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教寶寶學說話

2019-07-14     兜兜媽媽的育兒心得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媽媽詢問我:「你家寶寶是怎樣訓練的,怎麼這麼早會說話了,說話這麼清楚」?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特點,不能所有的孩子都有統一的說話時間。但是為了能讓寶寶更好的去發現說話的魅力,我們身為家長的確需要做出很多努力。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訓練兜兜說話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對寶爸寶媽有所提示。

一、寶寶學說話的總原則

1.我們要尊重寶寶的成長發育規律。從哲學角度來講,事物發展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放到咱寶貝成長的角度來講,就是寶寶們的發展既有普遍的規律,同時又有其自身的規律,也就是每個寶寶又有特殊性。基本六個月寶寶開始牙牙學語,一歲左右開始說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見到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早,有的比較晚一些。比如兜兜四個月會喊媽媽,一歲開始說話。既然認識到這些,那我們父母就要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做到不著急,不強求;同時用我們的智慧去為孩子的成長助力,多鑽研,多觀察,多學習。

2.我們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不「拔苗助長」。記得朋友見到我對著三個月的兜兜說話不停,就會說孩子小聽不懂,到時候自然會說話了。等著看到一歲的兜兜很流暢在讀古詩,又開始抱怨自己寶寶說話晚;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和寶寶相處,又嫌沒有效果。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其實我們和小嬰兒開始的語言對話,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學說話啊,更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從而拉近母子關係,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推而廣之,無論我們的寶貝所處什麼階段,我們需要用心做好的是現在,是怎樣慢慢的,一步步的讓我們的孩子去接受新事物、新世界。而不是到了關鍵時期,懷抱焦躁情緒去教育孩子,甚至羨慕別人家孩子。

3.堅持「磨耳朵」訓練法,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嬰兒降臨到我們身邊,別看小傢伙那麼mini,其實小腦袋每天接受太多太多的信息,然後都儲藏在自己的大腦里了。到了一定時期,小腦袋慢慢發育,語言系統開始發揮作用,然後開始說話了。所以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蹦出的某句話而吃驚,其實就是寶寶將大腦里已經儲存的內容進行了整合,然後經過外界的刺激,孩子就脫口而出了。這就是「磨耳朵」的過程。所以這反應出兩個問題:第一,「磨耳朵」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積沙成塔;所以這啟發我們,幫助孩子學說話,是要從小嬰兒時期就要開始,而且是貫穿整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二,優良的家庭語言環境對孩子至關重要,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這啟發我們,凈化家庭語言環境,從而引導我們寶貝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4.家長和孩子共同學說普通話。我想對於普通話來說,寶爸寶媽都比較清楚。這裡我指出一點,那就是如果是老人看護孩子。我們可以引導老人和孩子共同學習普通話。周圍經常看到有的老人可能不太好意思去表達,我們可以去開導自己父母,從而幫助孩子更好的學說普通話。

二、教寶寶說話的具體方法

1.寶寶新生兒時期的語言訓練。兜兜月子裡就是我自己一人在看護,有人問我看護新生兒的經驗。我開玩笑說:把你自己想像成嬰兒,那看護就簡單了。的確,想想我們的孩子降臨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充滿了各種恐懼。所以他需要我們媽媽源源不盡的愛去保護他。同時,他又充滿了好奇,哪怕他聽到周圍一點聲音的變化,都充滿了疑問,以至於這種疑問讓他沒有了安全感,而哭泣不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除了做好新生兒的基本護理之外,那就要通過語言,也就是說話的聲音,讓寶寶感受到安全和愛。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多和寶寶說話,比如每次喂奶,我們可以給寶寶說說媽媽的奶多好多好;可以說一下自己喂養寶寶的感受。當我們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寶寶介紹衣服的顏色樣式等。家裡來客人了,我們可以給寶寶介紹家庭成員等等。原則就是要多和寶寶說話,讓寶寶熟悉這個環境。從而我們也為寶寶創造了早期的語言環境。當然這個時期我們也可以用到黑白卡和布書,幫助寶寶講述黑白卡的過程,既可以鍛鍊孩子視力,也可以讓嬰兒接觸到各種語言。這裡注意兩點,一是我們可以多利用模擬音或者擬聲詞等,從而吸引寶寶注意。兜兜新生兒事情特別喜歡絲絲或者嗚嗚的聲音;二是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間,要在寶寶精力充沛的時候進行,要控制一定時間,不要讓寶貝勞累。

