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虹影:嫁給一個好男人,是女性的終極目的嗎?

2019-11-27     磨鐵書友會

​大家好,我是凹叔。

「1997年秋,除了香港回歸這件大事,還有一件對她來說不小的事,是九月的一個午夜,她看到了月全食。」

這句話出自凹叔最近看的小說的第一個章節。「她」是虹影最新小說《羅馬》中的女主角燕燕,也是虹影自己。

虹影,享譽世界的英籍華語女作家,著有《飢餓的女兒》、《K-英國情人》,震撼一代人靈魂。小說《上海之死》改編的電影《蘭心大劇院》由婁燁導演,即將上映。2019年10月,虹影攜最新作品《羅馬》回歸。

十八歲知曉自己私生女的身份後,虹影從重慶離家出走,在南岸的貧民窟長大的女孩,流轉於世界各地,到如今,已經三十九年。

11月24日,著名作家虹影,與英國小說家亞當·威廉士,文學評論家解璽璋暢談新書《羅馬》,鞠白玉女士擔任主持人。

作為作家,她寫自己,寫城市,寫愛情,寫波雲詭譎的大歷史,也寫悲歡離合的小人物,《飢餓的女兒》讓她享譽世界,《K-英國情人》也給她帶來諸多爭議。

作為女性,她的感情抉擇也時常鬧得沸沸揚揚。第一段婚姻失敗之後,她與同為小說家的英國人亞當·威廉士結合,在45歲時生下他們的女兒,她自己,也終於從「女兒」變成了「母親」。

這之後,虹影的人生才算真正安定,寫作也變得更加溫柔。

在《羅馬》中,虹影再次打撈起自己遙遠又潮濕的故鄉。

「羅馬是一個有諸多可能性的城市,它充滿了藝術氣息和生活氣息,它包容著藝術家,也接納了小偷,流民,黑手黨。每一塊石頭,每一片雲彩,每一個聲音,每一種氣味,咖啡,葡萄酒,奶酪,以及呼吸間的生命的氣息,讓我想起我的家鄉,重慶。」

「重慶的歷史是被淹沒掉的,而在羅馬,我看見了那些消失的東西,儀式,意識,生命的象徵,對死亡的蔑視。」

羅馬


走在羅馬的方塊石上,虹影的腦海中是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是《羅馬假日》中格力高·派克扮演的記者和奧黛麗·赫本扮演的落跑公主,是藝術,歷史、愛情、回憶、家鄉等多種情緒的混合。

最開始,虹影被這種神聖的激情所感召,想要為這個夢中的城市寫下一個故事。

落筆完成後的五年時間,卻不斷地進行修改與補充,她將羅馬看成自己的愛人:

「當你更多的想了解一個人時,就想知道,他父母是從哪兒來的?他一生當中最喜歡的是什麼?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五年沉澱,虹影找到了答案。

兩個出生於重慶南岸貧民窟的女孩,貧窮,孤獨,對遠方充滿渴望。她們逃離原鄉,走向永恆之城。

在羅馬的五天半時間裡,虹影構建了一個空間。羅馬城是這個空間的邊界,而瀰漫其中的千年沉澱後的歷史和藝術則是空間中的養分,男和女,汲取著這些,感應著這些,最終從內部產生了劇變。

一些東西開始瓦解,一些東西變得更加堅定。

《羅馬》

虹影 著

磨鐵圖書出品

兩個女孩,一個男人,能否得到真正的愛與自由?

敏感,迷茫,曾在男性主義漩渦中掙扎過的虹影,數十年後如何看待女性在這個時代的困境,如何回答自己當年的問題?

從重慶到羅馬,再回到重慶,從「六六」到一位女性的兩個同構異形體「燕燕」和「露露」,虹影的書寫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凹叔對話虹影

凹叔:您在《羅馬》里說:「命運決定了很多愛情故事,但相愛的人更能決定在一起,還是不在一起」,從您的書中經常能看到一種不受命運擺布的潛在的力量,您算不算一個主觀能動性特彆強的不相信命運的人呢?

虹影:每個人都認為我是一個跟命運主動挑戰的人,但其實每一次我和命運抗爭的時候,都是命運把我推著走,我是一個被動的人。我跟它抗爭,或者跟隨,妥協,都只是因為命運將我放在這個當口,我才做出了反擊。平常我是一個不主動選擇的人。

在《羅馬》中,兩個女性角色,露露就是一個主動的人,她會主動抉擇。而我會更像燕燕,她是一個比較被動的角色,當她站在命運的當口,遇見了皮耶羅,她去往北京讀書,來到了羅馬,以及費里尼的電影在她生活中的出現···在這個當口,她做出選擇,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電影《羅馬假日》劇照

凹叔:《羅馬》的故事中主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是義大利人皮耶羅,一個是中國男人王侖,您覺得他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

虹影:他們都是善良的,有同情心,同時也對他們的家庭很看重。

他們受到父親的深遠影響,比如皮耶羅,他的父親沒有完成的,他會去完成。他帶燕燕去他父親的墳,他自己最終成為牧師,都是因為他要在這過程中尋找精神的力量。

而王侖之所以在女性的漩渦里掙扎,其實是因為露露和燕燕的相似性,他是在和同一個女人談戀愛。和米蘭·昆德拉說過的類似,男人一生都在尋找一個相似的,或者相反的女人。王侖遇見露露的時候,露露就像燕燕一樣單純,活潑。但最後他會選擇燕燕,是因為燕燕可以和他平等的靈魂交流。

凹叔:剛剛有想到一個新的問題,您說露露和燕燕實際上是同一個女性,某種程度上,我將她們理解為同一個女人的不同時期。從男性的角度來說,王侖之所以選擇了燕燕,是不是因為露露的成長他已經無法掌控,所以會傾向於選擇一個更年輕更單純的,他所愛的一個女性的形象呢?

