就是琳琅滿目的一桌,而且你絕對想不到這些口味各異的菜品竟出自同一條魚的身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魚屋子臨湖而建,你吃到的魚也便多是就地取材。馬踏湖人不說捉魚,而說「拿魚」,透著一股子閒庭信步的自信。或許你在進魚屋子時已經瞥見了,順著河道的走向,總有些插得形狀各異的葦箔,像是在湖裡築起的迷宮。

你從上往下看,方向自然一目了然,但對水裡的魚來說,就真不啻於一座精心構建的迷魂陣了。入口處有一二十公分,大魚也能游得進去,但一旦進去,就沒有回頭路了,只能向前躥,但七拐八拐的,出口豈是笨魚們能找到的?大清早駕著溜子,到迷魂陣邊,拿網子順著葦箔的方向一抄,你看吧,尾巴金黃的是鯉魚,蹦得最歡實的是鯽魚,更有數不清的各種名字的小魚。偶爾還會有幾條扭著身子亂鑽的,看著像蛇,其實是黃鱔,這是好東西,做湯、紅燒,鮮掉舌頭!

如果你是寒露時節來到馬踏湖,一定別忘了喊住急匆匆上菜的店主,問一聲有沒有新鮮的湖蝦。因為此時,有些溝渠中種植的水稻收割完了,棲息生長了一季的湖蝦最是肥美,用推拱式的蝦網捋著水稻茬子向前一兜,便是滿網活蹦亂跳的河蝦。魚屋子的廚房裡少不了這些美味。也不用讓店主怎樣精心調製,跟他說聲湖區吃法就行。店主轉頭就會去安排廚師,用蔥姜辣椒熗鍋,把蝦倒進去,大火一炒,臨了再撒一把芫荽,盛盤,順便將一盤自己攤的煎餅一起端上桌。煎餅卷河蝦,管飽!

要是去的早,也別光干坐著等上菜,去跟店主要根魚竿,到岸邊隨便一挖,蚯蚓有的是。找個沒有圍擋的魚屋子,你就穩坐釣魚台吧!大魚不好釣,但指頭長的小鯽魚聞到蚯蚓味就瘋了似的圍過來了,即便你是個釣魚新手,也保證能釣個過癮。很多地方拿這樣的小鯽魚沒辦法,肉少,刺多,發柴,但這可難不住馬踏湖人。把魚摘去內臟,先下油鍋炸至七八成熟,稍微一晾,再下鍋炸片刻撈出,就成了渾身焦酥的美味。這道菜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鱗炸鯽魚。

外地即便有這種做法,味道恐怕也不如馬踏湖的好,因為你仔細看釣上來的鯽魚,顏色發白,這是馬踏湖特有的銀鯽,炸制出來依然通體發白,格外好看。點綴上白色的蒜末和綠色香菜末,色香味俱全。再配上由醋、醬油、香油、蒜末、香菜末調配的合汁,酸爽解膩,鱗酥肉鮮。

這桌菜,既有剛撈的鮮蝦,又有才釣的銀鯽,還有店主給你精心準備的各色湖鮮,你就敞開了吃吧!

等等,等等,別光顧了吃啊,哈(喝)酒!

酒足飯飽,走出魚屋子時,又是吱嘎吱嘎的木橋。可得注意點腳底下,即便你沒喝酒,我想,此刻也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V3msm0BMH2_cNUgn_kB.html














興衰洪山礦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