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丹江口,河南人和湖北人總會爭個不停。有一些」較真兒」的網友總愛說:「丹江口大壩在湖北,水也來自湖北,河南只是沾了湖北的光,撿了一個大便宜而已!」
平心而論,丹江口水庫本來就是「一湖跨兩省」,大家同喝一湖水,就算是一家人。可是居然有些湖北人說河南人是「得了便宜賣乖」?真是「叔可忍,嬸也不能忍了!」
今天我們就好好掰扯掰扯:為了建設「亞洲天池」——丹江口水庫,河南人究竟付出了多大代價!看完之後,不說「男默女淚」,至少也能讓你對河南人肅然起敬!
被外國專家譽為「人間天河」的「南水北調」工程,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位置的河南,為了讓北方人喝上好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了配合丹江口水庫的建設,總人口不過幾十萬的河南省淅川縣,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先後遷出居民多達36.7萬人,整個縣幾乎被搬空!
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丹陽村,屹立著「天下第一渠首」,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32分,清澈的丹江水就是從這裡滾滾流出,源源不斷地送往北方2億人的家中。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河南省淅川縣渠首附近,藏著一座「南水北調展覽館」,裡面陳列了許多關於幾十年來河南庫區移民的珍貴歷史資料,看完後令人潸然淚下。
親人骨肉遠走他鄉、祖屋祖墳被迫遷走、千年古城沉入湖底……中國人都講究一個落葉歸根,安土重遷,可是為了丹江口水庫的建設,幾十萬河南人背井離鄉,發生了無數悲情故事。
為了丹江口水庫,河南人到底付出了什麼?比如:2000多歲的楚國丹陽城、國內最大的楚國古墓群、號稱「一腳能踩出油」的淅川老縣城……故鄉的一切,今天都已經永遠地沉入湖底。
「祖先墳前三叩拜,回首故鄉已不再」。我相信任何人第一眼看到這些照片、聽到這些河南鄉親們的故事,眼眶都會瞬間濕潤。一代又一代河南人,為這一片土地付出了太多的代價。
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並不是想為河南人爭什麼?只是想讓那些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記住河南父老鄉親所付出的一切。無論湖北人還是河南人,只要喝了丹江水,就都是一家人。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