虹影:沒有這麼簡單。從性格來說,燕燕有露露當年的單純,但更注重的還是家庭因素。燕燕和她父親之間的對話,對藝術的喜愛,在王侖這裡,得到了延續。一男一女之間,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沒有共同語言,可不可以對話,他和露露是無法完成這樣的交流的。

他之前喜歡露露,是因為她身上那股兒「勁兒」,重慶女人鋼鐵般的意志(笑),但遺憾的是,他們倆總是不在一個頻道上。

露露的童年很糟糕,而燕燕則是成長在一個中產家庭,雖然父母可能關係不那麼好,但她沒有經濟上的問題。

露露呢,她沒有雙親,在一個糟糕的酒鬼叔叔身邊長大,她覺得不值得和男人有一個同步的交流,也沒有時間交流。她不知道費里尼嗎?她只是不屑於去迎合男人的喜好。她沒有興趣因為男人喜歡,就去把他所感興趣的東西都看一遍,她有自己的生活。

虹影

凹叔:您提到女性書寫應該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確實,女性的自我覺醒也是這幾年非常重要的議題,女性的社會地位相比較過去似乎也大有改善,但人們似乎仍然感覺到有一股巨大的束縛的力量存在。您覺得這個時代女性面臨的難題是什麼?

虹影:我認為的難題,還不是經濟的問題。

在城市裡受過教育的女性都可以完成經濟獨立。真正的問題在女性的自我意識上。

比如剛才談到的,燕燕這個角色,她很清楚的是要改變自己的現狀,她要離開重慶,離開北京,她要到一個她喜歡的有夢的城市。

而另一方面,露露是很直接的,說,我要嫁一個有錢的人,要獲得成功。這是女性內心的慾望。誰不想嫁好男人?或者獲得個人的財富和地位?說不想的是在撒謊。

我們終歸要取得這些,這是女性最大的一個困惑。嫁男人是一種方式,自己爭取財富也是一種方式。但這些是女性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終極目的嗎?我覺得不是。

每一代的女性都應該有一個更大的目的,比如向警予那個年代,她們要革命,要拯救中國。我們那個年代呢,打倒「四人幫」後,我們都覺得那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黃金時代,我們熱愛文學,崇尚藝術,也追逐這些。我們女性應該來參與到這些改變之中。

現在的女性,我們似乎很少地對國家,對一個民族,或者是一個事件做出參與,想著去改變。當然,也有女性相反,比如說她們去做環境污染相關的議題,她們到非洲去做志願者,保護稀有動物,這是新時代的女性不一樣的地方。

我最後沒有寫燕燕的結局,她有可能會去非洲,而不是選擇和王侖在一起。露露也是,她不屑於王侖的錢,而是選擇捐給了流浪貓救助中心。

費里尼電影紀念演出 虹影拍攝

凹叔: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如果女性想要破解她所面臨的難題和社會偏見,她應該像男性一樣,嘗試參與到更大的社會議題中去,而不是只被困在愛情,和個人的成功之中。

虹影:我認為是這樣。我們新時代的女性,應該是要改變這一點。我們不會只想到「男人」這個問題,我們也應該思考男人思考的那些事情,這才能達到一個真正的平等。

凹叔:您在《羅馬》中借燕燕母親的口,提到年輕人,說他們明明已經得到的比過去要多很多,但還是不快樂。這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不滿足」「焦慮」「不快樂」可以說是當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了。他們很多人並沒有童年傷痕和時代的烙印,但依然處在這樣一個不容易快樂的狀態中,您認為是為什麼?

虹影:我認為你們是特別幸運的一代人。因為太幸運了,所以對所有的東西覺得是容易得到的,當有一點點失去的時候,就會很傷心。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你們的家庭對你們的控制,不理解,這也是造成你們的反抗或者說你們的不快樂的最主要的原因。這一代年輕人,受到的還不是一個兩個人的控制,可能是受到一整個家族的控制。有時候甚至都不是家人,而是身邊的人。

比如我們家的保姆,我發現她就特別喜歡控制我的女兒。我的女兒很小的時候,會哭,但保姆一過去,就有辦法讓她停止哭泣,這是一種權力上的控制,但其實這種姿態是不好的。我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況,就覺得好過分。

凹叔:露露和燕燕是《羅馬》中性格不同的兩個女性形象,相信在您的讀者中也有和她們相像的人。請分別對她們說一說您想說的話吧,給角色,也是給讀者。

虹影:露露和燕燕,還是帶有一定的共性,她們這個時代的女性,內心都很孤獨。同時,她們也特別上進。但她們對家庭,對男人的看法不一樣,是因為她們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一個有母親的愛,一個沒有父母,一個生活有保障,一個沒有。

露露要的很多,所以她不容易得到,但同時,也因為她要的多,所以她會去爭取,她會對自己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計劃,她甚至會想到25年後她不再和馬可在一起,而是有了新的生活。

而燕燕代表的女性呢,是一個要的不多的人,她很容易滿足,要的只是那麼一點。我自己也欣賞這樣的人,因為你要的不多,就容易快樂,容易滿足。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本文采編:Anchor;本文編輯:Anchor;監製:袁復生。如需轉載開白,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RqYtW4BMH2_cNUgg1_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