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成癮怎麼辦?父母過度管控,陷入潘多拉效應,怎麼解?

2020-03-09     育兒學說

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科技不斷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所包圍了,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已經和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現在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娛樂,只要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全部搞定。同樣,孩子也不例外,現在很多的中學生甚至是小學生,也早早地就開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

的確,智慧型手機在孩子的學習上,確實可以提供很多的便利與幫助,但同樣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像越來越高的兒童近視率,網絡遊戲的沉迷成癮,不良信息的滲透與影響等等。

慢慢地關於智慧型手機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社會性問題,許多的家長開始對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間進行控制,極端的甚至是沒收手機,禁止孩子再去進行使用。但是家長的這種過度管控真的是在幫助孩子嗎?

案例:

嘟嘟是一個單親媽媽,自己一個人帶著剛上二年級的女兒生活,很是辛苦。

因為白天上班工作繁忙,所以只有在每天晚上的時候才可以洗洗刷刷,收拾收拾屋子,加上做飯洗碗的,便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孩子。


而七、八歲大的女兒正是黏人的時候,每天晚上寫完作業,便會纏著她讓嘟嘟陪她玩,為了落得耳根清凈,嘟嘟就會把手機扔給女兒玩,自己再去忙活自己的。而女兒拿到手機後也會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玩,不會再去煩嘟嘟。

一開始,嘟嘟覺得挺好,一是女兒不會纏著自己而影響自己做家務,二是女兒拿到手機以後會很乖、很老實的坐在那裡玩,讓她覺得很省心。

但是慢慢地嘟嘟就發現不對勁了,因為女兒每天晚上回家以後,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拿起她的手機不放,甚至有的時候連作業都沒完成,就開始玩。

而且還有的時候,嘟嘟正在使用手機的時候,女兒也會過來進行索要,如果要是不給她玩,她先是撒嬌耍賴的央求,再不給的話,就生氣發脾氣又哭又鬧的。

嘟嘟擔心如果再給女兒玩手機的話,會讓她更加成癮,無法控制,所以便再也不給她手機了。

但是到了假期的時候,因為嘟嘟還得上班工作的原因,嘟嘟就把女兒送到了她姥姥家,等到晚上把女兒接回家的時候,竟然發現女兒把她姥爺的手機拿回來了,說是她姥爺送給她了,還說這樣就不用和嘟嘟搶手機了,可以自己玩自己的了。

這讓嘟嘟感到既生氣又無奈,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好,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分析:

其實嘟嘟女兒的這樣一種行為表現是潘多拉效應的體現,那麼什麼是潘多拉效應呢?

心理學中把「不禁不為」、「愈禁愈為」的逆反心理現象稱之為「潘多拉效應」或「禁果效應」。潘多拉效應的心理實質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我覺得現在會有很多的家長都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玩手機打遊戲,但是這種過度管控反而會增強孩子的逆反心理,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甚至還會因此做出很多極端的行為,由此引發嚴重的後果。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並不贊成家長對孩子進行過度管控的


如果家長長期對孩子進行過度管控,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影響1:孩子想要擁有的慾望更加強烈

這其實就是「潘多拉效應」的體現,家長越不給孩子手機、越不讓他們玩遊戲,孩子們就越想擁有手機,越想玩遊戲。

再被家長粗暴禁止的時候,孩子的身心都會遭到嚴重的打擊,會想方設法的去完成擁有,因此很有可能會做出讓人難以接受的行為,這種過度管控不僅不能夠解決問題,反而會把事情搞糟,就像彈簧一樣,壓力越狠,彈力越大。

影響2:親子關係受到嚴重影響

如果因為玩手機、玩遊戲,孩子不僅被阻止,甚至是遭到批評的時候,這樣只會更加激發孩子想玩的慾望,逐漸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由於孩子還小,他們並不會理解家長這樣做是為了他們好,反而會因此記恨自己的父母,把所有的情緒發泄在自己的父母身上,覺得他們很煩、很討厭,慢慢地家庭當中的親子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差、越來越疏遠。


既然如此,如果孩子沉迷於玩手機打遊戲的時候,那麼家長又該怎樣應對呢?

方法1: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玩手機打遊戲,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陪伴

其實在很多年以前,就有關於遊戲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大有幫助的說法,所以打遊戲對於孩子的影響也並不一定全是負面的。

如果可以合理安排玩遊戲的時間,並且家長可以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和孩子一起玩,相互探討遊戲的闖關內容,這個過程中孩子就可以更加的信任父母,那麼就有了平等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孩子也就不會和父母逆反對立了。

這個時候在適當的進行關於遊戲時長的溝通,孩子也就不會那麼反感,並且會非常配合的。

方法2:通過玩遊戲的方式去找到孩子的天賦

每個孩子都有上天賦予他與眾不同的潛力,但很多時候這種潛力是被隱藏起來的。

而孩子對於遊戲類型的選擇和喜愛,恰恰能夠說明他在這些領域方面的天賦,所以家長應當因勢利導,挖掘孩子在這個方面的潛力,並不斷進行鑽研,從而去成就一個更好的孩子。


方法3.鍛鍊孩子的自制力

家長不要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年紀小,其實對於很多事情的結果以及正確的處理方法都是知道的,當孩子對手機開始沉迷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及時與孩子進行交流。

問他對於沉迷玩手機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自己先去想,想到了以後再去告訴他,爸爸媽媽真正擔心的就是他在玩手機的過程當中,因為缺乏自制力進而變得沉迷。

要充分利用這種和孩子的坦誠溝通,讓孩子理解沉迷手機的後果,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從而鍛鍊自己的自制力。

孩子的成長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幫助與引導,當今的生活人們已經無法離開手機了,孩子也不例外,至於手機的使用,是成癮沉迷還是成長助力?關鍵還是看家長是怎樣教育和引導的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9AEwXABjYh_GJGVU9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