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李
隨著北方一場大雪的到來,新能源汽車的遮羞布「又又又」一次被北方的嚴寒給撕下來了,事實上準確的說,這裡的新能源車應該特指純電動汽車,類似的話幾乎每一年的冬天都能聽到。
而隨之而來的,必定是各大純電車主的吐槽,其中免不了有人「後悔入手純電動汽車」。但理性地講,如果這些人一開始就選擇了燃油車,難道就不會後悔了嗎?筆者認為絕對不是。
誠然,新能源汽車目前存在諸多短板,尤其是低溫環境下,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會顯著下降,同時充電時間會變得更長。根據近期新能源汽車的冬測結果來看,大部分純電汽車在面對極端嚴寒的情況下續航達成率都難過60%,而在北方很多地區,純電車冬季的續航都會打個7折左右。
如果開個空調製熱,那麼續航大機率是對半砍,目前15萬元左右的純電車標定的CLTC續航都在500km左右,實際可能跑不到300km,續航焦慮自然在所難免。
但買什麼車本身是取決於消費者自己的需求,決定權在消費者手上。而新能源汽車低溫續航打折導致其在北方適用性偏低本身便是個人盡皆知的問題,筆者不相信車主在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既然依舊決定選擇新能源汽車,那就說明它是符合各位車主某方面需求的,比如用車成本低、免購置稅、不限行等等。
至少在春季、秋季這樣溫度相對適宜的環境下,筆者幾乎沒有聽到有車主站出來吐槽新能源汽車續航上的不是,相反,極低的用車成本加上出色的駕駛體驗讓不少人覺得「開過電池就再也回不去燃油車」。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舍才有得,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成年人只想著「都要」卻不考慮得失,那只能說認知還不成熟。而享受到了純電動汽車帶來的好處,卻又不能接受短板,這多少有點「玻璃心」,對於這部分消費者,筆者的建議還是不要考慮純電車型了。
但換個角度想想,燃油車就沒有短板了嗎,說後悔買新能源車的人就一定能夠接受燃油車的短板嗎?真不見得。
燃油車最大的問題在於用車成本高,相信不少開車上下班的車主一個月的油費都得1000元往上,而對於電車而言,在充電方便的情況下,可能一年都用不了這麼多。筆者身邊也有不少朋友以前開燃油車,但隨著近兩年油價的不斷上漲,紛紛開始置換了新能源車,當然,考慮到出行需要,更多的人會選擇插混、增程這類混動車型。
對於部分「玻璃心」的車主而言,即便是選擇燃油車,沒有了續航焦慮、充電焦慮,但每個月高昂的加油費用同樣會讓其扛不住壓力,那這個時候是不是又該後悔選擇燃油車了?
寫在最後:
不管是「買完電動汽車就後悔」,還是「開完電動汽車就再也不想開燃油車」,本質上其實都是對消費者需求滿足度的體現。同樣作為車主而言,筆者認為買車就是一個對比、選擇、接受的過程。
這裡的接受並不是說面對產品的缺陷、質量問題都要妥協,只是沒必要將一些普遍存在的短板進行放大,畢竟沒有一款完美的車,而放棄「玻璃心」的想法或許會讓用車體驗得到更大的提升。當然,各位消費者在買車時,最好考慮全面一點,儘量減少失望感。