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位於我國四大民族自治區之一,既是面積巨大的省份,也是人口眾多的重要地區。眼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總人口不到五千萬,這裡是一個獨特的多民族共居之地,壯族、苗族、彝族等幾十個少數民族在這裡和諧共生。壯族是人數最多的民族,總人口不到一千五百萬,但最龐大的群體卻是漢族,占全省人口的半數以上。廣西的發展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後,廣西開始設立郡縣,如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幾乎囊括了現今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名稱起源於元朝,成為廣西行中書省。明朝時,雖然地方行政制度發生變革,省級制度消失,但「廣西」這個名稱一直延續使用。明朝滅亡後,清政府再度將這一地區命名為「廣西省」。新中國成立後,廣西省名字沿用了16年,直到1965年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我國歷史上,廣西一直占據著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那麼,廣西的祖先來自何方呢?早在兩三萬年前,廣西就有古人類活動的痕跡,這裡見證了文明的誕生,是最早的廣西人的發源地,儘管現今的廣西人並非全部是他們的後代。商周時期,廣西尚未屬於我國領土,但隨著中原文明的發展,境內各部落與中原人的交流日益頻繁,為後來中原人向此遷移創造了條件。秦朝時,對廣西進行有序管理,經濟文化得到顯著發展。秦朝滅亡後,先秦將領趙佗來到廣西,成為土皇帝。趙佗能夠輕鬆統治廣西的原因,主要在於秦始皇在此設立郡縣後向廣西派遣漢人,五十萬漢人陸續來到廣西定居。其中,許多是商人,極大推動了本地商業的繁榮,也是現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漢人占絕大多數的主因。
晉朝時,廣西再次迎來漢族南遷,許多北方漢族人為躲避戰亂來到廣西,以洛陽人為主,成為今天說客家話的廣西人。北宋時,為平定儂智高的起義,大批漢族官兵被派往廣西,戰亂平定後留居此地,以山東人為主。因此,廣西人的祖先並不僅限於土生土長的廣西人,還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族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995b476331aa15a2eacdaa49c2c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