2.寶貝六個月以後藉助音樂、繪本來幫助孩子積累語言量。隨著寶貝會翻身、會坐、會爬、會走,他的探索範圍不斷擴大,探索的想法不斷增強。這時候,我們就要抓住寶寶求知慾的高峰期,用繪本和音樂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具體繪本和音樂的選擇,可以參考我以前寫作的文章。這裡我要強調兩點:第一,我們在幫助孩子閱讀繪本或者向他介紹周圍事物的過程中,要重視和小傢伙的互動,我們要鼓勵孩子多說,多想。比如我在給兜兜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前兩遍主要是我在講述,當下一次我們再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會詢問他,你看到什麼了?九個月的兜兜,還不太會說話,但是他會指,他用手指到一個動物,我就會說你看到青蛙了啊。當兜兜一歲會說話的時候,我問他看到什麼了?他就會說自己看到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儘可能讓孩子去指或者去說。第二,音樂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律動性比較強的,這樣可以和孩子一起舞動身體。我們可以選擇輕音樂,在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輕柔的音樂更有利於寶貝大腦的學習吸收。

3.通過大量重複的語言和動作來幫助孩子學說話。如果去探尋寶寶是如何提高自己動作和語言的各種能力,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寶寶是靠不斷重複的行為來實現的。比如嬰兒不斷去嘗試翻身,慢慢學會翻身。我觀察兜兜發現,他會疊積木三層,這個動作他能重複半個多小時每次。然後會重複甚至一星期。媽媽這個稱呼,不知道在大腦里積累了多少遍,最後寶寶才能甜甜的喊一聲媽媽。同樣,我們家庭中一些高頻率出現的字詞,寶寶都是特別容易學會。所以這些都是說明了重複行為對寶寶成長的重要作用。如果有的寶媽對這方面知識比較感興趣,可以學習蒙特梭利相關的教學法,相信肯定收穫特別多。既然我們了解到這些,那我們就要每天和自己的寶寶說話,每天不斷地重複積累,寶寶就會學說話更快更好。比如兜兜從六個月開始,我都是用李白的《將進酒》來哄他睡覺,結果發現一歲多一點,他就自己會背這麼長的古詩,就是每天的重複,讓他徹底記住了這些詩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別以為我們的寶貝小,一些教育意義的話就感覺沒必要說。比如我們想讓寶貝講衛生,想讓他不要在公共場合哭鬧等等。我們就要一遍遍告訴他,慢慢他就會記住,並且會轉化到他的行動里。

4.每天規律的閱讀來幫助孩子學說話。有的家長會說,我的確是不知道和這麼小寶寶說什麼話啊。如果真有這樣的煩惱,那就陪孩子每天閱讀吧。我們可以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每天選出固定的時間來作為閱讀的時間。我們也可以爸爸媽媽寶貝分角色朗讀或者飾演書里的內容,這樣更加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是兜兜五個月的時候,開始用一套學說話的繪本。每天給兜兜講述繪本,基本上午和下午各半小時。現在兜兜一歲半,自己可以獨立的讀這套繪本。這就得益於每天的訓練。其實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說話,還可以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能化解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情緒煩惱,比如恐懼、憤怒等,可以說一舉多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和孩子積極互動。基本一歲左右的寶寶,就會有各種想像力了。比如我和兜兜在講述小刺蝟搬蘋果的故事。繪本里的蘋果看起來好小,我問兜兜這是什麼,兜兜說這是櫻桃;我繼續問,這是什麼,她說小西紅柿;我說還象什麼,他說李子。這種聯想的互動,可以鍛鍊孩子的發散思維,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只要我們家長真正靜心和全身心投入和孩子一起互動,日積月累我們肯定能看到孩子的巨大進步。

5.英語學習之磨耳朵訓練法。我們除了幫助寶寶學好普通話之外,也可以教寶寶一點外語。這有利於刺激孩子大腦,從而更好地促進語言系統的發育。這沒有什麼強制要求,比如我會給兜兜每天聽英語兒歌、英語朗讀等。然後教他認識簡單地英語單詞,日常生活用詞等。慢慢我們會發現,小寶貝的腦袋好像海綿,吸收東西特別的快,學的特別紮實。

三、父母和孩子共成長

1.我們父母需要不斷地學習。首先,我們想讓寶寶學好普通話,那我們家長的普通話也是要儘量標準啊。所以這需要我們學習。我們可以注意我們平常的發音、用詞等,然後對於那些需要改正的,積極地糾正。其次,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育兒行為,不斷學習新的育兒知識,從而更好的陪伴孩子。我們尤其是要注意,有時候我們不能太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比如我有次給兜兜讀古詩,就是認為自己發音正確,結果一查字典,還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2.教導孩子說話,營造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不是階段性的任務,而是貫穿孩子成長始終。如果說兩歲之內,我們是教孩子怎麼開口講話。那兩歲以後,我們是教孩子怎樣說好話,這涉及到怎樣培養孩子的情商。而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去學習的。

好了,這就是我所分享的關於寶寶學說話的內容,祝福每個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OOACmwBmyVoG_1Zot_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