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利雲 供圖
蔣利雲是保山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護士長,也是保山市護理學會男護士工作組組長、保山市男護士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1月27日,保山市人民醫院下發了疫情防控志願者倡議書,30歲的他毅然地在請戰書上按下了紅手印。一個多月來,他一直奮戰在搶救重症患者的第一線。
「我是一名黨員,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的崗位在一線。」蔣利雲說,雖然自己做好了思想準備,但如何說服家人卻讓他一時間犯了難。第二天早上,他還是把報名參加抗「疫」一線的事情告訴了父母和妻子。
原來,蔣利雲的妻子將在今年3月份臨產。他深知這時候離開妻子,很難開口。猶豫再三,他還是對妻子說:「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在危難時刻,總得有人去沖在第一線。如果我們都退縮了,那患者怎麼辦?」蔣利雲的決定得到了妻子和父母的支持和贊同。妻子反覆叮囑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護工作。」
很快,蔣利雲接到了醫院通知,到醫院傳染病科參加疫情防控崗前培訓,並準備一個月的衣服和洗漱用品。2月2日,蔣利雲與其他5名護理志願者一起,被安排到保山市人民醫院東城新院區的重症監護室,參與救治一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護理志願者與患者 供圖
在醫院隔離病區,蔣利雲主動申請到直接與患者面對面、最容易被感染的負壓隔離病房組。「我們每4小時一班,每班一人,循環輪崗。」蔣利雲說,在進入隔離病房前,每一名醫護人員都要穿好防護服,戴上N95口罩、護目鏡和面屏,做好個人防護。
「上班時,我們要隨時為患者進行床旁監測、治療、全方位護理,及時發現並報告患者異常情況,及時執行醫囑,及時完善相關標本採集備送檢及血氣分析等臨床工作,還要負責患者排泄物消毒處置、病房衛生及消毒,協助醫師完成臨床操作等。」蔣利雲說,雖說是4小時輪班制,可是加上交接班時間,一個班下來,前後近5個小時不吃不喝、不能上廁所,常常汗濕衣背,護目鏡滿是霧氣,世界都變得朦朧起來。
醫院負壓病房接受治療的是一名65歲的武漢籍女性患者,作為一名男護士,蔣利雲每天的操作都和女護士一樣。「每天完成正常的程序檢測和操作以外,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對患者的生活護理上,包括為患者擦洗身體,洗頭和清理分泌物污漬等。」蔣利雲說,每天面對這名危重患者,說不害怕也是假的。一旦投入工作,就顧不上擔憂了。
工作之餘,蔣利雲每天都會第一時間給家裡人打電話或發視頻,同時問候妻子的身體情況。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患者的情況慢慢得到了好轉。有一天,患者問蔣利云:「孩子,真是難為你了,我是一個女的,你就沒有感到有什麼不方便嗎?」蔣利雲輕輕地回答說:「阿姨,在我面前,我就當您是我的媽媽,兒子服侍媽媽是天經地義的。」 溫暖的話語,徹底打消了患者的顧慮。
採訪蔣利雲時,他們負責護理的患者已經於2月26日成功治癒出院了,他本人也按照規定,隔離觀察14天後剛剛回家。「只要工作需要,今後我還會衝到一線。」他堅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